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问题学生的成因及其转化策略

2017-10-17 09:32何桂颜
学校教育研究 2017年19期
关键词:爱心班级班主任

何桂颜

作为班主任,经常碰到令人头痛而又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你接手的是一个所谓的“乱班”:学习成绩不理想,班级纪律差,邪气旺盛、正气不足,班级没有正确的舆论,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差……你费尽心思来治理,但收效甚微,抓得紧时就好一些,而只要稍有放松,班级又乱了……你发现乱的主要原因,只是那么几个表现差的学生,他们影响了整个班级。我们就把他们称为“问题学生”。“特殊生”的转化是班主任工作中最复杂、最困难又很耗时的一项工作,所以转化一个“问题学生”意义更为重大。每个学生都具有可塑性,“问题学生”也不例外,之所以我们有时转化未能成功,很可能是因为我们的方法不当。如果我们胸怀爱心,具备锲而不舍的精神,运用周密有效的教育方法,则“问题学生”是完全可以转化的。

一、班级“问题学生”的成因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问题学生的出现与社会、家庭影响,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密切相关。通过对问题学生的调查、分析,就不难发现,绝大多数问题学生是由非智力因素所形成的。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因素

虽然学生的大多时间是在学校和家庭中度过的,但离不开社会这个大环境,学生也是社会人,社会中存在的不良风气也会不时地影响到学生。比如网络上各种不良信息的冲击在考驗着学生的意志力;虚拟游戏、不良漫画书则直接对学生思维方式造成影响;各类媒体传播的信息铺天盖地……家庭无法有效地过滤掉这些不良信息,无法保证孩子获得一个相对健康的成长环境。

(二)家庭因素

1.在家庭里,有的父母热衷于赌博、酗酒;有的父母不和,家庭成员矛盾重重

整天争吵斗气,这些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以及由于对孩子要求不一,互相抵消等消极影响,致使学生养成违反校规校纪、违背社会道德的不良行为。

2.“残缺家庭”造成“家庭教育的残缺”

父母的离异、父母的闪婚、闪离,有些父母因为离婚了,对孩子有内疚感,有的为了表示对孩子的爱,一味用金钱给予孩子的补偿或一味溺爱;又或者把孩子看成为父母双方的累赘,在经济问题或教育问题上相互推委等等。

3.“留守儿童”

因父母外出打工、经商或学习,而将孩子留在家里,有些是孩子自己在家,有些是由爷爷、奶奶在家照看,有些是把孩子寄养在亲戚家里,由于这些“留守儿童”缺乏严格的管教和引导,另外有些外出打工的父母常常会因为不在孩子的身边而对孩子产生内疚的心理,每次都尽量满足孩子在钱财的要求,致使这些学生养成乱花钱的坏习惯,并表现出任性、偏激、自我为中心、自私、孤独、封闭、畏惧等的性格。

(三)学校因素

学校采取的有些管理手段严重地伤害了“问题学生”的自尊,如有的学校为了升学率,分重点班和非重点班,这表面看是分层教学,实际是对在非重点班的同学的无形伤害,使得这些学生更加不想学习,继而无事生非,各个方面全面滑坡,越来越差。

另外,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失误与偏差:首先是教师不重视学科教学活动中的德育功能。有些教师只管自己这堂课的教学,认为学生的德育工作只是班主任或学校政教处的事。其次是学生学习遭受挫折后,有些教师缺乏应有的耐心和爱心,不但不去辅导,而且还经常挖苦、讥讽、责骂他们,使其丧失了学习的信心。

二、问题学生转化策略

只要我们摸清学生的情况,就为转化工作提供了第一手材料。我们就能选择灵活有效的教育措施,尤其是选好教育切入点,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做好“问题学生”的转化教育工作。

(一)观察了解,挖掘“闪光点”

“问题学生”虽然缺点多,但他们也同样希望受到师生的尊重和老师的表扬。每个“问题学生”都有各自的可取之处,有他的“闪光点”。我们作为班主任应当戴着“放大镜”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要赏识他们,给予他们热忱的赞美,寄予无限的希望,使他们得到愉快的心理体验,产生成功感,可让一方面的成功“迁移”到其他方面,因而我们要及时向他们提出明确的经过努力又可以实现的目标。对“特殊生”提出的要求须慎重考虑,要循序渐进,一步一步地提出,使他们每进一步都能产生成功的情绪体验,在精神上得到满足,从而使他们更加满怀信心地去实现老师提出的更高要求,如此不断深化,逐步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和调动“问题学生”内心潜在的积极因素,引导他们不断战胜自己,让他们不断地尝试成功的快乐,这些“特殊生”会成为老师的好帮手。

(二)给予更多的爱心和耐心

师德之魂在于“爱”,只有爱,才能感化学生,特别对于“特殊生”来说,我们更要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化他们,用爱去引导他们,用爱心唤醒“迷途的羔羊”。让他们知道你关心他,理解他,愿意分担他的痛苦与不快。老师的关怀和信任,能激起他的情感,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用真情去感化他们,所以我们对待“特殊生”要心痛,而不是头痛。我认为:教师的爱应撒在学生集体中,教师的爱应插在学生的心坎上,包括对优等生的培育,对一般生的促进,对“特殊生”给予的特殊的关怀和偏爱。

转化“问题学生”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的事情。这需要教师在长期的工作中发扬长期不懈、百折不挠的精神,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爱心和耐心。

(三)家校配合,齐抓共管

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大多数“问题学生”染上恶习变坏,都可以从家庭中找到根源。可见,家长和学校相互配合、分工合作才是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所以我们一定要积极争取家长的配合,要诚恳地和家长交换意见,汇报学生在学校的表现,了解学生在家里的情况,了解家长对班主任工作的意见与要求,更重要的是了解家长对孩子的态度、教育观念及方法,从中了解孩子的成长环境。

总之,转化“特殊生”的工作,是一项长期反复进行教育的过程,只要我们从生活、学习上多关心、爱护、信任、尊重他们,通过多方面、多渠道的教育,“特殊生”的转化教育是能成功的。

猜你喜欢
爱心班级班主任
班级“无课日”
我的班主任①
爱心树(下)
当一名轻松的班主任
爱心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爱心的奉献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
以牙还牙
我们的班主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