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四湖湿地植被演替及恢复技术研究

2017-10-18 06:43良,梁玉,房用,赵
山东水利 2017年10期
关键词:群系香蒲南四湖

马 良,梁 玉,房 用,赵 莹

(1.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山东 济南 250014;2.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山东 济南 250014)

南四湖湿地植被演替及恢复技术研究

马 良1,梁 玉2,房 用2,赵 莹1

(1.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山东 济南 250014;2.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山东 济南 250014)

本文在对南四湖不同生境下植物种类、数量、分布情况、植物群落结构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南四湖植物分布规律、人为干扰下变化规律,并依据水深变化提出了荒地或林地、沼泽或滩涂、水域三种演替生境下的植被演替规律,筛选出南四湖湿地主要植物群系,明确了植被恢复模式及技术体系。

演替;人为干扰;挺水植物;优势种;植物群系

植被次生演替理论是指导退化湿地植被恢复的重要理论基础。相对于其他生境,湿地植被的次生演替速度较快,达到稳定阶段所需时间比较短,一般需要15~20年。干扰持续的时间、湿地破坏的程度及生境恢复的方式等是影响湿地恢复的主要因子,其中水位变动是影响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最重要的因素。

南四湖是内陆十大淡水湖泊之一,是淮河以北地区面积最大、结构完整、保存较好的内陆大型淡水、草型湖泊湿地,同时也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调蓄水库,其湿地功能直接影响南水北调水质保障。1994年南四湖湿地就列入《中国重要湿地名录》和水禽栖息地恢复优先工程区,2000年纳入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2003年6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省级自然保护区。由于周边区域分布传统农业区和重要能源基地,其优越的位置与区位条件,决定了人为干扰十分强烈。自1980年以来,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带来的不合理开发利用,使湖区污染加剧,水质逐年恶化,湿地面积不断减少,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生态功能退化等问题,急需进行湿地植被恢复与重建。

1 湿地植被概况

南四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182.55 km2,湿地类、主要湿地型及其面积详见表1。

表1 南四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组成表 km2

在对南四湖进行全面踏查的基础上,选择典型区域设置调查样方,其中,乔木样方面积为20 m×20 m,灌木样方面积为5 m×5 m,草本样方为1 m×1 m,共调查样方1 240个。每个样方调查记录植物名称、海拔、经纬度、小生境、植物群系、样方面积、以及乔木和灌木的冠幅、高度、胸径、株数,草本植物的盖度、高度和株数。

研究发现,南四湖湿地内维管束植物共有66科,149属,203种。包括有蕨类植物3科,3属,3种;裸子植物2科,2属,2种;单子叶植物14科,40属,59种;双子叶植物47科,104属,139种。草本植物种占调查种总量的87.19%,乔木、灌木植物分别占8.87%和3.95%。草本植物主要为多年生草本(47.78%)和一年生草本植物(31.03%)。

聚类分析表明:湖区内禾本科和菊科为优势科,豆科、蓼科、眼子菜科、苋科、唇形科、莎草科的属种数量也占有一定的优势。

调查发现,不同湿地类下,植物优势种和植物群系的分布都存在差异。人工湿地主要植物群系为芦苇群系、莲群系、杨树群系、柳树群系,优势种为芦苇、莲、浮萍、槐叶萍等;湖泊湿地主要植物群系为芦苇群系、莲群系、香蒲群系、水花生群系、浮萍群系,优势种为芦苇、莲、水花生、浮萍、香蒲等;河流湿地的主要植物群系为芦苇群系、莲群系、槐叶萍群系、葎草群系、香蒲群系,优势种为浮萍、槐叶萍、芦苇、假稻、莲、水花生、葎草等;沼泽湿地主要植物群系为芦苇群系、莲群系、槐叶萍群系、香蒲群系、芡群系等,优势种为芦苇、莲、槐叶萍、水鳖、紫萍、金鱼藻、芡、水花生等。

2 人为干扰下湿地植被变化

南四湖湿地中,主要人为干扰为道路、养殖和住宅。其中道路干扰中,硬性路面为13条,非硬性路面为1条;水产养殖面积25 164.48 hm2;住宅为1 900户。

在未受人为建设干扰的湿地植物组成中,包括高等植物37科,57属,106种,其中,优势植物的代表是芦苇、杨树、旱柳、香蒲、金鱼藻、黑杨、狐尾藻、葎草、黑藻、狗尾草,分别隶属于禾本科、杨柳科、香蒲科、金鱼藻科、小二仙草科、大麻科、水鳖科。植物优势科分别是禾本科,占总科数的20.0%;杨柳科,占总科数的17.1%;香蒲科、睡莲科、菊科、苋科、眼子菜科,均占总科数的5.7%。而在受人为建设干扰的湿地植物组成中,包括植物56科68属100种,其中,优势植物的代表是芦苇、狗牙根、碱蓬、杨树、茵陈蒿、酸模叶蓼、水蓼、野大豆、黑藻、艾蒿,分别隶属于禾本科、藜科、杨柳科、菊科、蓼科、蝶形花科、水鳖科。

植物优势科分别是禾本科,占总科数的16.2%;菊科,占总科数的14.7%;藜科,占总科数的7.4%;杨柳科、蓼科,占总科数的5.9%;香蒲科、睡莲科,占总科数的4.4%;浮萍科、眼子菜科、苋科,均占总科数的2.9%。在受人为干扰前后对比发现,受人为建设干扰时菊科、藜科等陆生种所在的科优势较大,而以眼子菜科、香蒲科为代表的水生植物所在的科优势下降明显。

同样,分析植物生态类型构成发现,未干扰前水生植物、湿生植物、中生与旱生植物分别占总物种数的45%、11%、44%,干扰后比例变为25%、25%、50%。因此,受人为干扰水生植物比例明显下降,而中生与旱生植物比例则上升。未受干扰时,湿生植物所占比例较小,是水生、中生与旱生植物的1/4,干扰后,中生与旱生植物所占比例最高,成为水生植物、湿生植物的两倍。在水生植物的生态类型构成中,未受干扰时沉水植物、浮叶与漂浮植物比例高,而挺水植物则相反,受干扰后比例高。这说明随着人为干扰的发生,水生植物中具有陆生性质的挺水植物,如香蒲、莲等,在人为干扰后逐渐成为了优势种类。

3 湿地植被演替规律

本研究将南四湖从湖心向外围、积水由多到少,划分为三类演替生境:荒地、林地为基本无积水或仅在雨季积水;沼泽、滩涂主要为间歇性积水,部分可能存在永久性积水现象,但水深一般较浅;水域则为永久性积水,是水深最深的区域。

表2 南四湖湿地不同演替生境的植被分布

在区域分布上,沼泽、滩涂一般会介于水域和荒地、林地两种小生境之间,这类生境在雨季或水源充足的情况下,积水面积较大,如果水源持续充足,则可进一步演变成水域;而旱季或水源不足的情况下,积水面积逐渐减少,但土壤含水仍高于荒地,如果干旱持续或水源被切断长期无水源供应,这类区域会逐步演变成荒地。

与此同时,生境内植被的种类及分布势必发生演替变化,沼泽、滩涂的植物种类相对较多,既包含有依水而生的莲、菰、浮萍、香蒲等,也有一些适合生活与水边的植物,如水蓼、红蓼、假稻、芦竹、盒子草、扁秆藨草等,还有狗尾草、葎草、天名精、一年蓬等,具体分布详见表2。

上述植被随着积水状况的变化会产生一定的变化,积水增加,则水生植被会相应增多,相反,积水减少,湿生植物、中生植物会增多。

4 湿地植被恢复模式及技术体系

在分析了157种植被的群系中筛选出10个湖泊湿地主要的植物群系:芦苇群系、莲群系、杂交杨群系、水鳖群系、水烛群系、莕菜群系、菰群系、扁秆藨草群系、香蒲群系、喜旱莲子草群系,群系数量比例达80.25%,其中芦苇群系在数量上表现出显著优势。需要注意的是,侵入种喜旱莲子草群系也有大比例分布,今后应注意其危害,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本研究提出湿地植被恢复技术体系,可分为四个层次:1)物种恢复技术。主要包括物种选育与培植技术、先锋物种引入技术、土壤种子库引入技术、水生植物恢复技术等;2)种群恢复技术。主要包括种植密度控制技术、种群竞争控制技术、造林技术等;3)群落恢复技术。包括群落空间配置技术、植被带恢复技术、群落镶嵌组合技术和功能区划技术等;4)湿地植被恢复管理技术。包括水管理、植物管理、施肥管理、杂草和虫害管理及封育管理等。该体系强调的是多项技术措施的组装配套,综合应用。

5 结语

研究成果在南四湖开展了技术推广,5年内累计推广面积166.67 hm2。通过推广项目成果,特别是植被恢复模式、先锋物种引入和植被带恢复等关键技术的应用,有效地解决了湿地恢复中物种搭配模式,提高了南四湖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实现了湿地保护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1] 范小莉,等.南四湖湿地植被构成及分布分析[J].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2016,51(7):131-135.

(责任编辑 迟明春)

Q948

B

1009-6159(2017)-10-0025-03

马良(1980—),男,博士,高级工程师

山东省省级水利科研项目“生态河道治理植物配置技术研究”(SDSLKY201504)、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南水北调主干系植被恢复关键技术研究”(2012GNC11109)资助。

猜你喜欢
群系香蒲南四湖
贵州湄潭湄江湿地植物多样性研究
唐山市湿地植物资源研究
不忘初心创沂沭泗基建新篇 除险加固保南四湖治水安澜
端午节——碧艾香蒲处处忙
案头
南阳市湿地植物资源现状
关于宜阳县湿地资源调查若干问题的解析
奇异的香蒲
香蒲属植物栽培与管理
沂沭泗河洪水东调南下续建工程南四湖湖西大堤加固工程(山东实施段)暨南四湖二级坝闸下西段股河上段剩余工程通过竣工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