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潇颖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艺术学院 210000 )
数字化背景下公共设施的人性化设计研究
——以城市公共设施中休闲设施为例
吴潇颖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艺术学院 210000 )
工业革命后,社会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大发展,经济发展和工业生产能力已经达到了一个极高的水平。城市的公共空间作为城市客厅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表现方式须要被更新,不能再拘泥于旧内容,旧形式。随着数字化技术走进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用新的方式将人们带进了“数字化艺术时代”,不仅带来了新的艺术感受,也拉近了人们与艺术的距离。
城市公共空间艺术;数字化艺术;休闲设施;互动
城市的公共设施也被称为“城市家具”,诠释了人们希望通过公共设施将城市装饰的像家一样干净、温馨和舒适的美好愿望。公共设施为人们提供各种公共性服务,涵盖了信息、交通、娱乐休闲和服务设施,与地域环境、生态相互融洽共同生存。公共设施发展过程不仅是城市发展的需求,也是当前人们随着经济发展日益渐长的物质需求以及精神需求。
人性化设计指十四世纪人们开始渐渐将设计产品的出发点回归到人本身,将注意力转移到人自身的需求,注重人性化设计并开始倡导“人本主义”后,无论是建筑设计还是产品设计都处处体现着“人本”思想。如今,人性化设计依然作为大部分设计师的出发点,将其列为最基本的设计理念。设计师为了设计出符合大众需求的城市公共设施,应当在造型和便捷性上多加思考,只有依照人性化设计基础,设计的公共设施才能给人带来真正的便利。在新时代的新需求下,公共服务设施不再满足单一的模式,而是通过与科技结合使其更加智能,满足多种需要。
由于城市公共设施面对的群体年龄范围广泛、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等诸多原因的影响,在具体使用很公共设施应该做到按键、文字、标识等要醒目,便于使用,提供明确的信息,减少公众使用过程中的误操作。在方便快捷、人性化的设计前提下,合理的设计可以使一些公共设施导视界面越发适用便捷。
在城市的公共环境中,安全性能也是公共设施人性化设计原则不可忽视的因素。由于受众人群的不同,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行为要充分考虑,不应有危险因素或不可预见伤害的可能性。应当从材料、结构、形态等方面考虑设施自身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减少安全隐患。
城市公共设施设计中,设计师应当与本地独特的文化或者历史特色与公共设施相融,运用独特的造型元素与色彩元素,根据所处的文化背景、城市规模、地域环境等提炼出个性化元素,采用标新立异的设计手法表现其城市独特的魅力,丰富其文化内涵。
当城市中的休闲设施融入多种多样的个性化元素、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空间技术等现代技术手段,公共设施越来越方便、快捷、实用,提升人们在日常活动中的品质与效率。
城市公共空间艺术受众群体年龄范围广泛、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需要满足不同的审美情趣。因此设计师在创作时要综合考虑其功能与操作方式、材料与颜色的选择以及人们的心理等因素。数字化技术的引入使设计师可以应用更丰富的表现手法去表达自己的作品,使主题更加鲜明,表现形式也更加丰富,也使人们与艺术之间的距离缩短。例如Hidden Ioresang墙体项目,墙总高十八米,表层覆盖着一种银色可剥蚀脱落橡胶。当公众刮开表层墙体时,记录着关于爱的语言、图像、音乐旋律的新空间真实生动的显现在人们面前。Hidden Ioresang通过断断续续的刮撩、孩子多样化的声音、与过往的民众之间建立起一种独特的互动方式。此休闲设施使人们不单可以通过刮这个举止发觉藏匿在墙里的“爱的信息”,而且他们与墙体进行刮、写互动的过程中使自己成为一个艺术家,创作出专属的“爱的信息”。
图1“墙体互动项目——Hidden Ioresang”(来源:百度官网)
再如,日本多媒体艺术家岩井俊雄的《其他时空——白软糖望远镜》(如图2),它类似于一个体型硕大的软糖,被艺术家安放在日本的街头,当使用数位影像技术后,这个硕大的软糖呈现的形状将发生改变。这件作品截取并分解了空间中的影像图层,从而形成空间与时间凝结后的互动新作品。当数字化技术运用到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不仅增添了设计师的创作手法,拉近了人们与城市公共空间艺术的距离,使城市的公共空间艺术丰富多彩。
图2“其他时空——白软糖望远镜”(来源:百度官网)
公众的加入是城市公共空间艺术作品不可忽视的重要基础,而应用数字化技术的公共空间艺术增加了“公众的参与度”,突显出公共空间艺术的公共性。
“Body Movies”(身体影像)是一个大型公共空间互动艺术作品,由墨西哥的艺术家Rafael Lozano-Hemme设计(如图3),它将一个电影院的巨型外墙放在鹿特丹中心的舒乌伯格广场上,因为参与者与灯光距离不同,剪影的长度也有很大的高低变化,计算机随机将场景转变为一幅人像,使得广场上的民众自发产生兴趣,参与到设计中从而表现出变化万千的情景。这件作品将人们与城市之间距离缩短,不仅使公众成为艺术作品中的主角,而且在感官上带给人全新的体验。可见,通过公众参与设计,与设计作品产生互动,并改变了作品效果,构成互动装置的一部分。
图3“Body Movies(身体影像)”(来源:百度官网)
城市公共空间艺术的出发点是与人们形成亲密的关系,让人们可以参与其中,拉近城市与人之间的关系,使人感到归属感,使公共设施成为“公众的艺术,生活的艺术”。
公共空间中的人性化设计应当在满足人们对设施基本需要的同时,更加地注重人本精神与文化价值的结合。人性化设计只有将当地的特有的文化融入吸收,才可能得到长远发展,创造出契合现代社会,拥有丰厚内涵的设计,才能设计出以人为本的公共设施设计。
指导老师:韩博
[1]尹东衡.中国当代社区休闲广场的人性化设计探析[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07.
[2]丁天军.城市街道公共设施设计[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04.
[3]张秀婷.城市公共设施的人性化设计研究[D].青岛:青岛理工大学,2012.
[4]郭敏敏.论城市公共设施的功能性与个性化设计[J].神州民俗,2008(3).
[5]翁剑青.城市公共艺术—一种与公众社会互动的艺术及其文化的阐释[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
[6]胡新桥.智能化城市的数字美学[J].包装工程,2015,36(6).
[7]陈淑光.论公共设施与人性化设计[J].设计艺术,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