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波动对老年痴呆患者的治疗效果探讨

2017-10-17 07:09谭丽阳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26期
关键词:计算力波动有效率

谭丽阳 唐 伟* 张 军 刘 敏

(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神经内科,辽宁 大连 116021)

血糖波动对老年痴呆患者的治疗效果探讨

谭丽阳 唐 伟* 张 军 刘 敏

(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神经内科,辽宁 大连 116021)

目的 探讨老年痴呆患者血糖波动对治疗效果影响。方法 就诊的50例老年痴呆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吡拉西坦片口服、诺和灵R胰岛素注射液皮下注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伏格列波糖片口服联合控制餐后血糖波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效果。结果 对照组25例中显效8例,有效6例,好转4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72.0%;观察组25例中显效14例,有效5例,好转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2.0%。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痴呆病发生与糖尿病血糖波动有关,积极控制餐后血糖波动的治疗,总有效率提高,治疗效果明显。

老年痴呆病;2型糖尿病;血糖;治疗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近年来我国老年痴呆患者的发生率明显增高。老年痴呆病已成为困扰老年人生活质量常见的疾病,本病是发生在老年期的以进行性痴呆为特征的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获得性和持续性智能障碍综合征。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记忆力障碍,失语、失用、失认,视空间能力损害,计算力障碍,表情淡漠,语言困难,人格行为改变,患者存在严重学习记忆减退和认知功能障碍。糖尿病是老年痴呆的常见病因,近年糖尿病合并老年痴呆患者的发病率也明显增高。这些现象不仅与机体血糖水平升高相关,而且与餐后血糖波动情况也密切相关。本研究探讨我院近3年收治的50例老年痴呆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积极控制餐后血糖波动对痴呆治疗效果影响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在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50例老年痴呆患者合并2型糖尿病,临床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男13例,女12例;年龄62~88岁,平均年龄(72±6)岁;病程3~6年,平均病程(4.3±0.4)年。观察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63~87岁,平均年龄为(73±5)岁;病程3~6年,平均病程(4.2±0.5)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临床表现。本组老年患者主要临床表现:记忆力减退,智能衰退,思维迟钝,情绪易怒,表情淡漠呆滞,语言困难,注意力受损,计算力下降,判断力减退,生活能力下降,步态蹒跚,行走不稳,尿便失禁等。

1.3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吡拉西坦片口服改善记忆认知功能障碍,每日3次,每次2片(0.8 g),诺和灵R胰岛素注射液三餐前皮下注射控制血糖。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积极控制餐后血糖波动,加用伏格列波糖片三餐前口服,每次1片(0.2 mg)。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5个月观察痴呆临床治疗效果。

1.4 疗效判定[1]。显效:患者主要症状消失,生活能自理,有记忆、判断和计算力,可进行社会交往。有效:患者主要症状没有全部消失,需别人辅助生活尚能自理,有一定的记忆、判断和计算力,可基本理解常识问题。好转:患者主要症状有小部分消失,生活不能自理,记忆、判断和计算力较差,病情不稳定易反复。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没有消失,且有并发症的发生。总有效率=显效+有效+好转。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应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0%,观察组总有效率高达92.0%,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老年痴呆合并糖尿病患者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3 讨 论

糖尿病与老年痴呆病发生关系密切,是老年痴呆发病的独立高危因素。已有国外学者把老年痴呆病命名为3型糖尿病。山梨醇通路激活、醛糖还原酶活性增高、蛋白非酶糖化与不可逆糖化终末产物、自由基产生过多与清除障碍、低血糖、高胰岛素血症、血脑屏障转运功能变化等使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受损,导致糖尿病性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2]。糖尿病可影响患者的认知功能,轻者有轻度认知损伤,重者可发展为老年痴呆。

2型糖尿病是以胰岛素分泌不足和胰岛素抵抗为基本病理基础,血糖稳态环境受到破坏,血糖波动幅度就明显增大。糖尿病以高血糖为临床基本特征,高血糖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以慢性持续性高血糖和血糖波动两种方式来体现[3]。血糖增高可以造成心脏肾脏眼底等周围神经的损伤,影响神经递质的蛋白表达,造成脑神经元细胞损害,导致脑结构破坏脑功能障碍改变,引起精神行为性格异常,进展为老年痴呆,最终发展为认知智能功能障碍。

血糖波动是血糖水平在高峰和低谷之间变化的不稳定状态。糖尿病血糖波动的次数和幅度增加,波动性的高血糖是糖代谢紊乱加重的征象。高血糖对糖尿病患者预后和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有着很大影响,然而研究表明血糖波动的影响也同样显著相关[4]。血糖波动可通过不同代谢途径产生的活性氧,诱导细胞内氧化应激反应,使对氧化应激敏感的细胞因子激活,通过炎性因子基因转录,介导血管内皮的损伤,导致血管收缩、白细胞黏附、血小板激活、血栓形成、血管炎症,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老年痴呆的发展。

老年痴呆糖尿病患者在家中单独使用胰岛素针剂控制血糖,可出现低血糖反应、乳酸酸中毒及酮症酸中毒等不良反应,但常常不易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往往存在胰岛素抵抗,生理剂量胰岛素已经不足以控制体内高血糖状况,导致胰岛素剂量会增高,如果联合服用伏格列波糖片,可辅助控制餐后血糖升高,减少外源性胰岛素剂量,明显减少血糖波动。伏格列波糖不会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单独使用不会引起低血糖发生,并使餐后血糖升高延迟缓慢减弱,平均血糖水平显著下降,全天血糖波动明显减少。伏格列波糖联合胰岛素针剂可使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控制良好,餐后血糖升高亦控制有效,减少血糖波动发生,使老年痴呆患者治疗预后效果明显提高。

本次临床研究表明对老年痴呆合并糖尿病患者加用伏格列波糖片控制餐后血糖波动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以积极控制餐后血糖波动可使老年痴呆患者治疗效果明显改善提高,值得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1] 张光栓,张桂芳.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痴呆病疗效观察[J].中医学报,2010,25(4):718-719.

[2] 代凤莲.胰岛素对2 型糖尿病并发老年性痴呆认知功能影响的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09,8(3):199-200.

[3] Del Prato S.In search of normoglycemia in diabetes:controlling postprandial glucose[J].Int J Obes Relat Metab Disord,2010,26(Suppl 3):S9-17.

[4] Piconi L,Quagliaro L,Assaloni R,et a1.Constant and intermittent high glucose enhances endothelial cell apoptosis through mitochondrial superoxide overproduction[J].Diabetes Metab Ras Rev,2008,22(3):198-203.

R587.1;R749.1

B

1671-8194(2017)26-0167-02

*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计算力波动有效率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有效率及死亡率分析
我的计算力
2021年麦市大幅波动概率不大
50岁以上中老年人计算力情况分析
人工智能产业背后的计算力
羊肉价回稳 后期不会大幅波动
11月汇市:波动率降低 缺乏方向
微风里优美地波动
排行榜
很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