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加强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教育的重要性

2017-10-17 15:49赵子晔
现代交际 2016年21期
关键词:价值取向大学生问题

赵子晔

摘要: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大学生作为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受市场经济、教育观念、大学生自身弱点等因素的影响,其主流价值思想虽然是正确的,但在价值取向上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主要從四个方面阐述了存在的问题,并从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分析了原因。根据问题和原因,从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希望帮助大学生解决这些问题,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想的影响,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为社会的发展添砖添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关键词:大学生 价值取向 问题 原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1-0040-02

一、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上存在的问题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引进来。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当代大学生思想较为开放,接受外来事物的能力强,导致他们的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这样的大环境也让部分大学生信仰缺失,过度追求物质生活,忽视精神追求,价值取向上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沉溺虚拟网络,理想信念淡薄

当今社会互联网普及度高。网络的虚拟与匿名化,更是让部分大学生找到了发泄不满的良好途径。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日夜与网络为伴。负面影响是使一部分学生陷入了迷茫之中,奉行“船到桥头自然直”的生活原则。行动上以自我为中心。对社会与国家的责任感不强。个人主义与拜金主义开始滋生。

(二)价值取向多元化,主导信仰缺失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繁荣,外来文化不断传入我国,出现信仰多元化趋势,对学生的价值观念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应引起社会与国家的高度重视。

(三)道德感降低,民族精神弱化

社会在进步。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步提高,但是人民的精神水平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部分大学生,在众多因素影响下,忽视社会公共道德,置道德、法律于不顾,在学校里表现为:盲目攀比、考试作弊、自私自利,将优秀民族文化传统遗弃等。

(四)政治教育缺乏,政治认同感不强

虽然国家重视学生的政治教育。从小学到高中和大学均设有政治理论课。但从现状看,有的学生认为其理论化太强,脱离其实际生活;有的认为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导致政治教育缺乏实际效果。

二、大学生价值取向上存在问题产生的原因

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上存在问题既有客观的原因又有大学生自身的主观原因。客观原因主要包括国际和国内两个因素。

(一)西方文化的渗透

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尤其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舶来品”越来越多地进入我国市场。经济的联系推动了文化的发展。当代大学生处于一个相当复杂的文化环境中。而文化化境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会有一个直接的影响。比如西方“和平演变”的渗透,国内影视传媒的影响,西方节日在中国的日渐盛行等,这些都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使他们处于众多的选择之中,感到应接不暇,导致其价值取向产生了一些问题。

(二)我国特定文化发展阶段的影响

我国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体制制度尚未完全建立。尤其是我国对精神文明的认识较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发展的差距较大。还有互联网等大众传播媒介的负面影响。互联网所传播的信息会形成一种舆论环境,良好的舆论会对人的思想产生积极影响,促使人们形成社会需要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反之,不良的社会舆论不利于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当代大学生处于信息时代,西方各种价值观念和一些歪理邪说、封建迷信等通过网络、报纸、书刊等迅速传播开来,大学生好奇心与求知欲强,但社会经验少。对许多新生事物迷惑不解。容易陷入“价值观困境”,导致价值取向发生扭曲。

(三)教育原因

1.教育进程缓慢

教育原因主要有两大方面,首先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进程缓慢,成效不佳,尤其是核心价值观建设。在课堂之上,一些政治老师授课照本宣科,并未结合学生实际,他们也未对相关理论进行系统研究。可以说是完全枯燥无味地对学生进行苍白的理论灌输,使学生被动接受,德育效果不佳。

2.教育理念扭曲

我国近年以来一直在倡导素质教育。实行新课改,但教育理念的改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没有从小接受系统教育,使马克思主义占领思想的主阵地,那么其他的价值观念就会乘虚而入,导致许多问题的产生。

(四)家庭教育的缺失

家庭教育的缺失是大学生价值取向上产生问题的另一重要原因。家庭教育对儿童思想品德,尤其是“三观”的形成会产生重要的影响,父母的言行举止常常会给子女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大量统计数字表明,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形成往往与有缺陷的家庭教育密切相关。

(五)大学生自身因素

大学生价值取向产生问题的原因也与其自身有很大的关系,主要表现在:

1.环境影响过大,自身意识薄弱

中国现有的教育制度中,高考是所有在校学生的人生的一个转折点。进入大学之后,他们会松一口气,加上从小是温室里的花朵,在家人的呵护下成长。会使得他们失去抱负与理想,得过且过,自私自利等,在价值观上难免会误入歧途。

2.政治参与较少,心理尚未成熟

从知识上说,学校的教育多注重理论知识,与当前我国的实际联系较少。使学生对我国的社情国情了解较少。缺少相应的思考。难免会使其价值观缺少大局观念。产生某些问题;从心理上说,由于“当代青年的思想非常活跃,他们求新求异意识比较强,喜欢接受新事物、新潮流、新观念”,易受外界事物的影响,大学生的个性特点、情感活动等都处于极度矛盾的时期,正在走向成熟却尚未定型,在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中,受到影响是无法避免的。endprint

三、解决大学生价值取向上问题的对策

针对大学生价值取向上产生的问题和原因。我们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学校、社会、政府、家庭等应积极行动起来,各尽所能,构建协同育人平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我国五千年不同时期文化的积累。其内容丰富多彩,博大精深,我们应取其精华,剔除糟粕,对其有个良好的认知。这样,有助于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增强民族自信心,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2.突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主旋律教育

学校加强理论教育。社会创造良好氛围。家庭以身作则,政府给予支持,并多多提供实习机会,让学生所受的理论教育外化为爱国的行为表现。要结合其实际情况,通过多种方式。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消除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一大潮流。市场经济得到了大多数国家的认可和接受。但是,市场经济也会导致某些领域的道德缺失,使一些人社会主义、集体主义观念淡薄,万事以自身利益为主。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盛行,面对具有双重影响的市场经济。我们首先应该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秩序。

(二)创新价值观教育工作

1.转变价值观教育的方式方法

首先是教育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深入教育对象的实际生活:其次应注重教育方式的多样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贴近学生实际,使他们感到人生处处是课堂,学习的目的不是学会,而是参与和实践,运用到生活当中;再次。要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使价值观教育变为生活中活生生的课堂,化枯燥为乐趣,化不解为理解,用科学思想武装学生头脑,在正确的价值取向道路上行走。此外,还应引导大学生加强自我教育。做到自省与课堂教育的有效结合。

2.优化价值观教育的环境

价值观教育环境主要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环境及大众传播媒介,主要是互联网等大众传播媒介。经济是基础,良好的经济环境是形成价值观的基础条件。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创造良好的经济条件;优化政治环境。要健全我国的民主制度。使价值观教育在安稳的社会环境中进行。要使文化对人产生积极影响,必须使马克思主义占领主阵地,同时加强文化市场的建设与管理,建设良好的校园、社会组织、乡镇等亚文化,使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积极影响。近年来,网络媒体日益普及,要充分利用其优势。制定相关的法律规定净化网络环境,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利用媒体传播迅速的特点剖析是非,惩恶扬善,进行舆论监督;加强大众传播媒介的自律,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在全社会形成教育的良好氛围。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是大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采取非强制的教育手段,形成特定的文化环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应做到以下两点:

1.注重教师的引导作用

教师引导应首先以身作则,发挥榜样的作用。老师的一言一行体现着自身的人格魅力,学生在耳濡目染中不知不觉受到影响,这一过程不仅仅是汲取知识的过程,也是人格的成长过程,学生道德修养的完善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一个好教师的言传身教。教师的引导作用对大学生正确价值取向的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加强实践环节

学校可以尝试适当减少理论课的授课时数,增加实践课程。教师把授课的时间用于学生社会实践,然后将社会实践中的问题再纳入课堂讨论,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会引发大学生对自身不足的不断思考和反省,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例如,进行课堂教学时,围绕时政热点举行讨论活动。多多进行正面的榜样宣传。进行教室和寝室文化建设,举办各种比赛活动,寓教于乐,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熏陶,身心得到锻炼,自觉抵制不良价值观的荼毒。总之。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在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等科学的思想去引导学生形成的价值观念。

(四)重视家庭教育

家庭是人出生后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对学生价值观的影响方面,家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首先,家庭教育具有普遍性和长久性。家长要改变错误的教育方式,如过分溺爱等,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之前要盼望子女成人。其次,家庭影响具有针对性和渗透性,父母要注重自己的言谈举止。父母和子女常年生活在一起,互相了解,父母的言行舉止会孩子产生直接的影响。他们也可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教育。有区别地加强思想品德的影响:还要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呼吁父母加强学习,及时了解学生的身心情况,家校合力,把大学生培养为合格的接班人。

四、结语

在当今社会形势下,大学生价值取向上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是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找出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这就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努力,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责任编辑:杨国栋endprint

猜你喜欢
价值取向大学生问题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及教育策略探析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