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信息检索》课程教学设计

2017-10-18 07:03刘春
现代计算机 2017年25期
关键词:信息检索检索素养

刘春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网络管理中心,德阳 618000)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信息检索》课程教学设计

刘春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网络管理中心,德阳 618000)

网络环境下,如何通过《信息检索》课程的教学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变得十分重要。为了提高高职院校《信息检索》课程的教学效果,针对传统教学模式和现代教学模式的弊端,弥补课时数偏少、实训条件欠缺等课程本身存在的不足,设计一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检索过程为情境、以检索报告为成果、以素养能力为测验指标的教学模式,将课程重构为分析与表达信息需求、选择检索工具、制定检索策略、评价与获取信息资源、调整检索方案、管理与利用信息资源等六个情境,融入广义的信息检索理念,增加信息的分析、评价、管理与利用等环节,并对模式运行的有效性进行验证性测试。测验结果表明,新型教学模式获得较为满意的教学效果,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工作过程;检索过程;信息检索;教学情境

0 引言

近些年来,我国信息网络工程建设进入了快车道,信息资源开发水平越来越高,信息量呈几何级倍数增长,如何在新信息环境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变得十分重要。信息检索课程是高校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方式,为适应时代变化而不断改革,向社会输送了许多信息素养创新人才[1-2]。

然而,《信息检索》课程一直存在课时数偏少、实训条件欠缺等不足,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3]。针对《信息检索》课程改革,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广泛研究和分析,对信息素养内涵进行挖掘,构建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来组织教学内容,为高校信息素养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4]。《信息检索》课程的教学模式可以分成两种:传统模式和现代模式。传统模式注重狭义的信息检索,唯检索工具是论,类似检索工具使用方法的“说明书”,教学内容单一且枯燥[5]。随后有学者对此进行了改进,设计为普通文献检索到特种文献检索,单一文献检索到综合性文献检索,虽然梳理了文献的种类,增强学生对信息资源的认识,但缺乏与信息环境、信息需求的结合,从而使得学生为了获得教师要求的某种资源类型而执行检索,最终还要按资源类型选取检索工具,教师也难以摆脱检索工具“说明书”式教学的束缚,实际应用效果并不理想[6]。现代模式主要采用美国等国家的 PBL、5E、Big6、Webquest、NTeQ、CDIO等先进方法,打破以课堂和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学科体系教学模式,设计生活、学习、科研、职业等情境,模拟真实的检索场景和氛围,一定程度提高了课程的教学效果[7]。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学者发现,现代模式存在一些缺陷,不同的模式之间有交叉融合,同一种模式不同的教师又有多样的实施方式,同一种情境并非适合我国所有的高校,如科研情境,就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科研基础,不符合高职院校选修课通识教育的课程背景[7-8]。国内学者姜大源基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趋势,提出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观”避免了现代模式的局限性,与高职院校信息素养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接轨,即培养当今信息社会需要的高层次技能型、实用型、操作型人才,成为高职院校《信息检索》课程改革的主要方向[9]。

在新信息环境下,为了更好发挥高职院校信息检索课程的信息素养教育职能,设计一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检索过程为情境、以检索报告为成果、以素养能力为指标的教学模式,融入广义的信息检索理念,增加信息的分析、评价、管理与利用等环节,并对模式运行的有效性进行验证性测试。

1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设计思路

1.1 课程的目标与定位

高职院校信息检索课程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能力为目标,旨在启发学生信息意识,提高学生信息素质,培养学生信息检索技能,提升学生信息道德水平,使学生具备较高水平的信息需求分析与表达能力、信息获取能力、信息管理能力、信息分析能力、信息利用能力、信息创造能力等工作能力,具备较高水平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表达能力、研究能力、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法能力,为其将来从事的职业以及实现知识更新,为自我学习、继续教育、终身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1.2 课程的开发思想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观”的核心是:“在企业里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是一个综合的、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之中,结构相对固定的系统”。“六步”工作流程为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与评价[10]。

将课程标准或培养方案定义为学习领域,它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由职业能力描述的学习目标、工作任务陈述的学习内容和理论实践表述的学习时间三个部分构成,首先需要把现有的课程知识体系进行解构,融入与企业、职业紧密相关的工作场景、氛围或虚拟仿真等元素,然后保持知识总量不变对学习内容进行重构,通过含有多个任务的情境设计来具体反映,每个情境需要分解成一个以上具有清晰的任务轮廓和明确的工作成果的任务,因而,情境是对信息检索学习领域的具体化,每个情境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每个任务也应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11]。

鲜明的针对性是情境设计的重点,不仅需要能够真实地表达职业的工作情形与环境,还必须具备典型的工作过程特征,才能凸显不同职业在工作的对象、内容、手段、组织、产品和活动等要素上所呈现的特点,其载体形式往往考虑为同一范畴的事物,高职院校信息检索课程可以设计是资源类型、检索工具、检索方式、检索技术、检索过程、检索需求等。

2 以检索过程为情境的课程总体设计

检索过程归纳了学生的信息检索操作步骤,把这个过程的每一个步骤设计为情境,依次是分析与表达信息需求、选择检索工具、制定检索策略、评价与获取信息资源、调整检索方案、管理与利用信息资源,课时分配比例为2:1:3:2:1:3,如果课程有24总课时,各情境分别安排为 4、2、6、4、2、6 课时,如表 1 所示。

情境用任务来表示,具体任务内容及编排的先后次序是关键所在,一方面应遵循学生信息素养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和知识认知的内在规律,从简单到复杂、从分散到集中、从传统到网络;另一方面,任务之间要体现出平行、递进或包容的关系,相互联系和衔接[12-13]。从表1可以看出,横向的情境1到情境6就形成了递进关系,逐步完成。每个情境包含3个任务,纵向的3个任务环环相扣,也属于递进关系,难度系数递增,而每个情境的最后一个任务又与下一个情境的第一个任务也有关联,又形成递进关系,如情境3的任务3衔接到情境4的任务1,分析菜单表达式与命令表达式的区别,根据信息需求构造出检索表达式后,才能执行检索,继续开展下一步工作。其中,情境5既是一个工作过程,也是一个判断过程,当获取的信息资源能够满足信息需求,则对其进行管理与利用,否则需要对信息需求进行再分析、再执行二次检索,直到获取到目标检索结果为止。

表1 检索过程情境构建表

以检索过程为载体形式的课程情境设计需要引导学生系统掌握信息检索的方法与技巧,从检索课题出发,虽然明确了检索目标,但不指定获取的信息资源类型,也不限制使用哪种检索工具,检索途径的选择、检索技术的应用、检索表达式的构造等由学生自己确定,信息资源的评价、获取、管理和利用方式也由学生自己定夺,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与自主性。不是为了获得某种资源类型而检索,也不是为了学会某种检索工具而检索,灵活性更强。

3 以检索报告为成果的教学组织方法

把工作过程融入到教学过程,需要将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与评价的“六步”工作流程转化成“六步”教学流程,如表2所示。学生通过情境、任务来实现完整的思维过程,执行完整的检索过程,完成完整的工作过程,并攥写检索报告。检索报告是“六步”教学流程的纽带,贯穿于整个教学组织活动中。

表2 “六步”工作流程与“六步”教学流程的转化

3.1 教学组织方法

以检索报告为成果的教学组织方法是:搭建网络课程平台,利用MOOC、翻转课堂方式,教师需要重构知识内容、制作微课、设计检索课题,建立教学博客或班级QQ群发布教学信息、安排学习任务,学生需要在课堂之前借助于网络课程平台预先学习,观看教学视频和其它辅助资源,解答导学练习,组建学习小组,明确检索目标,分析信息需求,做好课堂实践准备。网络课程平台以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为主,直接为检索课题的实施而服务,为检索报告的撰写作铺垫,网络课程平台如图1所示。在课堂上,教师将检索课题分割为六个情境及十八个任务,分步教学,与网络课程平台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同步。由于课程的课时数少等条件限制,所谓的课堂并不只局限于教室,教学场地还可以选择在图书馆、机房,甚至是教学博客、QQ群、微信群等网络媒体,在第二课堂解决问题。教师可以运用任务驱动法、头脑风暴法、案例分析法、引导练习法、启发互动法等多元教学方法来答疑解惑、授人以渔,还可以采用图书馆现场、过程录像演示、机房上网实践等多种教学手段来指导学生的学与做,鼓励学生结合检索课题自主检索,不拘一格,循序渐进,举一反三,学会融会贯通,敢于提问和质疑,通过探究学习、成果汇报展示、总结评价、分享优秀案例,学生边工作边检索边记录学习轨迹,形成检索报告,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无缝结合。课堂后,学生再修改完善检索报告,教师进行教学反思。

图1 网络课程平台

3.2 考核评价方法

检索报告是学生的课程学习成果,也是课程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高职院校信息检索课程不能以一张考卷定乾坤的方式,来认定学生的课程成绩,更不能以分数的高低,来判断学生信息素养能力的高低。而是需要建立多元考核评价体系,既要普及最基本的理论基础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对学生实践操作过程的评价与检验,特别是完成任务的质量和能力的考核和评价[9,12]。通过考核,检验学习效果,通过评价,指出检索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因此,考核评价方法为:网络测试成绩20%+检索报告成绩60%+期末考试成绩20%。网络测试由网络课程平台自动评价,考核的是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效果;检索报告考核的是学生的操作过程和实践能力,即理论基础知识在情境、任务中的具体应用;教师把检索报告中易出现的问题形成期末考试试题,相当于是对知识理解程度、实际应用和掌握的实际工作能力的再巩固。

4 以素养能力为指标的改革效果验证

选取本校《信息素养与信息检索》课程的授课学生为测验对象,测试验证课程教学改革的效果,综合评价检索报告体现出的学生信息素养能力。信息素养能力是个较为宽泛的概念,由信息需求、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五元素共同构成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将这五个元素作为测试验证指标,对比其他教学模式,学生达标数据如表3所示。改革测验结论如下:

(1)传统教学模式的信息知识指标值较高,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掌握得扎实,然而却忽视了信息需求、信息能力、信息道德方面的培养。这是因为其以能用为度,实用为本,偏重于理论基础知识的传授,但是对于实践性较强的信息检索课程,则必须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2)现代教学模式虽然各项指标比较接近以检索过程为情境的教学模式,但在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培养方面却远远落后。相对于对比模式,以检索过程为情境的教学模式各项指标值更优,而且能很好地培养学生提高信息分析、收集、评价、管理、利用及知识更新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构建起属于学生自己的信息检索经验和知识结构。

5 结语

为了达到信息素养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提高高职院校信息检索课程的教学效果,弥补课时数偏少、实训条件欠缺等不足,设计一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检索过程为情境、以检索报告为成果、以素养能力为指标的教学模式。实践证明,该模式的性能优于传统模式、现代模式等对比模式,适用于学生的学习、生活、未来职业工作等遇到的各类检索课题,还能针对某个检索课题培养学生产生一个全局的检索思维,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实现“新手→熟手→能手→高手”的转变,为我国高校《信息检索》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在高校信息素养教育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1]秦波.文化强国形势下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与文献检索课程建设[J].现代情报,2012,32(6):151-153,157.

[2]周开发,曾玉珍.信息素养范式转变:从标准到框架[J].图书馆建设,2016(5):24-30.

[3]沈艳红,郑淑娟.信息检索课教学内容改革与大学生信息利用能力培养[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6,33(2):76-78.

[4]屈兴豫.近年文献检索课教学研究述评[J].图书馆学研究,2014(12):10-12.

[5]袁庆荣.高校信息检索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高校图书馆信息检索课开设情况的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3,57(S2):161-163.

[6]陆和建,姜丰伟.新信息环境下高校信息检索课教学方式的优化策略[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5(2):96-99,112.

[7]王妙娅.近十年信息检索课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研究述评[J].图书馆学研究,2013(12):10-14.

[8]李雁行.基于职业能力发展的高职院校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设计与实施[J].河北科技图苑,2014,27(2):91-93.

[9]王雅南,刘鸿.任务驱动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信息检索学习情境设计[J].图书馆学研究,2011(6):16-19.

[10]姜大源.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系统化设计——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解读[J].中国高教研究,2009(4):66-70.

[11]王佳.高职院校基于学习情境的信息检索课程实践教学设计[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27(7):1-11,27.

[12]姜大源.工作过程系统化: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课程开发[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2(3):1-11,27.

[13]刘春.面向专业检索的逻辑检索表达式应用策略研究[J].情报探索,2015,6:70-73,135.

Abstract:Under the network environment,how to train students'information literacy ability through the course of information retrieval course be⁃comes very importan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information retrieval cours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eaching,aiming at the disadvantag⁃es of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and modern teaching mode,makes up for the lack of class hours,the lack of curriculum training conditions itself,designs a work process oriented to retrieve the process to retrieve the situation,report results,teaching literacy as the test indexes,the curriculum reconstruction and expression analysis of information demand,selection of retrieval tools,search strategies,evaluation and access to information resources,adjust the retrieval scheme,information resources and utilization management in six situations,into the generalized information retrieval concept,increase information analysis,evaluation,management and utilization,and test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mode operation.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new teaching mode is more satisfied with the teaching effect,with a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 prospects.

Keywords:Working Process;Retrieval Process;Information Retrieval;Learning Environment

Teaching Design of Information Retrieval Course Based on Systematization of Working Process

LIU Chun
(Network Management Center,Sichuan College of Architectural Technology,Deyang 618000)

1007-1423(2017)25-0040-05

10.3969/j.issn.1007-1423.2017.25.011

四川省教育厅2014年信息素养与信息检索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项目(川教函〔2014〕778号)、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2015年院级科研项目(No.2015RW02)

刘春(1981-),男,硕士,讲师,四川内江人,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管理、网络信息检索

2017-06-13

2017-08-16

猜你喜欢
信息检索检索素养
高校图书馆信息检索课程教学改革分析
第二单元·素养测评
第一单元·素养测评
强化家庭教育 提升家长素养
瑞典专利数据库的检索技巧
在IEEE 数据库中检索的一点经验
一种基于Python的音乐检索方法的研究
计算机信息检索技术的发展及问题研究
公共图书馆信息检索服务的实践探索——以上海浦东图书馆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