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质量链的建设工程质量控制

2017-10-18 17:51高瑾张洪青
现代商贸工业 2017年28期
关键词:管理机制建设工程

高瑾+张洪青

摘要:针对建设工程质量两大影响因素——参建方和施工工序,根据要素间的影响关系构建了参建方质量链与工序质量链,并对两个质量链的质量控制机制进行了研究,对参建方质量链的质量控制提出了接口管理机制、信息共享机制及利益分配机制,对工序质量链提出运用过程能力指数实施阶段控制。

关键词:质量链;建设工程;管理机制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28.044

质量链管理作为最科学的管理手段,将质量形成过程进行全面整合,对构成要素系统控制管理,能更加科学有效的进行质量管理。质量链管理起源于制造业行业,在制造行业应用较为广泛,但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较少。已有研究对建设工程质量链的研究多为参与方的选择与质量链的优化管理,本文基于质量链理论方法,构建建设工程参与方质量链与施工工序质量链,并探讨建设工程的质量控制。

1质量链内涵

质量链概念是由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的学者Juran在1999年提出来的,其注重质量功能展开、统计过程控制、产品特性值及工序能力等,质量链管理加强了要素间的协同性,达到“1+1>2”的效果。质量链是对链上各种资源的整合,是质量流、信息流、价值流运行的载体。链节点构成链节图,是工程要素的逻辑结构图,用于描述链节点间耦合关系及研究分析链节点,质量流在链节图中有序流动,实现质量的形成。图1为构建的质量链理论框架。

2建设工程质量链构建

建设工程的质量形成过程实质上就是参与方运用科学的方法使用机械、材料满足业主需求的过程,建设过程参与方众多、施工过程复杂,这两方面在最大程度上影响着工程质量的好坏,故建设工程质量链的构建主要从参建方和施工工序两个维度进行分析。

2.1参建方质量链构建

建设工程项目周期一般经过立项决策阶段、设计阶段、采购阶段、实施阶段、项目验收。参与方涉及建设单位、使用方、设计单位、采购单位、施工单位、勘察单位、监理单位,质量流在参与方的协同工作质量链中有序运作,以各参与方为链节点进行分析,构建参建方的质量链如图2所示。

(1)建设单位。建设单位在项目前期阶段提出项目可行性建议及项目立项,制定项目实施目标。工程质量目标会传递给其他参与方,参与方按照质量目标实施工作计划,故建设单位是工程质量链的源头。

(2)使用方。工程项目的使用方是建筑的使用者,建设单位不一定是业主,比如开发商建造楼房卖给购房者,购房者就是使用者,使用者的使用需求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业主的决策阶段。

(3)勘察单位。勘察单位在项目施工前对工程现场及环境进行勘察,检查水文、地质等情况,故质量流从建设流向勘察单位,勘察单位的勘察报告又会影响设计单位的工程设计。

(4)设计单位。设计单位负责工程的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设计单位按照业主的质量要求和勘察单位的勘察报告设计工程,质量流从业主经由勘察单位流向设计单位。

(5)采购单位。采购单位按照设计单位完成的工程图纸列出需用资源进行采购,采购方需准确无误的采购所需的材料及設备,质量流从设计单位流向采购单位,再流向施工单位。

(6)施工单位。施工单位根据设计好的工程图纸施工,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质量,故施工单位按图施工至关重要。建设工程的质量流从设计单位经由采购单位流向施工单位。

(7)监理单位。监理单位是建设单位聘请的独立第三方,用于监督设计单位、采购单位与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行为间接会影响到工程的质量好坏,一部分质量流由监理单位流向设计方、采购方及施工方。

2.2工序质量链构建

工序质量链考虑的是施工过程中质量流在工序之间的传递,建设工程施工复杂,工序繁多,每一道的工序施工质量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下一道工序。建设工程施工工序按顺序主要有工程测量、土方工程、模板工程、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以各工序为链节点进行分析,构建工序质量链如图3所示。

(1)工程测量。工程测量主要工作为布置施工控制网,再根据施工控制网测设细部点的位置、高程位置、放线位置等,工程测量工作为工序质量链的开端工序,控制要点为测设位置的准确度。

(2)土方工程。土方工程主要包括场地平整、路基开挖、地坪填土、路基填筑及基坑回填,土方工程施工前,应事先了解当地底层岩性、水文地质等,土方工程的控制要点为边坡的设置、基坑位置、基坑底标高。

(3)模板工程。模板工程是混凝土成型的模板及支撑模板的一整套构造体系,模板工程在混凝土施工中是一种临时结构,模板的强度大小、尺寸及支撑位置是模板工程的主要控制要点。

(4)钢筋工程。钢筋工程是建筑施工中重要的部分,板面荷载均匀地传递给受力钢筋,钢筋具有较强的抗压、抗拉强度,对整个工程的稳定性有重要作用。钢筋工程的控制要点主要有钢筋原材料、钢筋连接、加工及安装。

(5)混凝土工程。混凝土工程是最为复杂的分项工程,包括原材料的搅拌运输、主体浇筑及施工缝、后浇带的浇筑,浇筑完毕后还需注意混凝土的养护与模板拆除时间,混凝土工程和钢筋工程构成钢筋混凝土,其质量直接影响整个构筑物的质量,是工序质量链最后一步,也是质量流的终点。

3基于质量链的工程质量控制机制

建设工程质量链构建主要从参建方及工序两个维度进行了探讨分析,工程的质量控制机制也从这两方面分别论述。

3.1参建方质量链的质量控制

建设工程参建方众多,参建方之间的协同合作可以促进建设工程高质量的完成,基于参建方质量链的工程质量控制就是为了在有效的机制下,使各参与方达到互利共赢,并提升工程质量,主要从三方面进行控制:接口管理机制、信息共享机制、绩效考核机制。endprint

3.1.1接口管理机制

参与方间的接口是指工作的交接或工作的配合,是质量流、价值流、信息流的有序流动,参与方需设置专门的协调工作组,负责接口管理的具体工作,协调小组负责接口内容的传递,例如施工图纸、施工方案的交接,协调工作组既要对以上工作进行交接,还要负责将出现新的变化、新问题及时与相关参与方进行反馈交流。

3.1.2信息共享机制

信息共享是质量链节点企业间对有效信息的顺畅传递,保证项目信息环境透明化。信息共享机制分为信息收集、加工、存储、传递及反馈五部分,信息收集是对项目环境信息、技术信息等的识别收集过程,加工是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得出决策结果,例如将实际工作预算(BCWP)与计划进度预算(BCWS)进行比较得到工程进度超前还是拖后,存储是为了对信息进行分类存储,实现信息的有效共享,信息反馈是信息接收方接收信息后,对有效信息的反馈。

3.1.3绩效考核机制

对质量链上的参与方进行绩效考核,可以规范链节点企业的行为,提高链节点企业的工作质量有利于提高质量链的整体水平。对参与方进行绩效考核可采用平衡计分卡方法,从工作完成优良率、协同合作能力、成本管理能力、技术能力及风险控制能力五个维度建立绩效考核体系,提高参与方的工作积极性。

3.2工序质量链的质量控制

工序质量链的质量是链节点工序质量的传递和积累形成的,工序质量链的质量优良程度由工序链节点间的质量传递和工序本身的质量决定。工序总质量由上道工序质量影响与本工序分质量构成,分质量是本工序的固有质量,工序的总质量与分质量采用过程能力指数的方法进行计算,用C总和C分表示工序的总质量和分质量,总质量(C总)的计算方法如下:

C总=T6σ总≈Tu-TL6σST

式中,T表示总质量的公差, TU和TL分别为上规范界限(UCL)和下规范界限(LCL),σ总是总体样本的标准差,一般用σ^ST总来估算,σ^ST按照X-R控制图计算:

σ^ST=Rd2

式中,R为样本极差的均值,d2可从计量控制图系数表中查得。

分质量的计算方法如下:

C分=T6σ分

式中,σ分是工序分质量样本值的总体标准差。

由于工序的总质量是由上道工序的影响和本工序的分质量形成的,故分质量样本值的总体标准差σ分小于总质量的总体标准差,所以C总=≥C分,工序间的质量协同程度可用分质量与总质量的比值表示,即:

K=C分C总

当比值K越接近1,说明分质量越接近于总质量,工序间的协同程度越好。工序质量链的管理水平用整个质量链工序间的比值Ki(i=1,2,…,n)的積的平方表示,即:

K总=K1*K2*…Kn

当K总越接近1时,表示工序质量链的质量水平越高,当K总偏低,则需要查明异常的工序质量,查明导致工序质量偏低的原因,及时采取措施纠正,以保证工序质量链的质量水平。

4结束语

本文运用质量链理论对建设工程的质量控制进行了分析研究,对针对建设工程质量的两大影响因素——参建方和施工工序,构建了参建方质量链和工序质量链,论述了两个质量链的运行机理,并提出了参建方质量链的质量控制机制:接口管理机制、信息共享机制及绩效考核机制,保证了各参建方之间的协同合作,有利于建设工程质量的提升,对工序质量链的质量控制提出运用过程能力指数方法,保证整个工序质量链处于受控状态。

参考文献

[1]王海燕,陈欣,于荣.质量链协同视角下的食品安全控制与治理研究[J].管理评论,2016,(11):228234.

[2]单汨源,张人龙.大规模定制质量链及其协同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09,(04):112114.endprint

猜你喜欢
管理机制建设工程
中车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关于软科学质量管理机制的问题探讨
工电道岔结合部联合管理机制的探讨
关于建设工程监理发展趋势的探讨
安全计算机通信管理机制的形式化验证与实现
建立完善的保障性住房管理机制探讨
电网建设工程通用造价管理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