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换一个角度

2017-10-19 02:30◇文|
今日重庆 2017年7期
关键词:回锅肉主妇邻里

◇文| 杨 昱

“共享”,换一个角度

◇文| 杨 昱

Let's Turn an Angle to See "Sharing"

千年以来,与中国传统士子孤傲情怀相匹配的生存方式就是:隐居南山,绝世而立。

但在这个互联网盛行的当下,人与人连接在一起,越发难以分开了。不管是共享,还是共享经济,其实都是共享生活、共享资源。

这一切,无处不在,深入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或显或隐地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细节。

当下,“共享”毫无悬念地被人们与“经济”关联。事实上,这不是惟一的视角。所以,我们可以尝试着换一个角度,从社会学的视角来打量“共享”或是“共享经济”。

这当然是一种更具直观人文情怀的视角。以此审视,也可以说是纵深感更强的回顾。

如今五十岁上下的人,大多都有一个关乎“邻里”的记忆。一个小院落组成的一个邻里群落,每每到饭点,常常会出现这样的场景:东家主妇炒了份回锅肉,香味四溢的空气里,传来主妇的声音,“炒了回锅肉,来尝尝。”或者,另盛一盘,直接端到西家的门口,推开门送进去——似乎都无需敲门。

那是在记忆里的“共享”,与“经济”无关,跟情感相连,毫无修饰。

闪回当下,讲一个我亲历的“共享”故事。早上起床,打开手机,邀约“滴滴”。司机是位中年女性,中途要经过一个幼儿园。一个月前,幼儿园全园小朋友举行了盛大的物物交换分享会。小二班朵妹,用一个超级飞侠包大叔,交换了小伙伴马小马手中的爆裂飞车,活动尾声,自称“擎天柱”的男孩还告诉老师,家里旧玩具太多了,期待下一次交换活动。

故事里闪动的是“共享”的影子。其实,不管是“滴滴”抑或幼儿园里的“物物交换”,从社会学角度解读,当中更多是相互满足、彼此欢愉的“分享”。

不讳言,“共享”里难免有“杂音”,刚宣布退出的一家共享单车,很大程度基于被“共享”的单车的损坏和莫名“失踪”。我想说,“共享”对任何人都是一种社会学范畴的考验与审视。

不过,更多的是,我们记忆里的那些“共享”,还在延续。比如我们会看到报道说,一个小区里举办“百家宴”,每一家端出一道自己的拿手菜,共设一场盛大的宴席,共享一场邻里的温情。

这是更有温度的“共享”。

猜你喜欢
回锅肉主妇邻里
不做闲置主妇
老少皆爱的回锅肉
家常回锅肉
“邻里+”铸就崇川社会治理“小康梦”
肉,回锅里了
南通崇川区“邻里自理”模式探究
邻里之间
回锅肉
“邻里党建”增强居民幸福感
俏主妇的笃定 把生活过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