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娣
★文题亮相★
人生是一段旅程,我们搭乘着生命的航船,一路呼啸着,奔向目的地,却常常忘记了活着的意义并不在于那个终点,而在乎细节和过程。我们对本就属于自己、随时可供打捞的心灵宝库不屑一顾,而是一心一意地去打捞那些不是十分有用的东西。
那么,我们为何不稍微留一点儿时间,哪怕是用一个晚上或茶余饭后的空当,去探访一下自己的心灵呢?试着给自己放一小会儿假,去那片深蓝色的水域,打捞一小朵闲适、一小盏韵味、一小滴智慧……
请以“打捞 ”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1)把题目補充完整;(2)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3)要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4)不少于600字;(5)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和人名。
★范例作文★
幽幽竹林,抛却了城市喧闹;一盏清茶,散发出缕缕芬芳;轻抚琵琶,弹尽了忧愁烦恼……
——题记
小院的竹林虽不大,却常伴我身旁,身处其中,让人乐而忘返。
刚从考场“浴血奋战”归来的我,还没等喘几口气,就被爸爸带到竹林中。“开始练习吧!”爸爸将一把琵琶硬塞到我怀里,可是,考试失利已经够让我心烦气躁了,此时练琴,自然不能心平气和。于是,本应是“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叮咚乐曲,在我手中,却宛然在弹棉花,而且还是一堆“烂棉花”。这不,一曲未了,“嘣”——弦断了。
“是不是累了,快过来喝口茶吧!”爸爸将一盏清茶推到我面前。我端起茶杯轻轻晃动,只见那淡绿色的茶叶忽上忽下,沉沉浮浮,像极了我的人生……抿一口,甘美润喉,思绪如缕缕茶香,随烟轻扬,我不禁浮想联翩起来……
“练琴不是负担,是放松心情的一种方式,别急,我们慢慢来。”耳边传来了爸爸温和的声音,把我拉回了现实,抬起头,发现爸爸正微笑着将换好琴弦的琵琶递给我。重新抚琴,我的心平静了许多,牢记于心的音律在指尖缓缓流淌……
正值黄昏,夕阳的余晖洒进竹林,透过竹叶,如闪烁的星光般落在我的身上。竹叶随风舞动,应着琴声一唱一和,像是在云雾缭绕的竹林中嬉戏欢闹,又像是在互相倾诉风雨过后的患难真情……世间有几人能如竹林七贤般这样悠然自得?人生有几回能享受“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的清净淡泊?喧闹的生活让我们错过了身旁多少风景,无尽的烦躁又让我们失去了多少内心的宁静。
若无宁静,何以致远?
在宁静闲适中找寻音韵之灵魂,方能抚出绕梁余音。
让我们去打捞一片宁静吧,然后自信着,憧憬着,坚定地迈向人生路上的那片竹林。
——河南沁阳市常青藤作文学校 李怡潼 《打捞宁静》
★众说纷纭★
李佳轩:李怡潼的这篇作文,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一种美好,读后仿佛身临其境,真的好神奇呀!
老师:是啊!我和李佳轩有着相同的感受。
李怡潼的这篇作文,并没有任何矫揉造作之感,很是自然,语言也颇有意境,作为初一的学生能有如此的语言功力,值得表扬。
李秒:老师,我在读这篇作文时,感觉很真实。回想一下自己的生活经历,好像也有类似的事情发生,可我往往不能在第一时间内挖掘出这些素材,真是遗憾啊。今天看了这篇作文后,深受启发,看来,这些不起眼的小事件,也能挖掘出不少真意啊!
老师:是啊!李秒说得没错。习作从生活入手,对一次练琴的经历进行了生动细致的描绘,将自己从浮躁到平静的心理变化过程自然而然地呈现出来。
当小作者真正静下心后,居然发现了无数的美好,而这些美好恰恰就是每个人在忙碌的生活中忽略甚至无视的。而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其实最害怕的就是发现不了生活中的美,更别提有美好的情感、积极的主题了。
蒋佳媛:老师,这是不是说,只要选择生活中的某些感人的小事来写,表达到位就不失为佳作?
老师:是的,大家无论写什么主题的作文,都可以从小切口入手,自然而然地呈现出较为深刻或宏大的主题,这种技法,就是我们所说的“以小见大”。
★经验总结★
所谓“以小见大”,就是用小题材表现大主题。这里的“小题材”,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一个细节,可以是整体中的一个部分,也可以是一件小物品、一只小动物……“大主题”则可以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也可以是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一份情感、一种思考……
巴尔扎克曾经说过,成功的作品“就是用最小的面积惊人地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从小事情、小物件、小人物着笔,往往能写出揭示大主题的好作文来。“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但同学们应记住,“小”是为了“见大”。“小”既是具体的事例,又是典型的事例。“大”自然指的就是作文的主题了。实际上,“以小见大”就是以某些细小的、具体的事件来反映一个大的主题,其特征是从细小的形象和故事里写出深邃隽永的意义。然而,生活中轰轰烈烈的大事并不多,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大多是平凡小事;但我们要从凡人小事中发现“亮点”,悟出道理,揭示主题。
在使用以小见大法写作时,大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1.细心观察生活,合理筛选材料。2.写有价值的“生活小事”。3.联系实际,挖掘出材料的闪光点。4.重视细节描写,于细微处见精神。5.放开眼界,提升到时代的高度。6.合理想象,提升材料层次。
★小编插话★
实际上,古人早就对“以小见大法”有所认识,《晋书·王献之传》中有言:“管中窥豹,时见一斑”;明代大画家、文学家徐渭有云:“云隐蛟龙,得其一鳞一爪,正是所想,不必观其全身”均是如此。我们可以这么理解,但凡古今中外的作家在创作中,都会尽所能地抓住生活中看似平凡的小事,透过现象发现本质,即把小题材放到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或自然界中展开,并深入开拓、挖掘,从而收到“以小见大”的表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