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庆博+周芳
一、 儿童“行走日记”的课题界定
儿童“行走日记”中的“行走”涵盖了三个方面:
1. 迈开双脚,即行万里路。语文与生活的外延是相通的。小学习作就是引导儿童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对生活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的言语实践活动。生活,理应是学生习作的源头活水。儿童只有走进生活,走进精彩纷呈的自然,走进广阔深远的社会,视野才能开阔,心智才能丰盈,才能在内心生出真实的思想,笔尖才能流淌出生活的涓涓细流。反之,贫乏的生活,是滋养不出好文章的。
2. 视野的行走,即读万卷书。没有语言输入,根本谈不上语言学习。语言输入的内容、数量和方式,往往直接影响着学习的质量和速度。引导儿童通过大量的阅读,习得丰富规范的语言,积累多样的表达范式,掌握基本的表达方法,并根据自己的需要選择合适的表达方式。行走日记,就是让儿童逐渐养成自我表达的能力和习惯的途径。
儿童行走日记,十分重视课内阅读,强化读写结合,利用文本的内容,设计教学情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言语实践活动,为学生创设表达的机会。
3. 心灵的行走,即放飞思想和性情。
当前的习作教学中,儿童大多无话可说,无物可写,其主要原因是我们的教学禁锢了儿童的思想,封闭了儿童的生活世界。习作的题目,是教师出的;习作的内容,是按照成人价值观来选择材料的;习作的语言,不是儿童自己个性化的表达,而是遵循老师的思维复制出来的;写出的习作,不是自己内心的自由倾吐,而是专门编造出来给老师看的。行走日记,是儿童生活和学习的综合体现。行走日记,就要直面儿童的生活,直指儿童的心灵,让习作成为一种自由倾吐和个性化表达的对话。
二、 儿童“行走日记”研究的主要内容
儿童习作能力、水平的发展不是单一的,是在学习、生活等实践的活动中循序渐进,不断提升的综合过程,它呈现出整体化的特点。
行走日记,不是超现实的“空中楼阁”,而是学校课堂与儿童的生活实践相互融合、相互补充的有机整体。它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是儿童综合学习成果的展示、转化和提升,是儿童语言、心灵的自然、自由、自在的释放。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白俄罗斯作家阿列克·西耶维奇说:“平凡的日常生活永远对我有吸引力,让我感到有趣和神奇。”生活中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感受美”的眼睛。行走日记,有意识地加强儿童与日常班级活动、家庭生活、社会实践的紧密联系,帮助他们建立“生活处处有语文、学语文、用语文”的观念,培养儿童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思考生活和表达生活的能力,为其写好日记提供丰厚的素材、思考的源泉、表达的欲望、分享的快乐,同时也促使儿童更好地创造生活、享受生活。
1. “行走日记”的分类。根据儿童的生活,我们将行走日记分为观察日记、阅读日记、活动日记及反思日记。
观察日记:也叫现场写生。通过现场实物、场景的再现,给学生提供习作素材。
阅读日记:主要指儿童的阅读摘抄、读后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提升自己的认识和表达能力。
活动日记:通过对班级、家庭、社会中的游戏活动、体验活动及其他日常实践活动的记录,丰富习作内容。
反思日记:是对儿童成长的思考,可以是对某一现象的看法,可以是对做错事之后的反省等,提升思辨力。
2. “行走日记”的表达形式。行走日记,可以是一个人独立完成,可以是小组循环来完成,也可以是以班级、年级为单位,甚至和老师、家长共同来完成。行走日记,可以记录在纸上,也可以发表在QQ群里,还可以发表在自己的博客上。行走日记,可以是一幅美丽的图画,可以是一封暖暖的信笺,可以是节日里一张美好的祝福卡,当然也可以是电话里的一段心灵独白……
三、 儿童“行走日记”的教学策略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儿童语言的发展与自身的观察水平、智力水平、思维发展是同步的。儿童“行走日记”的教学,强调以发展中的儿童为教学主体,以儿童自由的生活为习作土壤,以儿童快乐的活动为教学载体,它有利于激发习作兴趣,丰富言语表象,提升言语活动水平。它顺应儿童的天性,强调在玩中学,学中玩。为了提升习作水平,教学时,教师要把握好“玩”的时机和“玩”的质量。
1. 玩得尽兴——点燃习作火焰。
玩,是儿童的天性。儿童的学习是从玩开始的。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是儿童最喜欢的学习方式,也是我们应当追求的一种至高的教学境界。
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的研究充满浓厚的兴趣,他常常趴在地上,钻进草丛里,下到池塘中,与昆虫玩,与石子玩,与小鱼玩……玩得不亦乐乎,玩得忘记了吃饭,玩得忘记了上学,玩得忘记了回家。这种痴迷,竟坚持了一生,终于成就了他的伟大著作《昆虫记》。
儿童“行走日记”的教学,不仅强调班级内每一个儿童都要参与到活动中来,还强调在活动中,儿童能够全身心浸润在活动中,放松心情,释放快乐。文章不是无情物,一字一句总关情。情到极致,文至极品。让儿童玩得尽兴,其实就是在激发儿童习作的热情,点燃儿童习作的火焰。
2. 玩得有心——培养观察能力。
观察能力的强弱,往往与儿童的注意力的持久性有关。儿童年龄小,在教学中需要强化有意注意。在家里,儿童喜欢种植,喜欢养宠物,喜欢做手工,可以引导他们边做边玩,还要边观察,尽量把这些事物在每天、每周、每月中的变化写出来,把每件手工是怎么完成的记录下来,要向竺可桢爷爷学习,做个生活的有心人,写好自己的观察日记。为了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我们还经常把学生带到食堂,跟着食堂师傅学包饺子,学做点心;把民间艺人请到学校,请进课堂,给同学们现场表演。我们发现,学生对“魔术表演”特别感兴趣,就组织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到网上学,展示给学生看。在观察与学习中,学生的习作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3. 玩出花样——创新思维方法。儿童通过玩耍和探索而学习,通过游戏来认识、了解世界。在儿童眼里,玩就是学习,“玩是最有影响力的学习方式之一”。就连走路也是一种游戏,跳格子走,像溜冰一样走,像兔子一样跳着走,“两人三足”走……游戏,给儿童一个幸福的童年。儿童是游戏创意的发明者。为了玩出花样,我们让学生围绕着自己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
等创建游戏,自己制定游戏规则,自己设计游戏场地,自己编写游戏歌谣。在多样的创意游戏中,同学们得到了快乐,学习做人,体悟到游戏的精神和蕴含着的道理。
4. 玩出个性——提升表达能力。
行走日记要求学生说自己的话,抒自己的情,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敞开心扉,张扬自己的个性。著名作家刘心武认为:“倘若仅仅是有生活,而不对生活进行深入的思考,从而形成对生活的某一方面的独到的、深刻的见解,那么写出的作品当然也不可能有什么深度。”教师要尊重学生,最大限度地激励和赏识学生,倡导写作时能做到“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写出“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境界。
玩出个性,还要在玩后让思维回归理性,让情感皈依平静。写日记,不光在记录自己的生活,其实也是在不断地反思自己,认识自己。通过反思,来调整自己的学习、生活方式,调整自己的思维习惯和情绪反应。写行走日记,其实就是运用语言文字让真实的自己与故事中的自己展开深层次的对话。通过对话,认识世界,亲近自然,关注社会。
儿童“行走日记”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其内涵丰富而深刻,其外延也相当广泛,需要我们沉下心来,朝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地深入推进。
(孙庆博,特级教师,昆山开发区实验小学副校长;周芳,苏州市名教师,昆山开发区实验小学副校长)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