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娜
【摘要】近年来,物流业作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迅猛,对物流人才的需求逐年增加。然而我国高职院校自2002年才陆续开办物流管理专业,起步较晚,人才培养质量无法满足企业需求,物流人才的短缺制约着行业发展。因此,对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思考,科学构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物流管理人才,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物流学科体系构建;人才培养;物流人才
【中图分类号】G434;F250-4 【文獻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6-0173-01
一、我国物流行业人才的供需现状
物流人才被列为我国十二类紧缺人才之一。作为国家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为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壮大输送了大批专业技术人才。但从整体来看,我国物流人才缺口依然较大,物流专业毕业生所掌握的知识技能与市场需求不一致的现象明显,学用脱节问题突出。因此,构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素质养成模式,使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有规可循,可以提升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一致性,增强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
二、构建新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1.整合教学内容与优化课程体系
现代物流包含运输、仓储、配送、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和物流信息等功能要素,在教学内容设计过程中要明确课程的专业性、针对性和实践性,避免课程趋同及内容重复,摒弃陈旧的教学内容,研究前沿的教学成果,整合完善教学重点。同时,要设置相应的实践课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合理设置专业课程,构建专业特色课程,优化课程体系建设,使学生掌握物流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课程设置与职业岗位相衔接
基于职业岗位构建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使课程设置与职业岗位对接,以就业需求为导向,深化产学结合,校企合作,将企业实际需要融入课程教学中,加强实际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对职业岗位需求的认识,不断提升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强化职业技能教育,真正实现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只有如此,才能推动专业设置与职业需求相衔接,充分体现高职院校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才有利于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3.提高师资力量建设
建立一支教学经验丰富、实际操作能力强、组织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直接影响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水平和质量。由于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多是从其他专业转过来的,缺乏全面系统的物流理论知识及物流实践经验,导致教学水平较低。因此,应着力培养“双师型”专业教师,加强教师队伍培训,提高教师物流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鼓励教师参加教科研活动,重视教师教科研能力建设,安排教师到企业顶岗实习,掌握专业技能,累积教学经验。
4.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购置校内实训设备,改善校内实训条件,吸引企业到学校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同时,与一些知名的物流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从而扩大和完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制定校外实习指导书、完善校外实习制度、校外实习管理办法等实习运行保障体系,规范学生的校外实习管理,鼓励学生在实习期间参与到企业的正常工作中并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也可以适当提高学生校外实习活动的范围和规模,通过在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逐渐扩大专业影响力。
三、构建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1.明确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任何培养模式都是以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来进行的,在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首先需要明确培养的目标,重视社会对物流管理人才的实际需求。新时代的物流管理人才需要掌握现代化、国际化的物流管理知识,掌握实施物流工程的方法,并且,现代化的物流管理应用型人才,还需要具备相应的物流企业财务管理知识和信息管理知识,且基本的法律常识和金融常识也是必备的。这样高素质的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才能胜任行业相关岗位的工作。
重视社会的实际需求,就要以就业为导向,就要求高职院校物流人才培养过程中,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为重要培养目标,以培养技术技能型物流管理人才为目标,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物流管理综合能力,才能满足社会的真正需求,从而促使高职院校打造适合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2.通过校企合作的模式培养物流管理专业人才
校企合作是在企业、学校、学生三方的共同参与下进行的,通过“合作办学、合作育人”的方式,实现双赢。高职院校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能将企业资源引入学校,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发展;而学生到企业进行实践,则能在提升自身专业技能的同时,为企业创造价值。并且,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高职院校的物流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能更加贴近企业的实际需求,并获取人力资源、行业信息等多方面的资源。例如,“仓储管理”是物流管理专业的重点内容,高职院校鲜有为学生提供仓储管理的实训基地,这就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模式实现。学生到企业实际开展真实的仓储管理工作,才能理解管理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并按照一定的管理原则来规范工作。
3.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技能
加强实践教学可以通过校内校外实训相结合的方式。校内实训可在学校建立物流实训基地,模拟企业各物流环节进行模拟实训教学,也可以通过案例分析、项目教学、应用研究等方式强化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校外实训可通过参观实习、顶岗实习等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强化实践教学过程中更要注重学生创新技能的培养,通过学习新技术、新方法,掌握先进设施设备操作,在实际工作中创新应用,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学生可通过参加各类物流技能创新大赛,增强实践创新能力,有利于提升综合素质。
总之,要想培养出适合物流业需求的技术技能型高职人才,就需要通过高职物流学科体系构建及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进一步构建新形势下适合行业需求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逐步完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1]王英伟.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问题的思考[J].2015,(21):167-168.
[2]何岩松.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及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2015,(25):248-249.
[3]张振元.论职业教育的“术科”导向[J].职业技术教育,2005(25).1234-1235.
[4]蒋茂东,胡刚,万云霞.发展不平衡的思考———兼论高等职业教育的“术科”建设[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33).1578-157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