郭 胜,陈冬梅
(南通市中医院,江苏 南通 226001)
·针灸经络·
半夏泻心汤化裁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寒热错综型胆汁反流性胃炎40例
郭 胜,陈冬梅
(南通市中医院,江苏 南通 226001)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化裁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寒热错综型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寒热错综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给予半夏泻心汤化裁免煎颗粒(姜半夏、黄芩、黄连、枳实、甘草、苏梗)口服联合穴位(气海、中脘、足三里、太冲等)埋线治疗;对照组40例给予铝碳酸镁咀嚼片和枸橼酸莫沙必利片口服。两组均以10 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17例,显效10例,有效6例,无效7例,治愈率为42.5%,有效率 为82.5%;对照组治愈11例,显效19例,有效5例,无效5例,治愈率为27.5%,有效率为87.5%。两组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在改善嘈杂、口干口苦、嗳气、纳呆等临床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 半夏泻心汤化裁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寒热错综型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与西药相当,可改善患者嘈杂、口干口苦、嗳气、纳呆症状,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胆汁反流性胃炎/中医药疗法;寒热错综型;半夏泻心汤/治疗应用;穴位埋线;临床观察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多以隐痛、饱胀、嗳气、呕吐胆汁、口苦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目前,西医学主要采用胃动力药、止酸药、胃黏膜保护剂等药物协同治疗,但由于该病发现时病程已较长,且易反复发作,因此治疗效果往往不能令医患双方满意。2014年5月—2017年5月,笔者采用半夏泻心汤化裁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寒热错综型胆汁反流性胃炎40例,总结报道如下。
选择本院门诊就诊的寒热错综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80例,按照就诊先后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20~64岁,平均 (46.8±7.5)岁;病程4个月~6 a,平均(8.5±1.4)月。对照组40例,其中男20例,女20例;年龄18~65岁,平均(45.9±5.8) 岁;病程3个月~7 a,平均(7.8±1.3)月。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按照《胃肠病学》[1]中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诊断标准。
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中痞满的诊断标准。
寒热错综型。主症:胃脘痞满,恶心呕吐,嘈杂,口干口苦。次症:嗳气,纳呆。舌脉:舌质淡,苔薄白,脉弦数。除主症及舌脉必备外,兼有 1项次症即可诊断。
①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②中医辨证为寒热错综型;③年龄18~65 岁;④具有反复发作的慢性病史,病程3个月或以上;⑤治疗前经胃镜检查确诊;⑥自愿接受穴位埋线和药物治疗者。
①不符合病例选择标准和纳入病例标准者;②合并有严重心、脑、肺、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者;③孕妇及哺乳期妇女;④临床资料收集不完整或中途退出治疗及中途脱失者。
治疗组给予半夏泻心汤化裁免煎颗粒,药物组成:姜半夏12 g,黄芩12 g,黄连3 g,枳实10 g,甘草6 g,苏梗10 g。1剂/d,2次/d,口服。同时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取穴: 气海、中脘、足三里、太冲等。方法:将0/3羊肠线剪为1 cm 长线段,用750 mL/L酒精消毒浸泡后,取腰穿针抽出针芯、装入肠线,按照针灸方法刺入各穴位;抽出腰穿针,留置羊肠线,并用胶布封堵钳眼;隔日后可揭下胶布。10 d后抽出羊肠线并再次埋线,共埋线 3 次。
对照组给予铝碳酸镁咀嚼片(由湖北华源世纪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40204,0.5 g/片), 2片/次,3次/d,餐后2 h口服;枸橼酸莫沙必利片(由江苏豪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40305,5 mg/片),5 mg/次,3次/d,餐前0.5 h口服。
两组均以10 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判定疗效。
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中痞满的临床症状评分标准,对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进行评分,临床症状包括胃脘痞满、恶心呕吐、嘈杂、口干口苦、嗳气、纳呆等,按无、轻、中、重度分别计0,1,2,3 分。
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相关标准。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临床症状积分减少≥95%。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临床症状积分减少70%~<95%。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有所改善,临床症状积分减少30%~<70%。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善,临床症状积分减少<30%。
见表1。两组对比,经Ridit分析,u=0.45,P>0.0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疗效对比
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对比 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P<0.05,##P<0.01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一种与酸和胃肠动力相关的疾病。十二指肠液包含胆汁、肠液和胰液,其中胆汁中的胆酸是对胃黏膜起主要损害作用的物质,胆汁酸可导致非特异性组织损伤,直接损伤胃黏膜屏障,造成胆汁反流性胃炎[3]。该病多见于胆囊摘除术后、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后患者。西医学首选胃黏膜保护剂(铝碳酸镁)及部分促胃动力药治疗本病,多辅以质子泵抑制剂。然而,长期服用铝制剂的副作用不容小视,停药后易复发又成为治疗的难点。中医学认为:胆汁反流性胃炎属“痞满”“胃脘痛”“嘈杂”“呕吐”等范畴。笔者认为:本病病机为寒热错综,肝脾不调,胆胃不和。《灵枢·四时气》曰:“善呕,呕有苦,长太息,心中澹澹,恐人将捕之,邪在胆,逆在胃,胆液泄则口苦,胃气逆则呕苦,故曰呕胆。”该病临床表现为心下痞满、口苦口干、恶心呕吐等。
半夏泻心汤源自《伤寒论》,实为和解剂,具有调和肝脾、寒热平调、消痞散结之功效,主治寒热错杂之痞证。笔者在原方基础上去人参、甘草、大枣补益之品,加枳实、苏梗行气之品。方中君药半夏为止呕圣药,具有消痞散结、降逆止呕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显示:半夏能抑制胃液分泌和胃蛋白酶活性,降低胃液总酸度和游离酸度,对胃肠急性黏膜损伤有保护和促进修复的作用[4];半夏泻心汤能够通过降低一氧化氮来减轻胃黏膜炎症,实现对胃黏膜的保护和修复[5];枳实对幽门螺旋杆菌有显著杀灭作用,且随着浓度的增加杀菌作用增强[6]。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因埋线具有长期针刺的效果;作为一种异体蛋白植入,可使机体产生变态反应,产生多种淋巴因子,激发机体免疫功能;操作简单,痛苦少,更易被患者接受。取穴气海,行气散滞;中脘为胃之募穴、三阳之会,具有和胃降逆的功能,主治胃痛、呕吐、呃逆、痞满等;足三里为足阳明经要穴,素有“肚腹三里留”之称,具有调理脾胃、消痞和中的功效;太冲为肝经原穴,与气海配合,具有调肝燥湿、止呕逆的作用。诸穴合用,共奏调和肝脾、消痞散结之效。
本研究表明:半夏泻心汤化裁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寒热错综型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与西药相当,可改善患者嘈杂、口干口苦、嗳气、纳呆症状,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1]郑芝田.胃肠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25.
[2]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35-137.
[3]胡学建,董来华,葛建荣,等.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病理分析[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6,23(3): 215.
[4]刘守义,尤春来,王义明,等.半夏抗溃疡机理的实验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1992,19(10):42.
[5]谭达全,邓冰湘,周祖怡,等.半夏泻心汤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小鼠血清IL-2、IL-8影响的实验研究[J].新中医,2005,37(7):92.
[6]刘波,李雪驼,徐和利,等.5种中药制剂杀灭幽门螺旋杆菌的实验研究[J].中国新药杂志,2002,11(6):457.
1001-6910(2017)10-0047-03
R573.3+4
B
10.3969/j.issn.1001-6910.2017.10.20
2017-07-06;
2017-09-01
(编辑 颜 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