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杨智,廖东海,向平,黎绣凤,董国云
(张家界市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所,湖南张家界427000)
武陵山区山坡地苎麻高产高效栽培示范总结
李莉,杨智,廖东海,向平,黎绣凤,董国云*
(张家界市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所,湖南张家界427000)
随着苎麻副产物饲料化和麻骨食用菌基质化等综合利用技术的开发,对苎麻的栽培提出了新的要求。2011年起,张家界苎麻试验站在张家界市永定区后坪镇荷花村山坡地开展苎麻高产栽培示范,2014年经现场测产验收,原麻、麻叶、麻骨产量分别达到 231.77、474.08、709.10 kg/667 m2,分别达到“248”测产目标的115.88%、118.50%、88.64%,基本达到预测目标产量。结果表明,苎麻适合在武陵山区山坡地种植,并起到很好的示范效果。
苎麻;高产;高效;产量构成因素
苎麻是我国特色的韧皮纤维经济作物,在我国种植历史上仅收获纤维,麻叶、麻骨等副产物的综合利用长期被忽视,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苎麻经济效益得不到有效提高[1-4]。近年来,苎麻叶片饲料化、麻骨食用菌基质化等新用途得到了逐步开发,打破了苎麻仅用于纤维的局限,建立了一套高效的资源转化途径[5-8]。因此,苎麻的种植模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不再以纤维产量为唯一目标,同时还需兼顾麻叶、麻骨的产量,以达到最高产出。国家麻类产业技术体系“十二五”重点任务中提出了山坡地苎麻“248”产量目标,即纤维产量达到 200 kg/667 m2,麻叶产量达到400 kg/667 m2,麻骨产量达到800 kg/667 m2。2011年开始,张家界苎麻试验站开展了苎麻高产栽培示范工作,2013年国家麻类产业技术研发中心组织专家对现场进行了观摩和产量测定,2014年测定了每季麻的原麻、麻叶、麻骨和整个植株总的生物产量,为苎麻多用途综合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对苎麻种植户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选择交通便利,灌溉条件较好,土地较肥沃的永定区后坪镇荷花村旱地种植。
建园深翻土壤40 cm,撒熟石灰50 kg/667 m2,平整土地作厢,厢宽3.6 m。
深施重施底肥,提高土壤肥力。于2012年2月每667m2施菜枯饼肥250 kg,过磷酸钙100 kg。
本试验采用嫩梢扦插无性繁殖育苗,于2012年4月上旬移栽,每穴双株。株行距40 cm×60 cm,栽植密度2000蔸/667 m2,移栽后及时补苗,保证生长的整齐性。
苗期管理适时分期多次施肥,破杆前追肥5次,栽苗后20 d追第1次肥,追肥量15 kg/667m2,第2~5次追肥量20~30 kg/667 m2,N、P、K比例45∶25∶30。追肥方法采用穴施及兑水施肥结合。破杆后每季生长期追肥2次,每667 m2追施N、P、K复合肥40~45 kg。高温干旱土壤缺水时及时灌溉。
于当年6月中下旬进行破杆,破杆时株高70%达到120 cm以上。
栽苗两周后防病虫害,喷施杀菌剂80%代森锰锌600倍,敌杀死2000倍一次,根据测报及时防治天牛、夜蛾、赤蛱蝶的危害。防治草害以春培冬管耕锄为主。
冬培期于12月下旬进行,园地中耕10 cm左右,每亩施菜枯饼肥200 kg。
采用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研制的4BM-260型双滚简式剥麻机收麻。
供试品种为华中农业大学苎麻研究所选育的“华苎四号”。该品种植株高大,生长整齐,丰产性好。
2.2.1 选点取样
采取5点取样法[9],取样先确定对角线的中点作为中心抽样点,再在对角线上选择4个与中心样点距离相等的点作为样点,每点面积10 m2。
2.2.2 产量测定
首先对每个田块的5个测产点进行蔸数调查,由测产验收组以取样点为单位,人工去除麻叶,计算鲜茎重、鲜叶重、鲜原麻重,鲜叶、鲜骨分别晒干称重。
分别计算5个测产点原麻、麻叶、麻骨667 m2产量,再将5个测产点667 m2产量平均,得出每个田块原麻、麻叶、麻骨实收667 m2产量。
2.2.3 经济性状调查
分别测量株高、茎粗、皮厚、有效株数、鲜茎出麻率,株高测定使用刻度尺,茎粗测量使用游标卡尺,皮厚测量使用螺旋测微器,茎粗和皮厚选取株高的1/2处测量,将原麻剥制晾干后称重并计算鲜茎出麻率[10]。
2013年全年共收麻四季,每季收麻时间见表1,其中四麻收获时,植株较矮,纤维发育没有成熟,全株作为饲料收获,植株总产量为33.52 kg/667 m2。产量测定数据只计算前三季收获的重量。
表1 每季麻测产时间Tab.1 Date of ramie yield estimation
由表2可见,全年总生产量为1414.95 kg/667 m2,其中原麻、麻叶、麻骨产量分别为231.77、474.08、709.10 kg/667 m2,分别占总生产量的16.38%、33.51%、50.11%。原麻及麻叶产量均超出“248”测产目标,麻骨产量达到目标的 88.64%。三季麻中,原麻产量头麻最重为93.5 kg/667 m2,占总纤维产量的40.23%,后两季原麻产量随收获时间推迟,依次降低;麻叶产量以三麻产量最重,为219.63 kg/667 m2,占全年麻叶总产量46.33%;麻骨产量除二麻产量稍低外,头麻与三麻产量相当,分别为255.37、244.69 kg/667 m2。
表2 苎麻产量测定结果(kg/667 m2)Tab.2 Data of yield characters estimation of ramie(kg/667 m2)
从表3可以看出,年平均株高为198.33 cm,头麻最高,二麻最矮;年平均茎粗11.49 mm,二麻茎粗最大,为12.05 mm;年平均皮厚0.92 mm,随收获时间推迟,皮厚依次变薄;年平均出麻率为5.46%,二麻出麻率最高,为6.14%,头麻出麻率最低,为4.38%。有效株数全年平均为11530.37株/667 m2,二麻有效株数最多,头麻最少。
表3 主要产量构成因素Tab.3 Agronomic characters of ramie
将本试验测产的原麻产量数据与同品种在山坡地及平地普通栽培条件下相比来看(见表4),“248”山坡地高产高效栽培方式对原麻产量的提升具有明显效果,增产幅度分别达到36.62%、22.37%。头麻、二麻、三麻及原麻总产量均以“248”山坡地高产高效栽培最高、山坡地普通栽培最低,除“248”山坡地高产高效栽培与平地普通栽培的三麻产量差异不显著外,其他产量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其中,山坡地与平地普通栽培方法按一般大田生产管理,与“248”高产高效栽培模式相比,苗期追肥4次,破杆后每季生长期追肥一次,总施肥量低15%,其他管理相同。
表4 不同栽培方式的原麻产量Tab.4 Yield of raw fiber by different cultivation methods
通过本测产报告表明,在武陵山区自然条件下,配套关键种植技术、生产管理措施,苎麻适合在山坡地种植,原麻年产量为231.77 kg/667 m2,干麻叶年产量为474.08 kg/667 m2,干麻骨年产量为709.10 kg/667 m2,苎麻年平均株高为198.33 cm,平均茎粗11.49 cm,平均皮厚0.92 mm,平均有效株数为11530株/667 m2,鲜茎平均出麻率为5.46%。原麻产量较该品种在山坡地及平地普通栽培条件下分别提高36.62%、22.37%,该项试验结果指导大田生产,具有较大的增产空间,可对苎麻种植起到很好的示范效果。本测产程序和调查取样结果由测产专家组现场监督、记载、签字等,本报告中的数据真实可靠,为进一步研究其山坡地高产技术和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
从本次测产结果看出,三季麻的产量随收获时间的推迟而降低,而麻叶的产量在三麻收获时却得到了最高产量219.63 kg/667 m2,三麻的麻骨产量也与头麻相当,总生产量也以三麻最高。由此可见,不同收获产物随收获时间的推迟,产量的变化规律是不同的,这与汪红武[11]在咸宁利用中苎一号测产原麻、麻叶、麻骨干鲜重均随收获时间推迟而降低的结果不同,产生不同的原因可能是示范品种不同所造成,或是两地生态自然条件及栽培措施的差异导致,可见山坡地饲用苎麻的研究还可在不同品种的适应性及同品种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的差异等方面深度开展。
[1]谭龙涛,喻春明,陈平,等.麻类作物多用途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麻业科学,2012,34(2):94-98.
[2]熊和平,喻春明,王延周,等.饲料用苎麻新品种中饲苎1号的选育[J].中国麻业科学,2005,27(1):1-4.
[3]魏刚,张中华,舒忠旭,等.依托资源优势发展坡地苎麻防治水土流失[J].中国麻业科学,2010,32(1):61-64.
[4]陈继康.我国苎麻生产的问题与发展建议[J].中国麻业科学,2012,34(1):34-37.
[5]庹年初,李莉,吴胜强,等.苎麻副产物饲喂夏南牛试验初报[J].中国麻业科学,2014,36(2):85-88.
[6]庹年初,秦禾望,覃正玉,等.武陵山区苎麻产业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J].中国麻业科学,2009,31(4):271-273.
[7]朱四元,刘头明,汤清明,等.苎麻在湖南平原地和山坡地栽培的比较试验[J].中国麻业科学,2015,37(4):211-215.
[8]欧阳西荣,唐守伟.苎麻高产高效栽培与综合利用技术综述[J].中国麻业科学,2008,30(2):84-88.
[9]李金珠,朱家贤,周瑞莆,等.谈常用的几种水稻测产方法[J].生物教学,1960(1):32-34.
[10]熊和平,蒋金银,喻春明,等.苎麻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关系[J].作物学报,1998,24(2):155-160.
[11]汪红武,涂修亮,熊常财,等.苎麻山坡地高产高效种植技术及测产报告[J].中国麻业科学,2016,38(4):152-155.
Summary of High-yield Cultivation Demonstration of Ramie in Wuling Mountain Area
LILi,YANG Zhi,LIAO Donghai,XIANG Ping,LIXiufeng,DONG Guoyun*
(Zhangjiajie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y Academy,Zhangjiajie,Hunan 427000,China)
With the developmentof ramie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technology such as byproduct for feed and bone for substrate of edible fungi,new requirements were put forward for ramie cultivation.Since 2011,Zhangjiajie ramie test station carried out ramie high-yielding cultivation demonstration in Hou Ping town of Yongding County,Zhangjiajie Hunan Province.According to the on sitemeasurement of2014,the results showed that raw fiberwas231.77 kg/667 m2,stem leaf474.08 kg/667 m2and ramie bone 709.10 kg/667 m2respectively,which achieved the target of115.88%、118.50%、88.64%.It was almost finished the task by the state of bast fiber industry technology system.The results showed that ramie was suited for growing in the hillside ofWulingmountain area and played a very good demonstration effect.
ramie;high yield;high efficiency;yield components
S563.1
A
1671-3532(2017)05-0241-04
2017-05-09
国家麻类产业技术体系(CARS-19-S12)
李莉(1982-),女,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E-mail:17568798@qq.com
*通讯作者:董国云(1988-),男,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E-mail:dale.dgyu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