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新格局下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几个问题研究

2017-10-17 00:14梁洁
当代教育 2017年3期
关键词:新格局一流思政

梁洁

[摘要]以北京时间2017年5月14日“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的胜利召开和美东时间6月1日特朗普宣布美国退出“巴黎气候协定”为标志,世界格局在新世纪以来的持续调整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青年是祖国的未来,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既面对世界新格局,也迎来新的挑战。本文主要分析了世界新格局下我国大学面对的主要形势,探讨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在新格局中面临的新的全面挑战并提出了应对的思路。

[关键词]“一带一路”战略;“双一流”战略;国际化战略;互联网+信息化战略;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一、我国大学发展所面临的世界新格局

世界新格局深刻影响着全球政治、经济、社会、教育、生态与环境等各个领域。笔者认为,全面分析高校在世界新格局下的发展趋势、教育环境和教育工作应采取的方式、手段,分析、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以及对他们思想能产生直接影响的事件、环境和因素,是做好高校政治思想工作的先决、先导。

通过综合分析研究,笔者认为当前直接影响高校发展的主要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即“一带一路”国策方略、我国高等教育的双一流战略、国际化战略和互联网+信息化战略。

下面就具体谈谈这四方面影响因素对大学生思想和成长方面的重大影响。

(一)“一带一路”战略

“一带一路”是指习总书记2013年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依据中国与相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和区域合作关系先后提出的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的合作平台。

习近平主席在2015年博鳌论坛演讲时指出,“一带一路”建设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不是要替代现有地区合作机制和倡议,而是要在已有基础上,推动沿线国家实现发展战略相互对接、优势互补。共建“一带一路”是落实中国扩大并深化对外开放、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和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需要,也是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开展更深层次、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区域合作,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高效配置资源和深度融合市场,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共赢的域经济合作架构的需要。

可以说,“一带一路”宏伟蓝图的铺开揭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途径和中华民族对国际政治、经济、文化勇于担当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一带一路”宏伟策略的不断推进和落实,对当代大学生在思想和认识上起到了强大的感召和鼓舞作用。对时事感知最敏感和对自己未来最充满理想的大学生群体,随时感触祖国在全面崛起道路上日新月异的发展、进步和日益强大的国际影响。他们在强大正能量的影响和推动下,一定会结合“一带一路”建设对专业人才的迫切需要,积极拓展视野放眼世界,加强专业和综合性知识的学习,开拓就业思路,努力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和体质的训练,将自己目前的学习任务和将来的就业融入祖国建设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的趋势之中,实现有志青年对自己应有的要求和设定的同时将自己的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奉献给民族的复兴和祖国的崛起,也为世界和平和经济建设贡献出自己应尽之力。

(二)高教“双一流”战略

2015年11月,国务院正式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该方案着眼于国家“两个一百年”的战略目标统筹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建设工程将以5年为一个周期,与国家五年建设规划同步实施,具体分三步落实:第一步(到2020年),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第二步(到2030年),更多的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所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前列,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高等教育整体实力显著提升;第三步(到本世纪中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2017年1月13日、14日举行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宣告“双一流”建设全面启动。明确我国高等教育将坚持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根本导向,加快优化教育结构,意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双一流”战略是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继“985工程”“211工程”后的又一项国家重点建设工程。当代大学生是国家持续加大高教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学科和科学研究的高教重点建设过程中最直接的体验者和受益者,国家高校“双一流”建设工程必将带给当代大学生更好的学习环境、更优质的师资队伍和更丰富、新颖的专业知识及更广阔的学习交流平台,也必将为国家建设培养出大量拔尖创新人才。

(三)国际化战略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信息化时代现代高等教育在全世界互相依赖和影响日益加强下的趋势。它是高等教育本质特征的重要体现和内在要求,也是高等教育在高速信息世界全球化背景下应具有的沟通、协作、竞争特征。高等教育国际化作为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基本动因和目标,既是发达国家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抉择和普遍战略,也是发展中国家提升高等教育在世界高教系统中的地位和生态关系的客观需要。

随着全球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深入推进与发展,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高校作为社会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应大力加强对大学生的国际化培养和训练。形式多样的国际化教育能让学生及时了解学科在当今世界的动态、地位、前沿理论,甚至是直接从师国际知名学者的机会,使专业水平和学术思维迅速与世界接轨。在走国际化专业知识学习路径的同时也达到增强国际竞争意识,拓宽国际视野,进而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国际视野和全球竞争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四) 互联网+信息化战略

“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以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全面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在“互联网+”信息化时代,对新鲜事物接受能力迅速的大学生的学习和日常生活在互联网技术的影响下其形式不断翻新,内容也迅速增加、更新。丰富的外围环境必然带来内在需求上的多层次变化,也不断地启发和促进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二、世界新格局下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挑战

目前,大学发展处在世界新格局的多方面、多层次的深刻变化之中,这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提出了新的重要挑战,集中体现在大学生群体特征、高校教师群体特征、教学内容、教學技术手段、非课堂教学的文化和意识形态等多方面。

三、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研究

面对世界新形势下的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所面临的挑战,极有必要从战略高度审视改进和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教育的方式、质量、水平和效果。加强党的领导、发挥统筹能力,达到聚是一团火、散开满天星的境界,为思想政治工作谱写新时代的光辉篇章。

笔者对现今形式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以下几方面的改进设想:①统筹谋划,提升思政课程的植入式地位;② 以人为本,加强思政教师的在国内外的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培训;③与时俱进,普及思政课堂的翻转式效果,使课堂尽可能贴近学生思想和学习、生活,加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和引领作用;④细致入微,营造思政育人的扩展型生态环境;⑤习字当头,丰富思政教学内容的全景式环境;⑥大力弘扬时代主旋律,实现思政教学的主导、引领性战略。

世界看中国,中国看教育。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国高等教育的独特优势和鲜明特征,结合国际、国内新形势和新需求,不断提升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水平对于开创高教“双一流”新局、服务“一带一路”大局既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大学应肩负的时代重任。

猜你喜欢
新格局一流思政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广州开放大学党委书记丘卫青:以开放基因书写一流开大新格局和新使命
上海开放大学:用一流开放教育服务一流城市建设
“双一流”建设不应“降维”
后浪与前浪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新格局下社会办医
从“共享”新闻到“共绘”图景:如何解答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