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宇
近日,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巡视办、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电视专题片《巡视利剑》,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近20名因巡视发现问题线索被查处的官员现身说法,发人深省、令人警醒,凸显了巡视的利剑作用。其中天津市政协原副主席、公安局原局长武长顺,以及甘肃省委原常委、原副省长虞海燕的落马大快人心,从“反侦查”到被正义的利剑审判,他们演绎了一幕幕从党员干部到腐败分子的堕落史。
武长顺:擅长“反侦查”的公安局长
2014年3月,中央第五巡视组在天津巡视期间,收到群众来信来电来访1万多件次,其中大量内容涉及武长顺。
武长顺,天津市政协原副主席、天津市公安局原局长。他在民间被称为“武爷”,关于武长顺的问题举报也几乎都是匿名的,这一定程度反映了武长顺在民间的名声。
有趣的是,巡视组接到大量反映武长顺的问题线索,而武长顺本人居然也来给巡视组反映问题线索。他利用公安局经侦总队查一个案子涉及的中管干部线索,主动找到巡视组,要提供情况。“武长顺这个人工于心计,他觉得你们巡视组来了,肯定你们要发现问题,肯定要重点查一个人。他就是希望你把这个注意力集中到这个人身上去,他自己得到解脱了,”中央纪委纪检监察室副局级纪律检查员、监察专员吕留献说。
不仅如此,武长顺还和亲信们提前统一口径,商量如何应对巡视组。
然而这些准备并没有派上用场,巡视组在和武长顺接近的人打交道时,并不去直接触碰敏感问题,以免打草惊蛇。作为公安局长,武长顺有着很强的反侦查意识。他多年来不断成立、注销各种公司,频繁变换股权,试图让公司背景变得难以追查。不少代持人甚至对自己名下公司的情况一无所知。涉案商人杜秀敏就是代持者之一,她说:“我充当了一个他的挡箭牌。他们公司在哪,公司的办公室都有哪些人办公我都不清楚。”
能得到武长顺信任帮助他打理的核心团队不到十人,由亲属和亲信组成,每周武长顺会召集他们到家中,听取汇报、做出指示。武长顺还给他们配备了和自己联系的专用手机,每隔一段时间就要销毀换号。“用的时候就打出去,打完就关掉。一般就是两三个月,两三个月换一轮。”武长顺说。
武长顺并非在经营上有特殊才能,而是靠权力获得资源。这些公司的重要业务就是承接交管设施项目,这都是武长顺的职权范围。据悉,武长顺控制的公司承接公安交管部门项目,价格高于市场价,保障公司获得高收益,用公共财政给私人企业输血。
此外,武长顺利用公权力为自己开道,其心狠手辣的做派给人们群众造成了恶劣影响。巡视期间,有一名知情人联络巡视组,希望当面反映问题,但是他提出,不敢在天津地界和巡视组见面。知情人要求到办案人员在中央纪委的办公室去。“他的戒心、恐惧感是可想而知的。他当时带着两部手机,全都卸下来,把手机电池全都抠下来了,我说你什么意思?他说我害怕。我说你怕什么?他说我怕对我下黑手。”参与办案的任爱军说。
为此,中央巡视组格外小心。任爱军介绍说,对会议室、宿舍专门用仪器设备进行了扫描,看有没有安一些窃听器;开会的时候要把收音机打开,保证即使安了窃听器,也听不清办案人员在谈论什么东西;不在手机上说有关工作上的问题,或者发有关工作上的信息。研究一些工作,就去散步,到河边。
当巡视组结束巡视离开天津时,许多举报的问题已经被坐实,并成功地做到了没有惊动武长顺。2014年7月9日,中央巡视组向中共天津市委反馈巡视意见。坐在台下的武长顺以为这次巡视已经顺利过关。实际上,2014年6月,当巡视组向中央纪委移交武长顺相关线索的同时,明确建议把他列为重点对象。7月19日,武长顺的女婿出境办事,触发边控被拘,他本人才意识到情况不妙,匆忙从饭局赶回家中,召集手下做最后的挣扎。
但即便武长顺有丰富的反侦查经验,他所做的一切已经毫无意义了。最终,2014年7月20日,武长顺接受组织调查。2017年5月,武长顺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
虞海燕:找警察“培训”反调查
擅于“反侦查”的贪官不止武长顺一人。2016年11月8日至2017年1月6日,中央巡视组对甘肃开展巡视“回头看”。在巡视“回头看”结束5天后,时任甘肃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虞海燕落马。
公开履历显示,虞海燕1982年毕业后,先后在新疆钢铁公司、酒泉钢铁公司工作。2002年41岁时,出任酒泉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前后在酒钢工作了20年。之后,虞海燕转入政坛,曾任天水市委书记。2011年开始,虞海燕历任副省长、兰州市委书记等职,后担任甘肃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
2014年第一次巡视时,虞海燕是甘肃省委常委、兰州市委书记。此前他曾经担任酒泉钢铁集团的一把手,巡视组接到了不少对他在酒钢任职期间的问题举报。虞海燕听到风声后高度紧张,曾给他担任秘书多年的金晋哲坦言,“他晚上都靠安眠药才能入睡。”
担心之余,虞海燕想方设法地去接触纪检干部,去拉拢腐蚀这些人。早在2010年,虞海燕就想办法接触上了中央纪委第九纪检监察室的原副主任明玉清。明玉清也有私心,想利用虞海燕的权力,为经商的儿子在甘肃拉项目,两人一拍即合。2014年巡视之后,明玉清不仅把中央纪委的调查内容向虞海燕通风报信,甚至最终胆大妄为地帮助虞海燕抹平问题,将他的线索作了了结处理。
虞海燕认为已经平安着陆,感到有恃无恐,各种违纪违法行为变本加厉。巡视回头看进驻甘肃后,迅速接到了不少相关反映。
就在巡视回头看进驻甘肃的前一周,曾经帮助虞海燕抹平问题的明玉清被中央纪委立案审查。忐忑之中,虞海燕决定做好能做的一切掩盖工作。他把家里跟相关老板的合影都剪碎了之后往马桶里冲。他家的桌子上摆了有一排手机,一个老板一个专号。和老板们商定口径后,虞海燕又把这些手机用醋浸泡后扔进黄河。那段时间,虞海燕经常到黄河边散步,他扔到黄河里的除了手机,还有砸碎的名贵手表等不少物品。endprint
甚至就在巡视组对他的秘书采取措施之后,他仍然不放弃。竟然找到一名自称在中纪委工作过的退休警察,叫上妻子一起去“培训”,演练如何应对调查。其实那位退休人士就是兰州公安局的退休干部,根本没在中纪委工作过。“他自己自称是中纪委的人,我把我爱人叫去,跟他(见面)实际上是叫他培训一下,看看以后如果人家要调查,看她怎么说。后来人家专案组调查完以后,跟我说,说这个人就是兰州市公安局退休的干部,我听了以后,我都觉得丢人。”在《巡视利剑》第三集中的一个镜头中虞海燕说。
2017年1月10日,虞海燕被组织审查。几年来他机关算尽,最终受到正义的审判。
1月16日,在虞海燕落马5天之后,甘肃省委原书记王三运在甘肃省纪委十二届七次全体会议上表示,“要看到(甘肃)反腐败斗争质量与全国相比存在一定差距的严峻形势”“以更大的决心、更严的举措、更实的行动,坚决减少腐败存量、遏制腐败增量。”
几个月之后,王三运自己也成为了腐败的反面教材。甘肃因这次回头看而落马的,不只是虞海燕。中央巡视组还发现了王三运的违纪问题线索,2017年7月11日,刚刚调职全国人大的王三运也被正式立案审查。
“人民对立面”的下场
在《巡视利剑》画面中,满头白发的武长顺现身说法:“公安局长变成爷了嘛,这个跟人民对立了。名声是不好听的。”这迟来的忏悔既是对自己的讽刺,也发人深省,促人猛醒。
“功高不改忠贞志,位尊难移公仆心”是周总理、焦裕禄、孔繁森这些优秀共产党员代表的光辉形象。一个曾经的公安局长,一桩桩一件件危害党和百姓的犯罪事实,武长顺的所作所为让人不耻,他根本不像人民公仆,而是违法乱纪,为非作歹,骑在人民群众头上作威作福的“老爷”,与群众格格不入,自己走到人民群众对立面去了。
当武长顺和虞海燕等人在心理上完成了“由恐惧到担心再到心安理得”的转变,实际上也就是从党员领导干部到腐败分子的堕落。就像放射性元素衰变都有一个长短不等的半衰期一样,领导干部从收受贿赂到被司法机关查处也有一个长短不等的潜伏期。他们在暴露之前,自我感觉良好。官当得顺风顺水,关系网越织越密,个人财富日积月累不断增长。私下里不由得为自己瞒天过海而倍感自豪。俯视着艰难度日的廉政典型和身败名裂的落马贪官,心底里不由得产生出浓厚的成就感和优越感。
而正义的利剑不会放过任何一个贪官。“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正其身”,每一名人民公仆都要有高尚的情操,淡泊明志,夙夜在公,慎独谨严,一尘不染,构筑坚固的抵御堤防,做一名合格的人民公仆,而不是做官当老爷。
现在看来,武长顺等人的“反侦查”行为实在是将“阿Q”精神发挥到了极致。任何腐败行为,都不可能做到天衣无缝,当其从行贿人手中接过赃款的时候,就没有任何“秘密”可言了,一切结果也就都随之注定了。腐败,终究是一個如何掩饰都没有办法抹去的事实。这一事件同时也反映了一个严肃的社会现实,如今,在反腐重压之下,部分问题官员仍然不愿意正视自己的错误,而是疯狂地在“反侦查”手段上下功夫。这种自掘坟墓的行为,不仅不会纠正自己的错误心理,反而会使自己越来越偏离社会的正轨,并最终导致自己走向一条犯罪的不归路。
“清风两袖朝天去,不带江南一寸棉”,武长顺等人违纪违法案件,一个深刻的教训就是藐视法律、破坏法治,贪得无厌,忘记了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应是“金银铸就铁锁链,作恶多端入牢去”。所以,领导干部走到了人民的对立面,就一定落得身败名裂的可耻下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