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教师节来到了。由教师节,必然想到了教师,必然对教师充满了敬意。
我们国家为什么要设立教师节?我想,是为了感恩教师对国家作出的贡献,是为了弘扬世代相袭的尊师重教的传统,是为了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办更好更强的教育。
教育强则国强。教育强,才能托起中国梦。教育强,中华民族才能长久地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教育强的关键是教师强、校长强。正如毛泽东主席在1964年所说:“教改的问题,主要是教员的问题。”尤其在当今,大学中学小学,主要缺的不是大楼等硬件,缺的是德能双馨的校长、教师。
改革开放以来,教育、教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问题之一是:浮躁的、浮夸的、追名逐利的不良风气吹进了校园,腐蚀着校长、教师。
有些校长,对办百姓口碑好、教育质量高的学校想得少、做得少,对把学校办得与众不同,引起轰动想得多、做得多。于是被“独创”所困,被虚名绑架。纵观历史形成的名校,有哪一所是靠一时的特色而奠定名校地位的?全靠一代代办学者对教育的敬畏与虔诚,靠对教育不图回报的默默耕耘,靠几十年、上百年的丰厚积淀自然生长的。
有些老师,特别是已有些名气的老师,虽然也会想怎样才能把课上得更好,怎样才能把学生教得更好,但是往往想得更多的是,怎样才能更大地实现自身的价值,获取更多的名和利。于是,心不那么纯了,不那么静了,常常心有旁骛,被争当名师所累。
放眼像斯霞、袁瑢、霍懋征这样的教育家级的名师,有哪一个在年轻的时候想到过成名成家?斯霞18岁当老师,1958年既要拉扯年纪尚小的5个孩子,又要夜以继日地搞小学五年制学制改革试验;医院下达丈夫病危通知的时候,她人不在医院,而正在家访;“文革”后,被任命南京市教育局副局长,她硬是始终未进局长办公室;九十多岁病重住院,我们去看她,她非常难过地、断断续续地说:“我这个样子,不能工作了,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像斯霞这样的老师,她们的脑子里装的都是教育、教学,装的都是对每个孩子的爱,干的都是工作,工作,工作,真正做到了“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今天,在慶祝教师节的时候,在享受社会对教育工作者尊重的时候,我们要静下心来想一想:怎样才能不辜负这份尊重,做更称职的校长,当更好的老师?一句话,要不忘初心,同心同向,用满腔的教育情怀和责任担当,做第一流的工作,不被迷雾遮双眼,静待桃李吐芬芳!
教育,本应是纯粹的。
(崔峦,著名语文教育专家,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专业委员会名誉理事长,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编辑室原主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