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期刊编辑参与高校学术道德教育的对策性思考

2017-10-18 23:49熊熹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熊熹

摘 要: 面对学术不端行为引发的高校学术生态的种种问题和失范现象,高校学术道德教育显得非常重要。高校学术道德教育与学校教育工作者密切相关。期刊编辑长期从事编辑出版工作,对防范学术道德失范有着实践工作经验,期刊编辑如何充分运用自已的业务知识,主动参与高校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教育教学中,与高校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教育教学形成契合点,对提升高校学术道德教育方面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高校期刊;编辑;学术道德

中图分类号: G232;G4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8153(2017)04-0100-03

1 引言

高等学校学术道德问题一直备受关注[1],在我国,2002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2004年发布了《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2006年颁布了《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进一步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意见》,2009年颁布了《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2013年发布了《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等一系列文件,强调把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纳入本专科学生和研究生教育教学之中,制约和规范高校学术道德教育和学风建设[2]。尽管有关部门和高校加大了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制度建设的步伐,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管理规定和规范,但是学术腐败与学术不端等学术道德失范行为在我国高校并没有销声匿迹[3],现在论文的直接抄袭比较少,大多采用各种隐蔽的方法,不易被发现,如采用拼接发表、转换发表、虚假标注、一稿多投、伪造数据等,这种现象仍令人堪忧[4]。教育部和高校都积极创造条件培养大学生学术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创新活动和学术研究活动[1]。大学生是中国未来科技创新的生力军,是未来学术研究领域的主要承担者[5]。在大学生科研创新和学术研究的过程中,高校进一步研究大学生学术道德教育,提高大学生自觉遵循学术道德规范仍是一个重要课题。

2 高校学术道德教育的现状

大学生入学之初,怀着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的渴求,并不知道“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是什么[6],这就需要高校在教育过程中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对他们进行教育和引导。在培养大学生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对他们进行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教育。然而,高校教育在“知识、能力、素质”培养过程中,存在着注重专业知识的培养而忽视了学术道德教育等问题。

2.1 学术道德教育的内容没有很好地融入到高校思政课教学中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中把“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做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要以“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高校在新生入校之后,一年级一般都安排《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程,这是对大学生在校期间进行思想教育的良好开端,也是对大学生进行学术道德教育并提高大学生学术道德意识的时机。在这门课程中有许多内容都可以将学术道德教育融入其中,尤其是“树立科学的学习观”、“加强科技道德修养”等内容。然而,由于教师自身对学术道德问题缺乏足够的认识,没有很好地去研究目前大学生学术道德缺失的类型、原因及案例,在教学中鲜见学术道德教育的内容,从而失去了一次有益的学术道德教育的良机[7]。

2.2 专业教育与学术道德教育相脱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高校工作的重点放在规模和层次上。近年来,高校构建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课程体系,并将实践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的重要环节。在教学改革中,强调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因此,课程论文、课程实验等以动手能力为主要考核项目的考核方式不断推出,对大学生创新教育、科研训练、毕业设计(论文)、学科竞赛等方面的实践性环节课程更加重视,这些改革措施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高校管理部门和教师注重学生的成绩和科研成果,忽视了对学生学术道德教育[8],所以也带来了学术道德失范的问题。由于教师所带的学生人数多,批阅课程论文、毕业设计(论文)、或实验实习报告的工作量很大,难免出现批改不认真或不批改就给个成绩的情况,至于学生课程论文是否是抄袭、实验数据是否是编造等问题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在科研训练、创新教育、各种学科竞赛等教学与实践过程中,多为分组进行训练,而每组学生是否都真正参与其中,是否存在挂名现象等问题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学术道德教育没有融入其中,导致学生为完成任务取得成绩而“失信”为之,久而久之,大学生对学术道德失范的现象没有足够的认识,学术不端行为便屡见不鲜,从而影响了高校的学风建设。

2.3 管理制度的缺失

学生入校后接触到的第一本管理制度就是学生手册,而在高校学生手册中很难见到有关学术规范和学生道德教育的规章制度。在学生手册中一般可以看到两个学生关心的内容,即转专业规定和学位授予规定,在这两个规定中一般有给予学生特殊的通道,即“在公开刊物上发表相关专业论文者”,可转入到相关专业学习,或也可取得相关专业学位。这种制度的设计有其积极的一面,但这种政策如果没有相应的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来约束,就会引发代写论文、买卖论文、挂名论文等不良的行为,造成负面的影响。因此,高校要加强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制度建設,并将其纳入到学生手册中进行宣传教育。

3 高校期刊编辑参与高校学术道德教育的建议

高校期刊作为传播先进学术研究成果的主要载体,期刊编辑长期从事编辑出版工作,对防范学术道德失范有着实践工作经验,可以在学术道德教育方面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1 宣传教育作用

高校期刊的稿件来源主要是依托教师和学生这个群体,期刊网站是高校期刊对外宣传的平台,期刊编辑可以充分利用这个平台对师生进行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方面引导宣传教育。期刊编辑运用自已的编辑知识和实践经验,配合学校思想道德教育,撰写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教育相关文稿或文摘,发布到期刊网站专栏上供师生们学习,达到对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的引导教育作用。

高校期刊学术规范专业化程度较高[9],在学术道德方面意识较强,与相关专家联系较多,可以通过聘请期刊专业人员为师生进行专题讲座,或通过组织学术交流会议等方式对大学生进行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教育。

3.2 协助教师进行教学研究

期刊编辑要了解高校开设课程,在学校已开设的课程中找到与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教育内容关联突出的课程,如学生思想教育课程、创新教育、科研训练、毕业设计(论文)等课程,并主动与课程任课教师联系,为任课教师提供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教育相关的知识和案例,与任课教师探讨如何将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教育内容融入到教学内容中,以便任课师充实教学内容,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

3.3 参与高校“选修课”的建设与教学

高校期刊编辑相当部分是从各个领域的专业教师转岗从事期刊编辑工作,有多年的教学工作经验,懂得编辑规范,也拥有许多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理案例,应主动参与到高校的学术道德教育教学工作中,面向学生开设《学术规范》、《科技论文写作》、《文献检索》、《著作权法》等有关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教育的选修课程的教学工作,也可开设相关的专题辅导报告课,对学生进行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教育,促进学校学风建设。

3.4 通过作者辐射学术道德教育

高校期刊是高校师生的科研展现平台之一,其主要稿源也来自高校师生作者群,高校期刊与作者是相互提高的关系。由于退(修)稿数量较多,而且退稿原因有多方面,但是,高校期刊应坚持退稿不退人,高校期刊除了严把质量关外,还要耐心与退(修)稿作者进行沟通,帮助作者端正治学态度。尤其是遇到作者有学术不规范和学术不端行为的,要明确与作者交换意见,帮助其提高对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的认识[10]。针对学生作者,如果作品中有指导教师参与的,还要与作品中的指导教师沟通,以便通过这些作者和指导教师去影响周围潜在作者,以达到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辐射教育的目的。

4 结语

高等学校的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教育要贯穿大学期间的全部教育教学过程,采用多途径和多方法进行实施,目的是培养大学生求真务实的治学态度,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具备相应的学术道德意识,对大学生的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教育不仅仅是教师的责任,也是教辅人员的责任。高校期刊编辑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能力及经验,理当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融入到高校的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教育教学中,为推动高校的学术道德建设和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永华.关于本科生学术规范教育问题的思考[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4,30(10):16-21.

[2]崔晓明.大学学术规范教育策略探究[J].黑龙江教育,2015,1134(4):74-75.

[3]刘彦超.高校学报在高校学术道德建设中的作用研究[J].武警学院学报,2015,31(9):54-58.

[4]张 敏.高校学报与学术道德建设互促共进路径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2015,30(2):99-106.

[5]刘赛尔.大学生学术道德失范:归因及思考[J].郑州师范教育,2016,5(5):31-34.

[6]李 艳,寸晓宏.高校实施学术道德教育的思考[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7,1(2):110-114.

[7]杜晶波,王仁波,吴厚强.论开展大学生学术道德教育的意义[J].辽宁行政學院学报,2005,7(6):135-136.

[8]李 艳,寸晓宏.高校学术道德教育现状分析——以云南省为例[J].保山师专学报,2008,27(4):31-35.

[9]刘彦超,李 志.高校学术期刊应对学术道德失范对策探析[J].传播与版权,2016,40(9):42-46.

[10]杜利民.高校学报的功能与定位[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9,20(2):328-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