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利军 武雨婷
全台网节目译制流程介绍
武利军1武雨婷2
1.2.内蒙古广播电视台 内蒙古 呼和浩特市 010050
本文根据笔者工作经验,详细介绍了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在全台网环境下,蒙古语译制节目制作流程的设计、思考以及如何解决使用中出现的问题。
全台网 视频译制 音频制作 流程
目前,内蒙古广播电视台有蒙古语卫视频道和蒙古语文化频道两个蒙语频道,由于蒙古语的节目源较少,因此两个频道的播出节目除自办栏目外仍需制作大量的译制节目。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全年制作的蒙语译制节目总时长约2000小时,其中,包括大量译制汉语的专题片、影视剧、动画片以及与蒙古国合作的日播剧等多档节目。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搬迁入新大楼后,蒙古语节目译制工作改进了传统的译制工作模式,在全台网的基础上采用了全网络化制作的新流程。新大楼全台网采用全网络化文件化的制作、送播和归档流程,各个子网之间相对独立、相互隔离,只通过接口与主干网相连,从而实现系统间业务的互联互通。在全台网架构下,节目译制业务由多个子系统相互协同配合,大大提高了节目译制效率。
蒙古语译制节目流程主要涉及视频译制网、音频制作网、收录网、主干网和中心媒资网等多个子系统。视频译制网完成译制节目视频的剪辑,稿件的听抄、翻译和审核以及成品节目的合成、审核、送播;音频制作网完成译制节目所有音频的制作,包括蒙古语配音的录制,音乐音效的制作、包装以及混音等工作;中心媒资网保存剪辑完成等待配音的半成品节目和最终的成品节目;各系统间的信息交互以及数据文件迁移由主干网完成。各子系统负责完成译制节目流程中相应节点的任务,形成有机的配合、流水线式的生产。在全台网架构下,内蒙古广播电视台译制节目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全台网节目译制流程图
译制节目的节目源主要有两个,即收录系统收录的节目和外购的节目,其中以收录的节目为主。收录系统每日进行大量节目的收录,主要以中央电视台的节目为主,包括电视剧、专题片、纪录片等。收录的节目在收录系统保存相对长的时间,由相关人员进行挑选,挑选好的节目由收录系统经过主干网迁移到视频译制网,等待译制。
译制节目的视频制作、听、抄、译等任务由视频译制网完成,系统内部署了媒体中心软件,该软件内集成了非编、听抄、翻译、审稿、初对、复对、审片等不同功能的页签,对视频译制网的各功能进行集中管理,实现统一登录认证。网管人员根据每个编辑人员的不同职责,配置系统相应的权限,使界面显示不同的页签,从而使得听、抄、译工作系统化流程化,如图2所示。
图2 媒体中心软件界面
译制节目制作时,首先要根据节目制作和播出的计划,向总编室申请节目代码。节目代码是含有播出日期、播出频道、蒙汉语、高标清标识等信息的24位编码,是全台网内送播出节目的唯一标识。成品节目绑定节目代码后可以保证送播节目的有效性和唯一性,保证能够被整备系统和播出系统有效识别。申请到节目代码后就可以开始节目的译制工作了。制作人员登录媒体中心软件新建节目工程,填写该工程包含的节目代码、标题名称、报播日期、节目类型、片长、声道、集数、创建者、文稿多项内容,其中节目代码、标题名称、节目类型为必填项,在节目制作和送播流程都会用到。由收录网迁移至视频译制网的视频素材入库后显示在网络素材页签中供所有编辑人员浏览使用。在待编剪辑页签打开非编进行节目视频制作,主要是进行简单剪辑、字幕及片头的制作替换,完成后该任务发送后台自动打包,按照高清节目4Mbps、标清节目2.5Mbps的码率合成MOV格式的参考视频,该低码流视频发送到音频网作为音频制作的参考视频,如图3所示。同时,制作完成的节目发送中心媒资进行暂存,待节目的翻译及音频制作流程完成后,回迁合成成片。由于一部电视剧翻译、配音需要很长时间来完成,通常在中心媒资保存六个月至一年。
译制节目的听抄译流程由视频译制网的文稿系统完成,如图三所示。听抄人员看着该参考视频的画面,抄写汉语台词;翻译人员把汉语台词翻译成对应的蒙语台词;翻译完成后发送到审稿环节,经过审核修改的台词发送给导演进行初对,然后发送配音演员进行复对,复对后最终的台词发送到音频网,同时导入PAD或者导出打印成纸质交与演员,录音时使用。
听抄译流程、配音流程为了方便编辑人员区分,使用节目的标题名称作为识别标识,配音时视频译制网以节目的标题名称为任务名发送参考视频到音频制作网,音频网制作完成后发回视频译制网的音频文件自动改名为该节目的标题名称,方便编辑人员查找。视频译制网填写的节目类型决定了配音时任务发送到音频网的相应的制作空间(workspace),使得对应的配音师能够接收到相应的任务。如图4所示。
图3 抄译工具的翻译模式
图4 音频制作管理系统界面
视频译制网发送的参考视频由主干网迁移到音频制作网,所有配音任务都发送到音频制作网管理员账户。管理员登陆音频制作管理系统进行任务分配,在节目管理界面把不同的任务分配给对应的配音师进行音频制作,如图5所示。
图5 音频制作管理系统分配用户界面
音频制作网是以AVID ISIS5000核心存储加AVID PROTOOLS音频工作站为基础的音频制作系统。音频制作网接收到任务后,在核心存储自动创建与任务同名文件夹,内含有视频、音频、文稿子文件夹。视频译制网发送的参考视频以及文稿台词在对应的子文件夹内,音频子文件夹下含有对白、拟音、音乐、音效和终混5个空文件夹,配音师依照自己的工作任务把制作完成的文件放在对应的文件夹内,由最终的终混人员合成成品音频。在音频节目制作过程中,对白、拟音、音乐、音效、终混等各岗位依据权限实现任务资源共享,相互密切配合,齐头并进,高效完成音频制作任务。成品音频审核通过后,登陆音频制作管理系统点击制作完成按钮,发起音频迁移流程,经过生成MD5和主干迁移后,将成品音频发回到视频译制网。
视频译制网接收到成品音频文
件后,把剪辑好的视频由中心媒资回迁至系统内与成品音频进行声画对位,合成成片,绑定好节目代码后发送审片,同时触发自动技审流程,生成技审信息供审片人员作为参考。节目通过审核后,发送整备系统,系统会把该工程打包成播出格式,由主干迁移至整备系统整理备播。
低码率文件作为参考视频在节目制作中非常重要,对于格式、编码、画面质量、文件大小都有要求,主要是考虑几方面的需要,一是在画面为中景级别镜头的情况下能够看清楚人物口型,方便演员对口型,提高配音准确率;二是考虑主干平台的迁移压力,既要满足译制节目由视频译制网向音频制作网推送效率,同时还要保证各生产网通过主干平台送播的效率;三还要考虑AVID Protools工作站格式兼容要求。经过多次反复测试,我们确定采用H.264压缩编码、MOV封装、高清节目4Mbps、标清节目2.5Mbps的格式,实际应用效果不错。
音频制作网在进行音频终混时发现录音与画面有错位现象,声音与对应画面有时有六到八帧差距。对这一问题我们也进行的深入分析和研究,主要原因与节目源有关。我台节目源主要是IP收录的卫星节目,标清文件原始编码格式为MEPG2-IBP,码流4Mbps,长GOP帧间编码,因此在节目制作过程中不能定位到准确的帧应该是属于正常现象。对于一般节目制作从画面上看应该可以接受,但是对于制作要求高的节目是不能接受的,因此精细制作的节目应该使用高码率MEPG2-I编码的格式进行制作。对于收录的MEPG2-IBP编码的素材转成MEPG2-I编码进行制作,错位情况改善效果也不明显。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译制节目基于全台网架构的新流程把视频编辑、听抄、翻译、审稿、初对、复对、配音、审片、送播、归档等流程环节完全打通,实现了节目的视频和蒙汉文稿的流程化制作。与以前相比简化了制作流程,省去了反复拷贝素材、文件等的诸多不便。该流程快捷稳定,为译制片的制作提供了非常好的平台。
责任编辑:王学敏
J905
A
2096-0751(2017)07-0020-04
武利军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 高级工程师
武雨婷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 助理工程师
审稿人:杜 中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 正高级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