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策略

2017-10-17 11:37关永保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6期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课堂

关永保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高效地数学学习活动应是在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基础上的更高层次追求。

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是我们每一个数学老师所期盼的,但由于我们的知识水平、业务能力、驾驭课堂能力的不同,再加上目前数学教材变得更加多元化、更灵活,数学教学越显困难,因此要想使数学课堂成为高效课堂,就需要我们数学教师做大量的努力。那么怎样才能构造高效的数学课堂呢?

一、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是数学“高效课堂”的前提

1.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生的智力生活的一般境界和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精神修养和兴趣,取决于他的知识渊博和眼界开阔的程度,还取决于教师到学生这里来的时候带来了多少东西,教给学生多少东西,以及他剩下多少东西。对一个教育者来说,最大的危险就是自己在智力上的空虚,没有精神财富的储备……”人们常说:教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得有长流水,一点儿也不错。就如我们教数学的而言,有点知识就会牵扯到语文,你就要对语文知识懂得一二;有点知识会牵扯到科学,那么你就要对物理、化学、地理以及历史知识等也都有较深的了解。只有这样,教师?在课堂上及时点拨,适时抛砖引玉,放得开收得拢,对课堂教学有较强的驾驭能力。也只有这样,再加上教师善良的心灵,豁达的胸怀,学生才能真正尊重教师,重视这门课程,喜欢这门学科,往往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教师要有与时俱进的思想

当今社会快速发展,学生接触社会面扩大,很多新鲜词语、事物进入他们的生活,那么作为现代社会的教师就应该恰当地接受并适时地运用到课堂上,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思想的先进性,教师思想与时代同步,与学生产生共鸣,有共同语言,拉近距离,让教与学在和谐、融洽的环境中进行。素质教育的课堂不再单单是学生听教师讲,学生看老师表演,而是培养学生能力,展示学生才华的芳草地。教师要用新鲜质优的思想浸润学生的心田,让学生如同树苗一样,得到充足的阳光、水分和营养,让学生在学习的大舞台上充分发挥,激发其创新思维的能力。这样的课堂有生机、有氛围,民主、和谐,发展平衡、前景广阔,有利于学生潜能的释放,价值唤醒,获得生命意蕴。

3.教师课堂上要有幽默的语言

轻松的氛围才能使课堂活跃起来,而教师恰当地运用幽默语言能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想让自己的课堂活起来的教师很多,真正能活起来的课堂却很少,原图是多方面的。当课堂面临陷入“一潭死水”的尴尬境地时,也许一句恰当的、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系的幽默语言,就能让课堂“起死回生”。因为幽默能让学生放松一下紧绷的神经,让课堂缓和一下郁闷的气氛,也可能让一部分眉头紧锁的同学“豁然开朗”,提出自己独到的、新颖的见解,?找出问题的“症结”,让一部分有厌学情绪的学生开始对学习产生兴趣,从而让课堂真正、全面的活起来。

二、持久的兴趣是达到“高效课堂”的催化剂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积极的成分,也是学习活动中最基本的内驱力因素。数学教学是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过程不是單纯的传授知识的过程,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来看,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如果离开了学生的积极参与,那么学生的发展就是空谈,教学效果也得不到保证,更谈不上持久的感兴趣。那么如何让学生对数学永久地感兴趣呢?

1.用爱心对待学生,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指出:胆怯和过分自我批评的心理状态是妨碍创造的最危险的敌人,而勇敢和自信是创造个性中最重要的特征。在教学中,首先教师要改变观念,以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从而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把他们看成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创设和谐的氛围,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我认为给学生关爱,就是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到尊重学生的异见、宽容学生的误见、鼓励学生的创见。只有这种情感去感染学生,才能打开学生心灵的大门,学生对教师才不会有畏惧感,才会喜欢你,才愿意接受你,并对学习产生一种自然的热爱心理。让学生学习知识始终处于最佳心理状态。

2.尽可能采取多种方法,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持久的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容易接受这一要求,使教学内容进行加工处理,并运用生动形象,具体鲜明,妙趣横生的语言表达出来,才能使学生在领会知识的同时,把学生学习数学的艺术美、科学美的感受得到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采取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持久的兴趣。

比如:要拓展学生的视野,在课堂上不便拓展的,为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可以设置问题让学生课下思考;要让学生尝试亲自动手的,在教学中给学生留有余地,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去做,从而体验数学的趣味;也可数学故事演讲比赛法、数学一题多解竞争法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形成良好的习惯,为“高效课堂”保驾护航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小学阶段正处于培养习惯的关键时期,应在结合上进心培养的同时,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好习惯一旦形成,学生的上进心也就“定向”了。学生的上进心是教师组织教学能否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所以要致力培养,在培养过程中难免会有反复,但我们要善于抓反复,反复抓。如此,学生怎能不上进?

形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责任心。责任心的培养必须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入手。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全身心的投入,如: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踊跃回答问题,认真审题,按时完成作业,计算后,要认真检查“一步一回头”,认真书写等,逐渐学生养成了自觉、主动、认真的学习习惯。这些都是高效课堂的基础保障。

教学实践证明,只有真正实现了高效的课堂教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才不会是一句空话,才会落到实处,学生才会受益,才会实现师生双赢,学生对于学习数学,才会乐学、好学、自主地学、创造性地学,才会为孩子们今后能成为“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创新性人才奠定基础。

总之,数学教师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再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保持他们兴趣的持久性,从而使他们主动的参与到数学教学过程中去,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使每一堂课都变成学生乐学、会学、善学的舞台,充分发展学生对数学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那么我们的数学课堂一定会成为真正的“高效课堂”。

猜你喜欢
数学课堂教学课堂
欢乐的课堂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写字大课堂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