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理兰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对一个人的启蒙、成长、成才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青少年是从童年向成年发展的过渡时期,是最容易出现心理和行为异常问题的时期。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使青少年健康成长,使家庭美满幸福。
当今,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一步深入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高,精神文化生活也逐渐丰富起来。但是,当代青少年学生的心理问题却越来越突出。究其原因,影響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遗传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等。本文仅从家庭因素方面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家庭教育是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基础
一个人的成长要接受三方面的教育,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而家庭教育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是最早期的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儿童从出生的第一天起就开始接受家庭教育,父母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时时刻刻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童。如果儿童从小在家庭里受到良好的教育,以后的学校教育就能顺利地进行;如果儿童在家庭里受到不良的教育,就会使他们在接受学校教育时发生困难,学校需要用很大的力气去矫正他们的错误和缺点。因此,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与行为习惯养成至关重要,它也直接影响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成败。
二、家庭结构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目前我国家庭结构面临着由大家庭向小家庭、小家庭向多元家庭发展的趋势。如果正常的家庭结构被打破,则会给青少年心理发展造成很大的影响。例如,父亲或母亲早亡,会给青少年学生造成很大的心灵创伤,使其失去了精神的依托,出现行为不正常、情绪不稳定等现象。又如,随着离婚现象的增多,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就显得越来越重要,这些离异家庭的子女大多具有自卑、少言寡语、性情孤僻、厌学情绪和逆反心理较强等心理问题,应引起全社会特别是家庭、学校的极大关注。目前,学校里有部分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大多是由于残缺的家庭结构造成的。一个完整和睦的家庭,有利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地发展。
三、家长自身素养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
家长的素养,指的是家长平时的修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社会和人生的态度以及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准则,即世界观和思想品德;二是理论、知识方面的水平,即文化素养。家庭教育的核心是育人,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起着主导作用,其素养直接制约着家庭教育的成败、家庭教育的水平和家庭教育的方向。家长的一言一行也会直接影响着子女的心理发展。俗话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说明父母的为人处事、言谈举止无时无刻不在对子女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例如,假如父母整天沉迷于上网、打麻将,对子女的学习、生活漠不关心,其子女在学校往往表现为经常不遵守纪律、厌学情绪严重等不良现象;假如父母开口闭口都说脏话粗话,其子女在学校往往不可能是一位文明而又有礼貌的学生。可见,家长自身的素养也无形中影响着青少年的心理发展。要实施正确的家庭教育,家长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
四、家庭教养方式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
家庭教养方式是指家庭教育和抚养子女的方式,是受教育者教养观念支配的,即有什么样的教养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养方式,不良的教养方式会给青少年造成极大的心理伤害。从现实情况来看,以下三种不良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危害最大。
1.粗暴型:父母专制、蛮横、任性、不讲道理,以圣人和教训者自居,忽视孩子人格的存在。这种教养方式的父母对孩子要求过分严厉,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对孩子动辄打骂,丝毫不顾忌孩子的自尊心,因此,孩子容易形成自卑或者退缩心理,还会导致孩子产生撒谎、破坏,甚至偷盗犯罪等行为。
2.冷淡型:一些父母因为热衷于自己的事业,或者父母关系不良导致对孩子管教不严,或者缺乏对孩子的关心,因此孩子容易形成冷漠、自私;胆怯、孤独等性格。
3.溺爱型:主要体现在父母不管孩子的要求合理不合理,从不违背孩子的意志,要什么给什么,要怎么做就怎么做。对孩子的要求一味地满足,直接受害的是孩子本身。孩子向父母提出的种种要求,父母从来都不加分析,一一照办,久而久之,就会对孩子的个性、心理健康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孩子则容易形成任性、自私自利等性格。
总之,家庭因素对青少年心理发展有很大影响,因此家长应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努力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结合起来,用科学、有效的方法促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使青少年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素质得到全面提高,从而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