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扑克在中国

2017-10-17 04:10王云辉陈荣
财经国家周刊 2017年19期
关键词:扑克德州俱乐部

王云辉+陈荣

形形色色众生背后,德州扑克能否找到一条规范化的、有商业前景的发展道路?

美国,拉斯维加斯,里约酒店。经过14个小时鏖战,2017年WSOP(世界扑克系列赛)的第三天比赛已经接近尾声。

最后一轮下注之前,所有人都已经弃牌,只剩下中国牌手周全和对面的一位比利时牌手。

周全盯着对手,把面前的筹码全部推到了牌桌中央:“All in(全下)!”

在德州扑克比赛中,全下通常意味着拿到了场上最大的好牌。但这一次,周全却是在“诈唬”:他手里的牌并不好,只是根据前几轮下注的信息,他判断对方手里也没有好牌。

这是一个错误的抉择。他遇到了最坏的情况,对手已经拿到了最好的牌,他像张开嘴的鲨鱼,赢走了周全的所有筹码。

比赛失利无疑令人唏嘘。但即便如此,依然阻挡不了更多人如潮水般涌入。自2012年德州扑克在中国迅速流行以来,从线上的网站和APP、线下的俱乐部以及比赛,德州扑克玩家越来越多,职业牌手也随之增长。

据业内人士估算,目前中国德州扑克玩家应已超过5000万人,而今年参加WSOP主赛事的7221名选手中,来自中国的已达到58人,这也是中国选手参与该赛事最多的一年。

和其他产业类似,德州扑克的兴盛,也催生了诸多阳光化的产业红利,除了WPT站队联赛、联众德扑世界、天天德州等形形色色的线下线上德州扑克平台,还孕育出德州扑克“网红”和扑克迷这种专注扑克等智力运动的视频内容媒体平台。

但同样,作为一个天然与金钱很近的棋牌游戏,德州扑克也滋生了地下赌博产业的新温床。形形色色众生背后,德州扑克能否找到一条符合国情,有持续化、规模化商业前景的正规化的发展道路?

巡游虚拟世界的鲨鱼

早在20世纪初,德州扑克诞生于美国德克萨斯州,但它何时传入中国,已经难以考证。

一个普遍的说法,它最早是在2003年前后,由归国留学生舶回,其后逐渐流传开来,并在近4、5年里蔚然成风。

可以肯定的是,与大多数棋牌游戏扎根底层民众,牌手规模自下而上递减不同,德州扑克从一开始,就以精英圈子的时尚潮流形象,自上而下逐渐传开。

但最近几年来,德州扑克限于精英圈层和职业牌手的情况逐渐变化。

最大的改变来自网络。各种德州扑克网站和应用的推出,让更多的人可以随时随地在线上打德州扑克。尤其是腾讯、联众等大平台推出德州扑克之后,从其他棋牌项目乃至社交和游戏网络中导入了大量的新用户,大大地推动了德州扑克的普及。

WPT中国站队联赛发牌员赛前检查比赛用牌。

“一七七”就是典型的线上职业德州扑克牌手。

接触德州扑克之前,他刚刚毕业在家,准备考个建造师证书。但一次偶然机会,“一七七”在网上看到了德州扑克大赛的直播,立刻就被吸引住了。

“一七七”基本只打线上比赛的原因在于,线下现金桌比赛,一场报名费几万几十万,算上时间成本、比赛失利和其他一些开销,远非“一七七”这种初入圈子、水平出众却还未积累足够资本的牌手能够承担。

线上比赛的好处就是坐在家里也能打,没有报名费和出行住宿开销,而且线下比赛每次只能打一场,在线上,你可以同时加入很多场比赛——这意味着“挣钱”的效率可以成倍增长。

最多的时候,“一七七”能同时打10场比赛。

而且,随着国内的德州扑克流行,玩的人越来越多,其中绝大多数水平又不高,赢钱就变得更加容易,可以像韭菜一样,一茬又一茬地不断收割。

在德州扑克职业牌手圈,依靠水平差挣低水平牌手的钱,行话叫“吃鱼”,职业牌手是鲨鱼,新手就是被吃的鱼。他们甚至根据不同牌手的水平和特点,分类成肉鱼、鲶鱼、铁头鱼等等,不同的鱼有不同的博弈策略和吃法。

“一七七”说,因为“鱼傻钱多”,现在除了一些国内的职业和半职业牌手,很多国外职业牌手也都开始到中国“吃鱼”。

社交局与俱乐部

无论是周全这样的职业与半职业牌手,还是“一七七”这样的“鲨鱼”,都是少数。

对于更多德州扑克玩家而言,打德州扑克不在乎挣钱,更不在乎输钱。对他们来说,德州扑克主要出于兴趣,或是提升自我控制能力的游戏方式。

水木智娱创始人徐华欧曾跟很多商业大佬一起打过德州扑克。他发现,很多大佬们打牌时的输赢都很小,但是每一个决策都很认真、谨慎,而且他们的牌风都跟自己的企业管理方式如出一辙。

对他们来说,德州扑克同样也是一个不错的社交工具,就像马球、高尔夫球扮演过的角色一样,一些在外界看來很重要的合作,可能在几手牌局之间,就已经敲定。

也正是因为德州扑克线下桌的参与者中,不乏大公司大机构月入百万的金领高管,甚至马云、李开复这样的商界大佬,歌手汪峰、澳门小姐冠军杨曦这样的社会名流,所以德州扑克的聚会,往往演变成很多圈子里结识合作伙伴乃至结识和“攻关”大佬的社交场。

不过,这样的社交局,打德州扑克的频率往往并不高。在线下,更活跃的还是各种德州扑克俱乐部,乃至地下的德州赌局。

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存在大量每天开办MTT(多桌淘汰制)比赛的德州扑克俱乐部。它提供专业的场地、牌桌、计分牌、发牌员和其他专业服务,即使是互不相识的人,也可以在这里坐到一起打德州扑克。

俱乐部里只有淘汰赛,一般坐满一桌9个人就开始比赛,参赛者缴纳几百元到上千元不等的报名费,换取计分牌,输完计分牌就淘汰离场,前几名则能获得大型比赛的门票、会员卡积分等奖励。endprint

正规的俱乐部不允许交易积分或把积分兑换现金。但现实中,这些积分除了可以用于后续的比赛报名,也基本都可以通过官方和半官方的渠道,变现成各种各样的实物甚至是现金,其中,iPhone是最常见的兑换品之一。

俱乐部盈利的来源,主要是广告、周边销售、以及通过半官方方式奖品兑换过程中的价差等。其中部分变现方式属于“擦边行为”,但和如今流行的棋牌室类似,不属于法定的赌博,一般并不会受到政府部门的惩罚。

地下赌局与猎物

但俱乐部盈利的另一条红线,绝对不能越界,那就是不允许“抽水”。

在现实中,组织方是否存在“抽水”,已普遍成为执法部门判定德州扑克俱乐部和私人德州扑克牌局是否涉赌的核心标准。

目前,中国持续经营的德州扑克俱乐部已达数百家,其中有的已经平安开店多年,但也有德州扑克俱乐部开店不久就因涉赌被警方查封,原因就在于,这些俱乐部受不了5%到10%的“抽水”利潤诱惑,所以铤而走险,越过了红线。

淘汰式的比赛,并不能满足所有的人。很多人打德州扑克,更喜欢打“现金局”,这种方式没有淘汰,没有排名,每一个筹码都与现金等比例挂钩,如果输完了,可以立刻买新的筹码继续。

对于娱乐和社交的人来说,淘汰赛与现金局只是规则不同。但在地下赌局中,刺激的现金局才是主流。

每个局都会有“局头”,他们提供场地,组织牌局,并从中抽成,有的甚至已经形成了严密的组织。

这种已经深陷赌博的现金局,是警方重点打击的对象。其中,最受关注的当属今年7月底,因涉嫌赌博被批捕的人人网原负责人、德扑“校长”许朝军。

另一种赌局,则活跃于线上。

在各种线上德州平台中,也活跃着很多“局头”。他们会通过平台,开设在线的比赛局或限时现金局。

表面上看,玩家是通过没有价值的虚拟货币进行游戏,但实际上,只有“局头”审核通过的人,才能加入到游戏中。

你需要通过微信或支付宝向“局头”转账现金后,“局头”才会让你加入牌局,并“带入”与现金数额挂钩的虚拟货币。等到牌局结束,“局头”扣除“抽水”后,再根据最后的输赢情况将现金转给你。

这样的在线赌局中,有的平台只是被“局头”利用的工具,自身并不知情也没有参与;有的平台知情,但因为有助于产品用户增长,所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的平台则是私下鼓励;甚至有的平台就是“局头”自己开发的。

但无论如何,如同“一七七”所说,那些简单把德州扑克当作赌博的人,最终大多都成为了“局头”和职业“鲨鱼”的猎物。

阳光化的产业路径

在联众CEO伍国樑看来,这些线上与线下的赌博乱象,都是德州扑克产业化发展过程中的必历之劫。

事实上,不仅是德州扑克,几乎每一种棋牌游戏,都可以被利用为赌博工具。问题在于,如何引导整个产业走向阳光化,而不是堕落赌博的深渊。

官方认可和规则明确是其中的关键要素之一。目前,国家主管部门尚未对德州扑克作出明确定义,全国各地也态度不一,不过也有诸如海南等地方政府对德州扑克大力支持。

而在红线与规则方面,除了不允许“抽水”,斗地主和麻将等“前辈”也有不少可借鉴的先例:2016年9月,国家体育总局正式将竞技二打一(斗地主)列入智力竞技运动项目;今年7月,武汉公安部门首次明确了麻将的赌博和娱乐界限。

此外,“从业者本身的心态,也是重要的导向。”伍国樑说,在整个产业的爆发增长中,不能保证所有人都能抵挡住利益的诱惑,但最重要的是大企业一定要守住底线,“用可持续的心态去做,整个行业会发展很好。”

近几年来,从全国范围的智力运动会到各地的小型赛事,中国每年有众多的扑克比赛举办。不仅如此,WPT、WSOP等国际顶级扑克赛事也正被联众、腾讯等平台引进到中国,德州扑克阳光化产业发展已经初具雏形。

徐华欧则有个更大的计划,他试图效法篮球、足球、围棋等传统体育竞技项目,把德州扑克做成一项体育职业联赛。

在徐华欧看来,过去无论是线下比赛也好,线上的游戏平台也好,都跟赢钱输钱有关,而他更希望德州扑克能成为一项智力运动和体育运动。

为了实现这个计划,徐华欧和团队大量推WPT中国战队联赛,逐渐找到了做体育运动赛事的感觉。

WPT中国战队联赛的模式,是邀请企业和机构作为基本竞赛单元,彼此进行比赛,在这个过程中,个人金钱的奖励重要性降低了,企业荣誉,团队信任,乃至比赛的喜悦和失落等,反而越来越吸引人。

做这种正规绿色的比赛性质的“局”,收益主要靠赛事IP、广告和冠名赞助,肯定没做抽水局来钱快,甚至还要亏一阵。

但这显然是一条更接近阳光的路。徐华欧把自己的联赛比作上世纪70年代的奥运会,一直熬到1984年才开始盈利,现在也成了全球最顶级的体育盛会。

产业红利的正向循环

一个阳光化的德州扑克产业,到底意味着什么,扑克迷CEO孟隆应该深有体会。

2015年,一次去澳门,孟隆看到很多国外牌手在做德州扑克相关的网站,做视频做直播,而国内却基本没有人做这个事情,他突然意识到这是一个高速发展的行业和潜在的市场机会。

从澳门回来后,孟隆专心研究德州扑克,每天自己上网,做直播和视频,慢慢地吸引了越来越多粉丝。在一些直播平台,他的实时观看直播人数一度过万,“龙哥”孟隆也成了德州扑克圈的“网红”。

2016年,尝到甜头后,孟隆决定围绕德州扑克及其他一些扑克赛事,做一个专业的媒体平台。2016年3月,孟隆跟当年做电竞时的好友,如今坚果创投的创始人王展,在北京上地一个高尔夫球场只聊了20多分钟,王展就当即拍板支持。

3个月后,扑克迷正式上线。

当时,除了一些个人爱好者,国内并没有这种团队化从事德州扑克视频和赛事直播的新媒体公司,孟隆的扑克迷就在几乎毫无竞争的情况下,借力于整个行业的发展红利,快速成长起来。

仅用了3个月时间,扑克迷制作的德州扑克视频内容,时长达到5万分钟,已超过整个行业此前的总和。到今年7月,扑克迷的订阅用户已经超过100万。

规模、数据和口碑积累起来后,无论是新人第一次了解德州扑克和学习德州扑克,还是职业牌手了解赛事资讯和复盘提升牌技,扑克迷都成为了圈子里的首选平台,并且先后2轮获得近千万人民币的融资。

在孟隆看来,扑克迷自己的成长是一方面,它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作为最早一批产业红利受益者,反过来也衍生出更多红利,成为红利释放者。

比如,顶级赛事可以通过直播和视频节目挖掘出更大的IP价值,催生更多周全和“一七七”这样的职业牌手及玩家,一些牌技高超的牌手也能通过直播和视频解说,创造新的盈利方式:有人借着直播和解说成了“网红教练”,为了获得“网红教练”的1对1牌技辅导,一些人甚至开出每小时数千元的高额学费。

对德州扑克的产业化而言,这是一个相当积极的信号。这些新的受益者将进一步催生新的红利,反哺最早一批红利释放者,而两种角色不断互换之下,最终,一个正向循环的产业生态,也将由此成型。endprint

猜你喜欢
扑克德州俱乐部
【大照片】上帝视角看德州
玩扑克学数学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扑克英雄传
一副“文革”时期扑克卖5万 扑克收藏成新宠
巧摆扑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