逄海燕
摘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工作中,应当以学生为本位,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本文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了具体改进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1-0179-01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紧跟时代趋势。避免将阅读教学局限于教材课文的中心思想总结、结构分析、修辞语言的理解与运用等方面,单一的教学模式,容易讓学生产生厌烦、枯燥的负面消极学习情绪,从而减低学生的学习热情,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长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笔者将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缺陷进行分析与总结,并提出具体的教学方案改进策略,以供同行参考与借鉴。
一、现阶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缺陷之处
(一)过于强调自主学习,忽视了知识的讲解与传授
新课改制定并颁布后。很多学校都先后开展了“自主式”教学模式,过度强调学生在语文阅读课堂上自主学习地位,但是没有将知识传授、掌握与课堂教学活动很好地融合起来,学生带着疑问与迷茫开始了自主学习活动,造成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不充分。通过自身的努力不能完成后续的学习任务,打击了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案缺乏趣味性
部分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使用单一的教学手段。常年使用同样的教学方案。不能够将课本知识学习、课文讲解与当下的资讯热点、时代变化结合起来,让学生觉得阅读学习教条化,缺乏主动学习的情绪。
(三)阅读教学缺乏深度,理解与分析停留在表面
部分教师在讲授阅读课的过程中,为课文的阅读、理解与分析,提供了“标准化”的答案,容易造成学生思维模式的固定与局限,不利于发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阅读课堂上。教师应当准确把握课堂教学的重点内容。同时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知识讯息,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改进策略
(一)把握教学关键环节,灵活运用教学手段,提升学生对阅读教学的积极性
学习兴趣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愿、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内在动力。因此教师应把握教学工作的重点内容。灵活运用教学手段,帮助学生体验到阅读课堂的学习乐趣,全面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自发学习。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的方案,将日常生活、影视作品、文献资料中的经典片段与课文内容结合起来,为学生开展一堂生动、丰富的阅读课堂。同时,教师应当设计出一系列问题,为学生组织自主学习设定思路与线索,让学生一边阅读分析,一边思考并寻找答案。充分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推理分析能力,帮助学生形成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经过比较总结,得到答案的自主学习方法。教师应当注重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交流与互动。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帮助学生分析人物性格、理解文章内涵,营造活泼、热情、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
(二)鼓励反复阅读,体味文本内涵
文章内涵总能在不断的阅读中体现出来。而且通过广泛的阅读,学生能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生疑、释疑,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精力,进行积极的读书活动,而不必进行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讲解。在读的过程中,教师因材施教、示之以范。要充分树立“以读为本”和“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把朗读的权利还给学生,积极为学生创设充分朗读的机会,从而有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强化阅读表达,促进能力提升
实践表明,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中,通过强化学生“说”与“写”的表达。能够有效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如:教学完《爱因斯坦与小女孩》一文后,我结合文中情节,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以“个人卫生要抓好”的说话活动。通过说话,学生明白搞好个人卫生的重要意义,学生从文中得到了收获,积累了一定的个人生活经验。学完之后,我专门设计一堂阅读赏析课,组织学生对该文的写作特色加以分析、评价,进而结合写作训练,安排一个仿写训练。通过“仿写”式的表达,学生既提高了写作能力,又在写的过程中提高了自身的阅读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上。教师应当帮助学生打好基础知识,科学设计教学方案,结合教材课本内容,选择情境式教学或者探究式教学方法。灵活应用教学手段,提升学生对学习活动的积极性。营造生动活泼、愉快热情的课堂学习氛围。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总结能力,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语文阅读课堂的乐趣所在。
责任编辑:杨国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