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国胜+王军+陈文辉+王珍
摘 要: 科技创新是推动农业发展的原动力。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是衡量农业科技创新进步的重要指标,近几年来,湖北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很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湖北农业进步贡献率在快速提高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也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不断采取得力措施,以促进湖北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 农业科技进步率;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8153(2017)04-0069-03
科技创新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原动力。国家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在创新驱动中的作用,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将创新放在核心位置,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引领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和“强化农业科技推广”。湖北一直将农业科技创新视为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始终坚持依靠科技实现创新驱动,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传统农业向高效化、品质化与智慧化的现代农业转变,支撑引领农业质量效益提升和竞争力增强,努力开创现代农业发展新局面。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是衡量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指标,测算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是评价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反映农业科技水平、预测未来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和挖掘农业发展潜力的重要内容,也是地区间和国际间比较的一个重要指标。
通过对湖北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研究,对于明确全省农业科技发展现状,指导今后的农业科技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近年来湖北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升比较快
(一)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升比较迅速
通过对湖北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十二五”期间,湖北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呈逐步增加的趋势,由2011年的54.2%增加到2015年的56.9%,五年增加了2.7个百分点。
(二)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高于全国水平
湖北省每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均高于全国的水平, 2011年-2015年,湖北农业科技进步率增加了2.7个百分点,同期全国只增长了2.6个百分点,增长速度略高于全国的增长水平。湖北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平均值为55.6%,高于全国平均值54.98%的0.62个百分点。湖北省农业科技贡献对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贡献领先于全国平均水平。
(三)各地市州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很快,部分地市表现优异
全省各地市州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很快,还有一些城市表现优异,像黄石、武汉等地,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经超过了60%多,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二、湖北农业科技贡献率提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湖北省在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提高农业科技的转化率上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湖北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得比较快,但是实际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比较大
西方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农业科技进步的作用,农业科技进步很快,农业科技效率提升迅速。大多数西方国家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在70%以上,英国,法国等老牌西方国家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90%以上,而以色列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就达到96.7%,而且常年保持在90%以上,一直稳居世界第一的地位。近几年,湖北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一直也只有50%多,差距非常明显。
(二)与国内发达省份相比差距比较大
从2011年开始,江苏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就达到了61%,位居全国其他省份之首,2013年江苏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升到了63.2%,比全国平均贡献率高8个百分点,位居全国第一。近几年来,江苏省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很快,一直位居全国前列。
广东省通过深化农林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改革,完善创新激励和扶持政策体系,加大农业实用技术和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广东省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也迅速,据广东官方最新报告,2016年广东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2.7%,位居全国第二。
2013年浙江省农业科技贡献率首次达到60%,最近几年也一直处于60%以上高位。
作为农业大省和沿海开放省份,山东省不断深化农业科技的体制机制改革,积极实施农业科技创新,山东省农业科技整体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十二五”期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了61.8%,比“十一五”末提高了5.8个百分点,并力争到“十三五”末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5%。
北京、上海、天津等地的农业科技贡献率也达到了60%以上。
而相比之下,湖北作为农业大省和科教大省,农业科技进步也比较快,但是与发达省份相比仍然有相当的差距,湖北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近幾年也一直在50%多徘徊。
(三)省内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提升极不平衡
通过采用农业部科技司《关于规范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方法的通知》〔农科综(1997)13号〕中的测算方法,选取农业总产值、物资费用、耕地面积、劳动力作为测算指标,对湖北省各地市州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了测算,计算结果表明,各地市州的农业科技进步很不平衡。一些地方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达到了60%多,但是一些地方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只有40%左右,地区之间差距比较大。
三、进一步提高湖北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对策建议
虽然目前,湖北省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比较大,与国内的一些发达省份相比也存在一定差距,省内发展也不平衡,但是湖北农业科技基础比较好,发展潜力大,只要做好相关工作,湖北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在未来一定会有一个明显的提升。
(一)推动涉农重大和关键性技术创新
明确农业科技创新方向,以加强育种、种养模式、循环利用、应对农业自然灾害、减药减肥、节水增效、节能减排、节粮减损、资源环境保护、农产品加工与质量安全等关键技术领域为重点,开展农业领域重大和关键技术的攻关,争取能突破瓶颈障碍,取得一批重大实用技术成果。结合我省粮食、棉花、油菜、蔬菜、生猪、家禽、水产、果树、茶叶、食用菌、魔芋十二大优势产业,构建适应本省的农业技术体系。积极探索和建立种业研发新机制,建立育、繁、推一体化商业育种模式。加快推进全省农业在农林动植物品种改良、有害生物控制、生物安全和农产品安全等方面基础性研究,重点是推进在农业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精准农业技术等方面前沿技术研究,不断提高我省农业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以便提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二)完善农业科技产学研合作创新机制
依托湖北拥有众多的科技资源,有效地整合科技资源,集成相关的技术、信息、知识等创新资源,实现创新突破。创建院院 、院区、院地、院校、科企合作的“五合”新模式,建立全面科技合作和科技人员的定点服务体系。突破学科壁垒、研究所局限和基础研究、应用研究、高技术研发的分割。促进学院与地市州之间、产学研之间的实质性合作,建立联合实验室、联合研发中心。整合省内外各类农业科技服务资源,推进省内外各科研单位的合作交流。加快建设具有湖北特色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全面提升我省产学研合作水平。加强全省农业科技平台建设,加大农业科技平台建设经费投入,建立省级农业技术和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增强平台综合服务能力。
(三)加快建立农业科技创新投入的长效机制
农业科技的投资要着眼于长远利益,优化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资源配置,提高农业科技资源利用效率。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财政投入,着力支持各类农业科研机构开展涉农科研资金资源整合,尤其是要加大对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较低的市州的财政支持力度,逐步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投资补充”的多元化农业科技创新投入机制。对金融信贷和社会资金支持农业科技创新要给予大力支持,以弥补政府公共投资的不足。加强价格、金融、保险、税收、土地政策等作用,大力加强农业固定资产投融资等制度创新,确保惠农资金政策落实到位。
(四)加强涉农企业创新能力的培育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连接市场与科技的纽带,大力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研发能力强的涉农企业。一是加大对涉农高新技术企业的政策扶持,在项目、资金上予以倾斜,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建立产学研战略联盟。二是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在人才队伍建设、政府采购、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培育新型的农业科技创新主体。
(五)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建设
要打造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核心,必须高度重视高层次农业科技创新人才的建设。深入实施农业科技创新驱动战略,围绕“科技创新、转化应用、人才培养”三个关键环节,加快农业科研、农技推广应用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强化科技人才对农业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深入推进《湖北省农村实用人才和农业科技推广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2010—2020年)》,全面实施现代农业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一是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人才的培训。组织 “三农”干部开展现代农业知识培训,切实抓好农村实用人才、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培育一批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生产经营型、技能服务型、经营管理型和产业领军人才。二是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氛围,在科研成果评价、业绩考核、生活待遇提高等方面加大改善力度。三是促进农业科技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四是加强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培育,推进实施农民田间学校、科技大讲堂、农民远程教育、农民科技套餐、科普惠农计划等方案的实施,提高农业基层人员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农业实用技术水平,培养成为高素质的农业技术人员和新型职业农民,鼓励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兴业。改善培训的条件和手段,重点加强农业中专、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等形式的教育培训,逐步建立起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的农民职业教育。
(六)建立健全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建立多元化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以乡镇公益性农技推广为主体,推进区 ( 县 ) 乡农林牧渔、水利技术推广体制改革,强化公益性农技推广队伍建设和服务职能。以农业科技示范园区、龙头企业、专业协会、村级合作经济组织为主要载体,进一步加强农业科学技术相关的知识推广宣传,切实促进农业科学技术在农业中的作用,形成社会化组织、市场化运作、专业化服务、全程化保障的农村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派驻科技人才深入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低的市州进行指导,解决农民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满足农民对科学技术的多元化要求。大力推进“互联网+”的新型现代化农业,充分发挥农业技术相关的信息平台服务功能作用。
(七)加大农业耕地的保护力度
耕地面积减少对农业总产值增加的负作用越來越大,为此,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需要确立耕地“全要素”保护理念,形成耕地保护新理念,创新耕地资源补充机制和耕地保护补偿机制,将耕地保护纳入干部考核指标体系。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规范引导地方政府和农民的耕地保护行为。加强对地方政府违法用地监督检查,规范土地执法、保障其权威性与严肃性。建立健全资产权利与耕地保护经济补偿制度,调动农民惜地与种粮积极性。大力支持农民推进土地流转与规模经营,建立耕地保护的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