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 欢,李云燕
(河海大学商学院,江苏 南京 211100)
江苏沿海港口与淮河经济带互动发展模型及互动策略研究
舒 欢,李云燕
(河海大学商学院,江苏 南京 211100)
通过梳理江苏沿海港口及其经济腹地互动作用机理研究成果,结合江苏沿海港口和淮河经济带发展现状,将江苏沿海港口和淮河经济带纳入同一系统,对其互动基础进行分析,并据此构建基于演化博弈的互动发展模型,进而提出从规范市场竞争环境、提高区域间资源共享意识、搭建信息化合作平台、建立信用评价体系、完善利益分配机制等角度采取相应措施,为江苏沿海港口和淮河经济带之间持续有效互动发展、实现共赢提供基础。
江苏沿海港口;淮河经济带;互动发展;演化博弈模型
随着国际合作的日渐加深,诸多沿海国家利用海岸资源发展港口产业,并逐步从独自发展转向区域合作甚至国际性合作,以港口为中心,联通海洋产业与陆地原产业,将内陆地区视为港口经济腹地,而港口作为内陆地区经济的延伸及出口建立特色产业园,带动腹地城市经济发展[1-2]。近年来,我国凭借丰富的海洋资源,以海洋产业为入口,大力推动东部沿海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转型,增强沿海城市对内陆地区经济的带动及辐射效应,逐步形成陆海统筹和中、东、西互动发展的新格局[3]。中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中西部省份与东北亚地区的连接提供了政策支撑。
随着《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的出台,江苏沿海港口将借助自身资源及区位优势为江苏沿海地区及其腹地的经济腾飞带来新的强大推动力量。而淮河经济带横贯五省,自然条件适宜,资源丰富,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未来将成为我国继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之后的第4个经济增长极[4]。以“十三五”规划为契机,加强水资源保护,推进淮河经济带建设已被纳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在“一带一路”战略带来的新机遇条件下,淮河经济带有理由成为江苏沿海港口拓展陆向经济的首要选择,二者互动发展也将成为可能。
现有研究大多以单一港口与其经济腹地的关系为研究对象,鲜有将江苏诸多沿海港口纳入港口群,对港口群与其经济腹地互动发展模式进行系统研究。本文结合江苏沿海港口和淮河经济带现阶段发展状况及发展瓶颈,对二者互动基础及驱动力量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二者互动机制,构建基于演化博弈的互动发展模型,并据此提出互动发展对策建议,为江苏沿海港口拓展经济腹地,提升江苏沿海港口综合竞争力及区域整体实力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港口经济是港口城市围绕港口展开的,以综合运输体系为连接渠道,以腹地资源为支撑建立港口相关产业链,实现港口城市及其腹地互联互通、有机结合、互动发展的开放式区域经济,或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由港航、临港工业、贸易等相关产业相互结合所形成的区域经济,港口与其腹地经济是一个密不可分的完整系统。
有关学者对港口及其腹地经济互动理论进行了长期的研究。西方学者对港口与腹地关系的研究最初集中于陆向腹地交叉引起的竞争关系,随后研究逐步转向海向腹地竞争。1970年后,随着集装箱运输的兴起及多式联运的发展,腹地概念有所拓展,港口间竞争也日益增加。Slack[5]以北美中西部和西欧为研究对象,就货主港口选择行为进行研究,表明港口单一腹地具有局限性。Davis[6]则认为对港口经济贡献的研究不能衡量港口服务变化引起的港口对腹地经济作用的变化。
增长极理论表明,港口需与区域产业相结合,以更大地实现增长极的带动作用,其中区域经济水平尤为重要。宋炳良[7]根据港口内陆通达性理论,指出空间通达性程度与港口竞争力密切相关,空间通达性越低港口竞争力越低,并有可能失去现有的腹地市场资源。陈晨子等[8]构建了“港口—城市—临港产业”复合系统,并建立指标评价体系,对3个子系统协调发展水平进行定量分析。孔宪雷等[9]系统地论述了港口与腹地经济系统的关系、相互作用机理、定量测算模型。郎宇等[10]对港口及其腹地一体化的动力机制进行了分析,指出:区域经济水平是根本动力,区域开放性是内部动力,全球化发展提供了环境机遇,提升综合竞争力及资源凝聚力发挥了综合推动作用,并据此对港口及其腹地区域间协同发展的演化规律进行分析。王辉等[11]以大连港为研究对象,运用圈层结构法对腹地范围进行划分,建立引力模型分析各层经济与港口吞吐量之间的联系。吉阿兵[12]认为长江三角洲港口群呈现总体分散化、局部集中化的特征。
2.1 发展概况
江苏沿海港口主要位于长江三角洲北侧,以连云港港、南通港、大丰港为三大龙头港口,辐射周边港口经济发展。三大港口定位各有侧重,连云港港是枢纽港口,以出海为主;大丰港主要发挥区域发展带动作用;南通港是主要的物流集散中心,以航运为主。虽功能不尽相同,但由于地理位置邻近且缺乏整体规划,导致腹地之间各有交叉,区域内部资源竞争激烈;现有腹地经济条件不足,经济发展模式滞后,集疏运体系不健全,港口相关产业外部竞争日益激烈等问题日渐凸显。因此,拓展陆向腹地,推动相邻区域间互动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淮河经济带位于我国东中部,地处南北气候交界处,资源丰富,降雨充沛,土壤肥沃,交通运输枢纽地位突出,优厚的自然条件及重要的区位优势为淮河经济带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潜力,成为江苏沿海港口拓展陆向腹地的首要选择。然而,由于淮河流经的苏鲁皖豫鄂等五大省份均以传统行业为主要经济来源,远离重点城市带动,沿途各市县城镇化水平低,基础设施不完善,区域内部缺乏互联互通,产业低端化,导致淮河流域长期处于经济低洼地带,为淮河经济带持续快速发展带来了较大的阻碍。因此,寻求新的区域经济带动极及经济增长点迫在眉睫,使其与江苏沿海港口互动发展成为可能。港口与腹地发展存在经济互动效应[13],即二者相互促进亦相互制约。具体而言,江苏沿海港口的高速持续发展将带动陆向腹地淮河经济带的经济增长,反之,陆向腹地经济发展缓慢,将严重制约港口经济的发展进程。
2.2 互动发展驱动因素
港口与其陆向腹地互动发展模式是指依托港口与陆向腹地资源互补性、禀赋差异、区位关联性等,利用各自市场及产业优势,把港口和其陆向腹地视为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整体,进行统一部署及规划,相互渗透,实现经济互动发展,达到共赢的发展模式。江苏沿海港口和淮河经济带互动发展的驱动因素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
a.潜在因素:主要指资源禀赋差异、市场需求拉动等。江苏沿海港口与淮河经济带由于地理区位、人文、优势资源等差异,造成港口与腹地资源禀赋差异,港口较腹地而言具有极大的开放性,而腹地较港口具有更为丰富的自然资源及市场需求,二者互补性较强,为港口和腹地互动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可行性。随着港口物流行业的发展,市场需求日益增大并带动了港口相关产业的发展,港口为腹地提供与外界的沟通渠道,腹地则占有更大的市场资源,可见市场需求为港口与腹地互动发展提供了内在的推动力。
b.经济因素:是推动江苏沿海港口和淮河经济带互动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水陆经济活动的发展使得港口应运而生,港口与腹地优势产业亦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区域经济的发展为江苏沿海港口和淮河经济带互动发展提供了基础和推动力。随着区域内外联系日益增强,腹地对港口吞吐能力的要求也日渐提高,进而使得港口与腹地联系更为紧密,互动发展渠道更为流畅。除此之外,制定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实现区域内部利益共享,也是江苏沿海港口和淮河经济带之间实现区域合作的根本动力来源。
c.支撑因素:“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十三五”规划的出台,为江苏沿海港口和淮河经济带的互动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政策支持。应借助这一有利的发展契机,对区域间港口相关产业进行统筹规划,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与此同时,交通运输部大力推进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各港口城市也积极构建各自港口行业企业社会信用体系,为江苏沿海港口和淮河经济带间跨区域合作提供了基础及支撑力量。
3.1 模型假设
在实际发展过程中,港口区域子公司及腹地区域子公司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发展战略,此时双方以(不支持互动发展,不支持互动发展)构成纳什均衡;但就长远发展来看,双方均未获得最优收益。对于港口区域子公司和腹地区域子公司而言,理性局限是非常明显的,即双方都是有限理性的。因此,构建基于演化博弈的互动发展模型,为便于分析,做出以下假设。
假设1:江苏沿海港口和淮河经济带为两大发展区,且政府均支持区域间互动发展战略;公司H和公司K分别位于江苏沿海港口和淮河经济带所属范围,且为同质公司。
假设2:公司H和公司K相互独立,不存在合谋等灰色行为,公司单位边际成本相同,为C(交易成本)。
假设3:按照当期市场合理利润,项目收益为T(非互动利润)。
假设4:发展过程中,若一方发现对方意愿为不参与互动发展策略,则对应子公司将面临一定损失,以支付一定数额的处罚金作为体现。
假设5:港口区域子公司H发展战略考虑不参与互动发展策略和参与互动发展策略。不参与互动发展策略即选择合作成本最低者作为合作商,进行一次性合作;参与互动发展策略即综合考虑市场平均水平,选择合理的合作成本作为合作商,进行长期合作。
3.2 模型建立
在港口区域子公司H选用不参与互动发展策略或参与互动发展策略的情况下,腹地区域子公司K与港口区域子公司H收益函数如下。
a.公司H采用不参与互动发展策略,公司K以一次性合作策略参与互动发展策略。此时,公司K为获取合作机会,压缩自己的利润空间,让利mT(m∈[0,1])给公司H,m为让利率。若公司K失信概率为r,获取的利润为R1(失信利润),则公司K的利益为:T-C-mT+rR1;对公司H而言,公司K失信,损失为L(失信损失),设其初始收益为R(互动初始利润),则最终收益为:R-T+mT-rL。
b.公司H、公司K均采用不参与互动发展策略。设公司K选择不参与互动发展策略得到的收益为nT(n∈[0,1]),因市场竞争增加的费用为C1,则此时公司K的收益为T-C+nT-C1;公司H的收益为R-T+mT-nT。
c.公司H采用互动发展策略,公司K亦参与互动发展策略。此时公司K以寻求长期合作发展为主要战略,考虑其需要的利润空间,选用当期市场价C计算合作成本,则公司K获得的利益为T-C,公司H获得的利益为R-T。
d.公司H采用互动发展策略,公司K不参与互动发展策略。此时获得的收益为nT(n∈[0,1]),因市场竞争增加的经营费用为C2,且C2≥C1。则公司K的收益为T-C+nT-C2,公司H收益为R-T-nT。
由以上分析得收益矩阵见表1。
表1 博弈双方收益矩阵
3.3 模型求解分析
设公司K选择参与互动发展策略的概率为X,而不参与互动发展策略的概率即为1-X;公司H选择参与互动发展策略的概率为Y,即不参与互动发展策略的概率为1-Y。公司K选择参与互动发展策略的期望收益为Qt1,不参与互动发展策略的期望收益为Qt2,总的期望收益为Qt。则公司K总的期望收益为
Qt1=Y(T-C)+(1-Y)(T-C-mT+rR1)
(1)
Qt2=Y(T-C+nT-C2)+(1-Y)(T-C+nT-C1)
(2)
Qt=XQt1+(1-X)Qt2
(3)
则公司K的复制动态方程为
X(1-X)(Qt1-Qt2)=
X(1-X)[Y(C2+mT-C1-rR1)-
(nT+mT-C1-rR1)]
(4)
为简便起见,令:
A1=C2+mT-C1-rR1
B1=nT+mT-C1-rR1
可得复制动态方程为
F(X)=X(1-X)(YA1-B1)
(5)
对于公司H,设其选择参与互动发展策略期望收益为Qz1,选择不参与互动发展策略的期望收益为Qz2,总期望收益为Qz。则公司H总的期望收益为
Qz1=X(R-T)+(1-X)(R-T-nT)
(6)
Qz2=X(R-T+mT-rL)+ (1-X)(R-T+mT-nT)
(7)
Qz=YQz1+(1-Y)Qz2
(8)
则公司H的复制动态方程为
Y(1-Y)(Qz1-Qz2)=
Y(1-Y)(XrL-mT)
(9)
则公司H与公司K博弈的复制动态和稳定性如图1所示。
公司H与公司K在博弈过程中,构成博弈双方收益函数的部分参数初始值及其变化会影响系统向不同的均衡点收敛。若初始情况在甲区域时,即在初始状态下存在多于Ex和Ey的选择,即选择(参与互动发展策略,参与互动发展策略),则会收敛到演化稳定策略A(1,1)处,即公司H采用参与互动发展策略吸引合作,公司K亦选择参与互动发展策略;当初始状态位于丙区域时,即在初始状态下存在少于Ex和Ey的选择,即选择(不参与互动发展策略,不参与互动发展策略),则会收敛到演化稳定策略O(0,0) 处,即公司H推行不参与互动发展策略,公司K亦选择不参与互动发展策略;当初始状态位于乙和丁区域时,最终的均衡状态受到博弈双方长期学习和策略调整的影响。
图1 公司H与公司K的复制动态和稳定性
通过上述演化模型的博弈分析,为减少互动发展模式推行过程中的不参与互动发展策略行为的发生,应该使E(Ex,Ey)无限接近于O(0,0),缩小区域丙的面积。具体的措施有:
a.规范市场竞争机制,降低公司K的让利mT,减少因地方保护主义获得的额外收益。
b.完善港口物流及周边行业市场诚信评价体制,就相应管理部门和监督管理部门而言,应针对整个管理过程建立诚信档案,制定合理的诚信评价标准和奖惩机制,对于情节恶劣的失信行为,应予以重罚,增加合作过程中因失信造成的损失rL。构建信息交流平台,减小互动发展过程中的C1。
c.开放市场环境,政府层面积极引进同类外地企业,降低或取消外地企业准入收费,减少进入壁垒,提高行业竞争程度。此时,公司K因市场竞争导致C2相应增加,且与公司预期收益成正比。在企业积极推动互动发展的情况下,为获得合理利润,其不参与互动发展策略的成本远大于其选择互动发展策略的成本。一般而言,企业独自发展获得的利润越大,其经营成本越高,发展阻力或难度也越大,在其实际利润与期望利润偏差较大时,就会自动放弃单打独斗或封闭式发展模式,进而选择互动发展模式,积极寻求合作,实现共赢。
a.规范竞争机制,提高江苏沿海港口和淮河经济带资源共享意识。区域间互动发展需双方政府树立资源共享意识,共创和谐平等的市场竞争环境,打破市场准入壁垒及行政壁垒,减少或逐步取消传统的地方保护政策,大力宣传“互利共赢,互动发展”理念及相应的政府支持政策,支持协助港口相关产业跨区域合作并带动区域间互动发展。同时,应进一步健全及完善竞争机制及合作支持政策,充分发挥政府引导、政策推动作用,提高本地企业合作的积极性。对外注重引进外资,腹地政府应积极引进港城龙头企业,推动产业链的形成,加速江苏沿海港口和淮河经济带的互动发展。
b.推进信息化平台搭建,降低区域互动发展过程中的风险成本。在市场经济主导下,港口及腹地区域均应积极转变传统的管理模式,促进行业信息化发展,构建港口周边产业信息交互平台,制定相应政策,共建人才培养体系,推动建成互动发展战略联盟,保障区域间互动发展所需资源的整合,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资源共享、伙伴寻找过程中的交易成本。构建信用评价体系,降低资源共享及互动合作中的失信风险,减少失信损失及风险成本,加大失信惩罚力度。
c.完善利益分配机制,促进区域间长期互动发展,实现共赢。利益分配是互动发展的核心问题,江苏沿海港口和淮河经济带在互动发展过程中应各司其职。港口与其横向经济腹地优势资源存在差异,港口利用其开放性聚集各方资源向其及周边集中,引进更多港口相关产业,借助腹地资源,形成港口产业链,促进区域间互动发展。在利益协调方面,通过港口相关部门合作带动跨区域间政府合作,减少政府层面重复博弈成本,促进江苏沿海港口及淮河经济带长期互动发展,实现双方共赢。
[1] PATTON D J.General cargo hinterlands of New York,Philadelphia,Baltimore,and New Orleans [J].Annals of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1958,48(4):436-455.
[2] WEIGEND G G.Some elements in the study of Port Geography[J].Geographical Review,1958,48(2):185-200.
[3] 胡建伟.沿海经济带与腹地经济面互动发展研究[J].管理世界,2010(2):169-170.
[4] 艳梅.新时期我国沿海港口竞争力提升路径探析:以江苏盐城港为例[J].改革与战略,2014(2):79-84.
[5] SLACK B.Containerization,inter-port competition,and port selection[J].Maritime Policy & Management,1985,12(4):293-303.
[6] DAVIS H C.Regional port impact studies:a critique and suggested methodology[J].Transportation Journal,1983,23(2):61-71.
[7] 宋炳良.港口内陆空间通达性与国际航运中心建设[J].经济地理,2001,21(4):2-5.
[8] 陈晨子,成长春.复合系统中港口、城市与临港产业的协调发展评价[J].统计与决策,2013(6):63-65.
[9] 孔宪雷,许长新.港口群系统的竞争合作与演变发展[J].水运工程,2004(10):28-31.
[10] 郎宇,黎鹏.论港口与腹地经济一体化的几个理论问题[J].经济地理,2005,25(6):767-770.
[11] 王辉,栾维新,杜利楠.大连港吞吐量与腹地经济发展关系研究[J].中国港湾建设,2011(6):74-78.
[12] 吉阿兵.长三角集装箱港口群空间结构演变实证研究[J].港口经济,2013(3):23-27.
[13] HOLOD D,III R R R.Regional spillovers,economic growth,and the effects of economic integration [J].Economics Letters,2004,85(1):35-42.
F204
A
1003-9511(2017)05-0012-04
2017-03-10 编辑:胡新宇)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13EYD02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409092)
舒欢(1979—),男,讲师,博士,主要从事区域经济管理与区域发展研究。E-mail:lenheng@aliyun.com
李云燕(1993—),女,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区域经济管理研究。E-mail:li_yunyan@aliyun.com
10.3880/j.issn.1003-9511.2017.05.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