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亚楠
“家长是教师的教育合作者”,也是学生生活中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人物,学生的许多问题都是由于家长教育方法不当、观念偏差、家长自身因素等许多原因造成的,因此尽早建立起亲师联系,及时沟通学生情况,互相交流教育方法,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当然大有裨益。
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我们经常要和家长打交道。如何才能有效与家长沟通,从而使家校教育合力达到最大化呢?就这一问题,我认为与家长有效沟通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做好充分的准备
亲师沟通是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第一次接触时的第一印象在交往中十分重要,不仅直接影响本次沟通的效果,还会影响以后亲师关系的建立。因此,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认真对待。除了自己的形象和举止外,谈话的语气、态度尤为重要。有些教师对此似乎认识不足,与家长的沟通是在偶然的情况下进行的,显然准备不够充分。面对新的学生,老师如果想与家长建立联系,最好预先进行“个别谈话”,在个别交谈中对学生有初步认识和对学生家庭也有初步了解之后,再开始做亲师沟通也不迟。
二、主动维持友善的态度
虽然老师找家长沟通是为了他们的孩子好,但我们同样应该认识到,家长是在配合我们的工作,主动维持友善的态度是我们老师首先应该做到的。同时,老师的初衷是向家长反映孩子在学校的问题,希望引起家长的重视,帮助学校教育孩子,但由于有情绪化的言辞出现,给家长的印象是告孩子的状,也难免会引起误解。“护犊之心,人皆有之”。在与家长沟通前,应先全面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叙述时多给予正面肯定,少做负面责备,对学生的偏差行为也只能客观地陈述事实,不加个人情绪性的批评。经由老师客观地陈述与鼓励,特别是具体指导,家长多半能立即感受到我们的真诚与理性,并主动配合教师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
三、积极与家长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
有许多教师在与家长见面后就迫不及待地向家长描述他的孩子如何如何表现不好,并质问家长:“你说怎么办?”给人的印象就是向家长告孩子的状。这样十分容易引起学生和家长的反感,导致师生关系、亲师关系的恶化。对于学生的问题,正向家长所说的:“你反映的问题在原来的小学时老师已经多次说过,孩子的毛病我了解得比您还要详细具体。”家长迫切需要的是“怎么办”而不再是“是什么”。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具体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同样影响沟通效果。如果能在有充分准备的前提下,共同分析学生问题出现的原因,充分讨论了双方的建议后,提出期望形成的共识,沟通的目的就达到了。
四、沟通方式多样化
老师与家长沟通可以采取面谈方式,也可以用电话、书信形式。比如,在开学第一周,给全班学生家长写一份信,介绍一下自己的基本情况、教育观点和对家长配合班级管理的要求,诚恳地要求家长百忙之中写回信,介绍孩子的情况,这样效果也很好。也可以采取家访形式,与家长进行沟通。
案例一:新学期开始,我担任八(三)班的语文课,并接手了班主任工作。不久之后,我就发现班级里有一个孩子问题比较大,每一科作业几乎都不能完成,上课几乎不听课,都是趴在桌子上睡觉;下课之后也不和班上同学交流,每天无精打采、毫无生气。观察了几天之后,我就电话联系家长,就孩子的问题与家长进行沟通,家长态度比较冷淡,在听完我的反应后,只是一直“嗯嗯”,就这样结束了电话沟通。无疑,这次电话沟通的效果没有达到,之后孩子的状态无任何改进。这次沟通之后,我想我不仅应该走近这个孩子,更应该去进一步了解这个家庭。找到了一个合适的机会,我和孩子聊了一下家庭,从孩子那我得知了他的父母自小离异,他跟随父亲生活;父亲重组家庭后也没有再生弟弟妹妹,现在的家庭里也只有他一个孩子,父母对他生活很关心。然而,我明显地感觉到孩子父亲对孩子的学习很不关心,从不主动过问孩子学习情况,接到老师电话后也显得很敷衍、很被动。这样的情况让我很困惑。
我再次和孩子父亲进行电话沟通,明确表示希望他来学校,与老师交流孩子情况,家长口头答应了。然而,在约定时间家长并未出现,我只好又电话联系了家长,家长找了一个借口推脱。在几次耐心地沟通后,家长仍然不愿来校沟通,并且从来不开家长会。
孩子的问题又必须与家长当面沟通。怎么办?在征得孩子家长同意后,我到孩子家中进行家访。在见到家长后,我终于了解了情况,原来一切都是家长的自尊心作祟。孩子家长认为,孩子成绩不好,在校表现不佳,来学校怕被老师“批评”,非常没有面子,所以总是很被动地与老师沟通。其实,家长对孩子的学习问题也很头疼,自小学起孩子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现在想改变必须付出更多努力,家长对此没有信心;再加上孩子性格很内向、敏感,又处于青春期,家长不知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所以就选择了视而不见。
另外,家长的消极态度中也有许多无奈。在与家长交谈中,我首先肯定了孩子的优点,给家长树立信心,让他明白,孩子并不是所谓“差学生”;同时,也鼓励家长多与孩子沟通,看到每个孩子的差异性,看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多鼓励孩子,也提高对孩子的要求。这次家访虽说不能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我已与家长建立了良好的沟通关系,家长能正确面对孩子问题,与老师进行有效地沟通;孩子也一定会能感受到成长过程当中来自于老师和家长的关心和鼓励。通过这次事件,我看到了坚持的结果,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情况、什么状态的家长,只要坚持去沟通,就一定会有成效。
五、让学生参与表达意见
亲师沟通的桥梁是学生,沟通的话题内容也是学生,因此学生才是沟通的主角。亲师沟通应该让学生参与表达意见,使亲师沟通透明化、公开化,让学生把“今日心情”“我的看法”记到联络本上,使联络本成为学生表达感情、为家长和老师提出意见和建议的“园地”,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成长。
六、对家长要一视同仁且采取合理有效沟通方式
家长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学历、职位、性格均有所不同。无论家长间存在什么样的差异,从他将自己的孩子送到我们学校的那一天起,家长与教师就开始了共同的历程——教育好孩子。因此,教师应该学会与每一位家长交流,让每位家长都能感受教師的关注或重视。endprint
由于职业、性格、文化水平等因素的不同,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也不尽相同。这就需要教师深入地了解家长,以便有针对性地与家长沟通。老师要坚持多元化原则,因人而异地采取合理有效的方法。
常言说:“人过一百,各色各样。”因此,交流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情而异。换言之,与不同的家长在不同的情况下交流,需要有不同的方法策略。
1.对于有文化素养较高的家庭,尽可能将学生的表现如实向家长反映,主动请他们提出教育的措施,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充分肯定和采纳他们的合理化建议,并适时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学生家长一起同心协力,共同做好对学生的教育工作。
2.对于溺爱型的家庭,交谈时更应先肯定学生的长处,对学生的良好表现予以真挚的赞赏和表扬,然后再适时指出学生的不足。要充分尊重学生家长的感情,肯定家长热爱子女的正确性,使对方在心理上能接纳你的意见。同时,也要用恳切的语言指出溺爱对孩子成长的危害,耐心热情地帮助和说服家长采取正确的方式来教育子女,启发家长实事求是地反映学生的情况,千万不要袒护自己的子女,或因溺爱而隐瞒子女的过失。
3.对于放任不管型的家庭,老师在交谈时要多报喜、少报忧,使学生的家长认识到孩子的发展前途,激发家长对孩子的爱心与期望心理,改变对子女放任不管的态度,吸引他们主动参与对孩子的教育活动。同时,还要委婉地向家长指出放任不管对孩子的影响,使家长明白,孩子生长在一个缺乏爱心的家庭中是很痛苦的,从而增强家长对子女的关心程度,加强家长与子女间的感情,为学生的良好发展创造一个合适的环境。
4.对性格粗暴、刚愎自用,甚至蛮不讲理的家长,要以冷对“热”、以静制动、以柔克刚。越是难以理喻,就越要坚持晓之以理;要做到先倾听而后以动,并要宽容、理解。
案例二:我们班有个男孩子,平时比较不注意个人卫生、行为散漫,作业做的也非常凌乱。同学们戏称他为“小煤同学”,原因是他的校服经常黑乎乎的,细看之下,脸蛋和手,甚至手指甲缝里都黑乎乎的,个人卫生状况极差。经过了解,这个孩子的父母以打煤、卖煤为生,家里姊妹多,父母劳动强度大,自然对这个孩子缺乏关照。针对这一情况,我决定跟孩子家长进行沟通。先是采用打电话的方式,但沟通过程非常吃力,因为孩子的父母都是苗族,说的都是苗族特有语言,而我又是个外来的和尚(是北方人),既听不懂他们的语言,他们也理解不了我的话语,更不会用普通话与我交流,所以一通电话下来几乎是“鸡同鸭讲”,沟通特别困难。并且,这个孩子家长的文化程度只是小学,更不能够用书信进行沟通。我该怎么做呢?
接下来,我找到孩子,询问他的意见。最终,孩子把家长请到学校,由孩子做翻译,让我和家长之间能够顺利的沟通。弄清楚问题之后,家长很重视孩子的情况,在沟通之后,孩子的卫生问题改善了很多,学习、做事也变得认真起来。通过这个事情,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即只要真诚对待家长,家长也会用真诚来回馈于你。
七、对孩子共同的爱是沟通的基础
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教育好孩子。共同的爱使家长和教师的距离拉得很近,使家校沟通更加自然、融洽。但是,家长对孩子的爱有时是不正确的,要么爱得过火,要么又爱不到位。例如,当孩子没有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时,教师会教育孩子:“要对自己的事情负责。”而有的家长怕孩子受批评,竟主动替孩子开脱责任:“是我不好,我没有提醒他。”从而使孩子心安理得地认为“完成老师的任务是爸爸妈妈的事,和我没有多大关系。”而有的家长则是恨铁不成钢,当众指责孩子:“你看别人怎么都完成了?你为什么忘了?”从而使孩子羞愧难当,自尊心大受伤害。教师在与家长交流时,首先要理解、肯定家长良好的出发点,不要使家长有挫败感;同时要给家长一些帮助,使他们能够正确运用他们的爱去教育孩子,使孩子的社会性得到健康发展。另外,沟通是双向的,家长的积极参与是沟通的必要条件,由于各种原因,如工作忙或不好意思给教师添麻烦等,不少家长很少主动与教师沟通,这对家校沟通十分不利。因此,教师要鼓励家长采用多种形式与教师沟通。记得一位哲人说过:“掌握了沟通,你就掌握了世界。”
为了能够使我们和家长有效沟通,笔者在此对大家说几点建议。
1.树立良好的老师形象,多看关于教育学方面的书籍,以便随时能解答家长所提出的关于孩子学习等方面的问题。
2.提高自身的素养,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让家长充分放心地将自己的孩子交到老师的手中,同时用老师的一言一行影响孩子。
3.与家长多沟通。对孩子的学习及上课表现情况要及时向家长反馈,也可以多向家长了解孩子的性格和在家学习的情况,在家长面前要做到绝对专业、敬业。孩子在上课时的一些细小的情绪变化、或者今天孩子受到惩罚、表扬等都要及时与家长沟通。
4.在与家长的沟通和相处过程中要把握好其中的“度”,可以多与家长交流一些教育方面的问题,不要涉及太多私人的问题及本部门内部一些老师之间的私人事情。
5.不要随便向家长承诺一些老师个人不能确定的事情。 6.不要与某几位家长建立特别好的关系,每次家长会后都与某几位家长聊天、拉家常,以免引起别的家长的猜疑和不满。
7.每逢节日可通过短信方式向家长传达问候,保证对每位家长都一视同仁。
8.不要过分溺爱和讨好家长。
9.尽量不要因为一点点琐碎细小的事情拨打家长手机,建议多采用短信方式与家长联系。
10.对一些细节的处理,要让家长能时刻感受到老师对孩子及他们整个家庭的关心。
总之,任课老师和班主任要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以认真负责的态度与家长沟通,遇到问题时要想办法解决,建立一个良好的家校关系,共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