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宗智,李小丽,汪晓兰
(会宁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甘肃 会宁 730799)
·临床研究·
中药保留灌肠联合美沙拉嗪缓释颗粒口服治疗溃疡性直肠炎55例
吴宗智,李小丽,汪晓兰
(会宁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甘肃 会宁 730799)
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联合美沙拉嗪缓释颗粒口服治疗溃疡性直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溃疡性直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5例口服美沙拉嗪缓释颗粒,每次1 g,每日4次;治疗组5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黄柏、三七、白及、地榆、乌梅、丹参、黄连、诃子肉、珍珠粉)保留灌肠治疗。两组均治疗30 d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完全缓解37例,有效13例,无效5例,有效率为90.91%;对照组完全缓解25例,有效17例,无效13例,有效率为76.36%。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保留灌肠联合美沙拉嗪缓释颗粒口服治疗溃疡性直肠炎疗效肯定,可改善临床症状,改善血液高凝状态,控制炎性因子水平,安全性好。
溃疡性直肠炎/中西医结合疗法;灌肠;美沙拉嗪缓释颗粒/治疗应用;临床观察
溃疡性直肠炎是溃疡性结肠炎的一个亚型,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黏膜炎性疾病,以腹痛、腹泻、黏液便血、里急后重为主要临床表现,具有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的特点[1]。此病虽多发于欧美国家,但近些年,随着诊疗手段的发展,我国溃疡性直肠炎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引起医学界的重视。由于溃疡性直肠炎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故治疗尚缺乏特效手段,大多以内科保守治疗为主,在纠正患者生活习惯、情志因素的同时,配合抗炎、免疫调节等药物治疗,以控制炎症为目标。然而,该方法虽能有效控制急性期的相关症状,但治疗周期长,患者依从性差,且一旦停药容易出现反复[2]。中医学认为:溃疡性直肠炎虽病位在肠,但溃疡的形成是由于脏腑不和、湿热瘀积、脉痹不通、热盛肉腐所致[3]。2014年7月—2016年1月,笔者采用中药保留灌肠联合美沙拉嗪缓释颗粒口服治疗溃疡性直肠炎55例,总结报道如下。
选择本院就诊的溃疡性直肠炎患者11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5例,其中男33例,女22例;年龄平均(46.37±2.11)岁;病程平均(1.74±0.81) a;初发型13例,慢性复发型22例,慢性持续型20例;轻度27例,中度23例,重度5例。对照组55例,其中男35例,女20例;年龄平均(46.42±2.23)岁;病程平均(1.79±0.89) a;初发型10例,慢性复发型23例,慢性持续型22例;轻度23例,中度25例,重度7例。所有病例均有腹痛、腹泻、黏液血便的临床症状,经大便常规、肠镜及病理学检查确诊为溃疡性直肠炎。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按照参考文献[4]中溃疡性直肠炎的诊断标准。
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相关标准。
大肠湿热型[6]。主症:小腹坠痛,黏液便血,里急后重,肛门灼痛。次症: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舌质暗红,脉滑数。
①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②中医辨证为大肠湿热型;③入组前1个月未使用其他方式治疗者。
①不符合病例选择标准和纳入病例标准者;②感染性、放射性直肠炎患者;③有肛门器质性病变的患者;④有凝血功能障碍者;⑤孕期及哺乳期妇女;⑥有严重心脏病及肝、肾损伤者。
对照组口服美沙拉嗪缓释颗粒(由上海爱的发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C14200623779,每袋0.5 g),每次1 g,每日4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药物组成:黄柏15 g,三七15 g,白及15 g,地榆15 g,乌梅10 g,丹参10 g,黄连10 g,诃子肉10 g,珍珠粉10 g。每日1剂,水煎后备用,于睡前保留灌肠。
两组均治疗30 d后判定疗效。
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和参考文献[7]中溃疡性直肠炎的中医证候评分标准进行评分,中医症候包括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指诊体征5项,每项0~3分,共15分。分数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
两组均于治疗前、后行血常规检查,观察D-D、PLT和MPV水平的变化。
采用自动免疫分析仪,于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TNF-α、IL-6和IL-8水平进行测定。
观察两组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情况。
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中溃疡性直肠炎的疗效判定标准。完全缓解:临床症状消失,肠镜检查提示肠黏膜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有所缓解,肠镜检查提示肠黏膜虽有所愈合但炎症依然存在。无效:临床症状和肠镜检查结果均无明显变化。
见表1。两组对比,经Ridit分析,u=2.49,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疗效对比
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对比 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P<0.01
见表3。
组 别例数时间D-D/(mg·L-1)PLT/(109·L-1)MPV/(fL)治疗组55治疗前0.39±0.03307.31±17.937.39±0.53治疗后0.26±0.02**##230.94±10.04**##10.94±1.32**##对照组55治疗前0.41±0.04309.42±18.037.37±0.52治疗后0.32±0.03**241.75±11.64**9.18±1.17**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P<0.01
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TNF-α、IL-6和IL-8水平对比
组 别例数时间TNF-αIL-6IL-8治疗组55治疗前227.39±13.03173.68±10.83187.42±10.42治疗后132.22±10.74**##103.41±8.61**##110.24±9.84**##对照组55治疗前230.41±14.12174.21±10.66189.37±11.41治疗后174.91±12.77**142.62±9.83**137.51±10.11**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P<0.01
见表5。两组对比,经卡方检验,χ2=0.08,P>0.0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表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例
溃疡性直肠炎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给患者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严重影响[8]。李舒等[9]认为:肠道菌群紊乱、炎性介质参与在溃疡性直肠炎的发病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张仁霞等[10]通过大鼠模拟实验证实:溃疡性结肠炎大鼠体内IL-6、IL-8、IL-17、TNF-α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霍红等[3]指出: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此与肠道微血栓乃至溃疡的形成有一定的相关性。随着研究的深入,不少学者[11-12]通过改善血液血凝状态、减少炎性介质释放、促进肠道黏膜修复来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中医学认为:溃疡性直肠炎属“痢疾”“泄泻”范畴,病因在脏腑,是由于肝、肾功能失调导致气机紊乱,湿热之气滞留肠内,痹阻脉络,气滞血瘀积久成疡。有研究[13]认为:该病病位在肠道,病机为肝脾虚弱,湿热之气为标,血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溃疡形成的重要因素。据报道[14]:血瘀与肠黏膜充血、出血及溃疡关系密切,这一理论经肠镜检查得以证实。笔者认为溃疡性直肠炎治宜除热利湿、活血化瘀,故采用具有清热利湿、活血止痛功效的中药保留灌肠。方中黄柏味苦性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力强,是治疗下焦湿热之症的首选药物;黄连清热燥湿;地榆凉血止血,清热解毒,消肿敛疮;白及收敛止血,消肿生肌;三七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乌梅敛肺生津,涩肠安蛔;丹参活血化瘀,通痹止痛;诃子肉涩肠敛肺,降火利咽;珍珠粉解毒生肌,止泻效果佳。诸药合用,共奏除热利湿、活血化瘀之效[12]。采用保留灌肠法,可以使药物和病灶充分接触,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率。实验研究[15]发现:采用以黄柏为君药的清热解湿方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可以改善临床症状,降低炎性因子的高表达。研究[16]发现:采用黄连煎剂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粪中钙卫蛋白、乳铁蛋白含量,疗效满意。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中药保留灌肠联合美沙拉嗪缓释颗粒口服治疗溃疡性直肠炎效果优于单纯西药治疗;治疗后,治疗组的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D-D、PLT和MPV水平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1),血清炎性因子TNF-α、IL-6和IL-8水平均较对照组大幅度下降(P<0.01),表明中药保留灌肠联合美沙拉嗪缓释颗粒口服能够改善临床症状,改善血液高凝状态,恢复凝血纤溶系统的平衡,控制炎性因子高表达,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了该疗法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中药保留灌肠联合美沙拉嗪缓释颗粒口服治疗溃疡性直肠炎疗效肯定,可以改善临床症状,改善血液高凝状态,控制炎性因子水平,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邓文珺,马颖才,马丽莉.美沙拉嗪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对患者炎性因子与凝血指标的影响[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6,24(3): 462-466.
[2]顾培青,沈洪,朱磊,等.清肠化湿方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组织PPAR-γ,NF-κB及MUC2,TFF3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7,23(3): 79-85.
[3]霍红,夏永利,吴贵恺,等.紫艾汤联合低分子肝素辅助治疗溃疡性结肠炎高凝状态的临床效果 [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6,34(6): 1462-1464.
[4]李顺清.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菌群含量以及细胞因子、TLRs分子表达情况的检测[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23(5): 662-668.
[5]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6]陈新林,张长荣,王丹丹,等.溃疡性结肠炎证候分布的文献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7,35(2): 378-381.
[7]施丽婕,杨强,垢敬,等.化瘀通阳灌肠方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高凝状态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27(8): 2155-2157.
[8]徐洋洋,蔡皓,段煜,等.白术芍药散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17,42(5): 856-862.
[9]李舒,刘文奇,傅鹂婕,等.溃疡性结肠炎肠道微生物的研究进展[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5,9(4): 674-677.
[10]张仁霞,傅永锦,梁基智,等.小檗碱治疗大鼠免疫复合性溃疡性结肠炎及下调炎性细胞因子作用 [J].临床医学工程,2014,21(11): 1406-1409.
[11]孙健,高文艳,林一帆.溃疡性结肠炎病因和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19(4): 94-97.
[12]吴振兴,陈文晓,彭玄杰.血清炎性因子与溃疡性结肠炎相关性结直肠癌发生的相关性分析 [J].现代实用医学,2017,29(1): 34-35.
[13]王新月,王建云.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药治疗的关键问题与优势对策[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27(2): 263-267.
[14]王怡薇,张会会,王彦礼,等.黄芩汤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NF-κBp65调控作用研究[J].药学学报,2015,50(1): 21-27.
[15]李任重,刘均.中药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及对血清TNF-α和IL-6的影响 [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19(1): 34-37.
[16]张春阳.黄连煎剂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粪中性粒细胞衍生蛋白影响[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19(3): 184-186.
1001-6910(2017)10-0019-04
R574.63
B
10.3969/j.issn.1001-6910.2017.10.08
2017-07-14;
2017-09-01
(编辑 颜 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