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 扬
(本溪市金山医院,辽宁 本溪 117000)
胰岛素泵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评价
许 扬
(本溪市金山医院,辽宁 本溪 117000)
目的 探讨具体在治疗糖尿病时运用胰岛素泵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20例作为本次实验的对象;观察组60例以及对照组60例患者的分组根据为治疗糖尿病的具体方法差异。观察组:胰岛素泵治疗+给药治疗;对照组:单纯的给药治疗。通过对比不同组别患者表现出来的显著差异,以此来突显胰岛素泵具备的应用价值。结果 观察组同对照组糖尿病患者之间的差异十分显著(P<0.05)。结论 针对患有糖尿病的多数患者来讲,治疗方式选择胰岛素泵加以治疗,有助于消除不良反应以及提升患者日常生活的整体质量。
胰岛素泵;糖尿病治疗;临床效果
受到机体免疫紊乱、微生物感染或遗传等多样要素的影响,人体机体将会存在较大可能胰岛功能减退;在情况严重时,还可能表现为胰岛素抵抗的不良状况[1]。出现上述状况,根源就在于患有代谢紊乱,上述综合征可以称之为糖尿病。患者一旦患上了糖尿病,那么很可能出现多饮、多食及多尿等典型症状。如果不去予以控制,糖尿病将会导致与之相应的组织器官病变、功能减退,甚至衰竭,给患者平时的日常生活都带来了不良干扰,甚至威胁到患者生命[2]。为了探析具体在治疗糖尿病时运用胰岛素泵带来的显著效果,本文选择了我院患者作为探究对象,具体分析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20例作为本次实验对比观察对象;观察组60例以及对照组60例患者的分组根据为治疗糖尿病具体措施的不同。观察组(60例):男20例,女
40例;患者的年龄为55~67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1.25±12.83)岁;患者的疾病病程为5个月~7年,患者的平均病程为(2.23±1.4)年;对照组(60例):男35例,女25例;患者的年龄为42~60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1.53±12.72)岁;患者的疾病病程为4个月~6年,患者的平均病程为(2.03±1.21)年。观察两组糖尿病患者的基础资料,均衡性明显(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方法:针对对照组患有糖尿病的患者,选择了常见的给药方式,通过运用皮下注射的方式来注射门冬胰岛素(餐前注射)和甘精胰岛素(睡前注射)。具体在监测血糖时,分别选择了临睡前以及饭前的时间点,针对注射胰岛素的总量予以精确的调节。
1.2.2 观察组方法:针对观察组具体在开展治疗时,选择了胰岛素泵用来完成给药操作。具体来讲,同样运用皮下的连续泵入的注射方式来供应胰岛素,对于注射液则选择为生物合成性质的门冬胰岛素。在治疗的首日,确保控制于最基本的给药总量,在患者饭前的5 min确保完成皮下泵入[3]。在监控实时性血糖数值的基础上,针对每日提供的药量有必要予以相应调整,确保从根源上控制血糖。基本血糖指标为:患者最高不应超出7.0 mmol/L的空腹血糖;在饭后的2 h,应当限制于10.0 mmol/L以内的血糖。
1.3 疗效判断标准。治愈:经过胰岛素泵配合正常给药的全面治疗,患者迅速恢复了正常血糖,患者基本可以保持6.1 mmol/L以内的空腹血糖以及7.8 mmol/L以内的餐后2 h血糖;与此同时,患者不再表现为体质量明显下降、多食与多饮、多尿等不良状况;好转:通过治疗之后,患者仍表现为偏高的血糖值,然而却能有效限制自身血糖的迅速上升。同时,患者的临床症状也得到了改善;未愈:经过特定时间段的治疗后,患者表现出来的尿糖及其他症状仍没有获得根治,与之相应的血糖值也仍然偏高,通常会超过2个“+”的尿糖量。
1.4 统计学方法:临床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16.0展开所有糖尿病患者临床数据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实施t检验(以 表示);计数资料实施χ2检验(以%表示)。当P<0.05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在胰岛素泵的辅助下,临床治疗获得了突显的实效性。对于观察组而言,共有3例患者表现为显著的不良反应(2.0%),症状为低血糖;对于对照组而言,共有12例患者表现为突显的不良反应(20.0%),典型症状包括了意识障碍以及低血糖。见表1。
表1 治疗后获得的效果 [n(%)]
城乡生活水准正在迅速提高,面对新的形势,糖尿病也表现为日益频繁的发病概率[4]。由此可见,糖尿病很可能将会降低患者整体的日常生活质量;情况严重时,患者机体本身的各项功能都将衰竭,甚至威胁到生命。现阶段的调研结论已经显示:在各个年度内,患有糖尿病的患者总数正在逐步增多,目前这个比例已超出了每年1万人。由此可见,针对糖尿病患者有必要选择适当的方式来加以治疗,才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此同时也有效防控了潜在的并发症威胁[5]。
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各地具体在展开临床治疗时正在广泛运用新型的胰岛素泵措施。对于较大比例的患者来讲,运用胰岛素泵都能提供患者所需的给药量,如针对急性并发症、初期患有慢性并发症、内分泌明显失调、肢端肥大或者日常作息规律性较差的糖尿病患者都可以选择上述方式。相比于传统给药操作模式,建立于胰岛素泵基础上的糖尿病给药表现为更显著的实效性。这是由于,患者可以通过自主调控的方式来控制持续性的给药总量,确保每日都可以获得不间断的给药。在完善给药措施的同时,患者本身也表现为恢复较快的状态,因此可以迅速恢复较正常的血糖状态[6]。
因此经过全面分析可知,胰岛素泵表现为更强的给药灵活性、可靠性以及安全性。与此同时,胰岛素泵也方便了随时进行携带,通过上述给药方式就能减轻病患本身承受的痛苦,因而在根源上方便了日常性的糖尿病护理。截至目前,与胰岛素泵密切相关的临床给药措施正在逐步获得优化[7]。然而具体在推广时,仍需要密切关注各项细节操作流程,对此进行全方位的给药措施优化。
综上所述,对于患有糖尿病的多数患者,临床治疗方法选择胰岛素泵,可以显著缓解多食、多饮以及多尿等系列症状,最终成功提升了患者整体的生活质量。
[1] 马忠红,李树荣.胰岛素泵在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及护理[J].黑龙江医药,2015,28(3):686-688.
[2] 付春娟.胰岛素泵在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中的运用[J].糖尿病新世界,2015(11):67-68.
[3] 景艳莉.胰岛素泵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8(30):58-59.
[4] 高卫东,刘秀玲,张志群.动态血糖监测与胰岛素泵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效果观察及对部分指标的影响分析[J].四川医学,2013,34(9):1459-1460.
[5] 赵喜梅,雒亚梅.胰岛素泵在糖尿病治疗中的效果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23):97-98.
[6] 马淑华.浅谈胰岛素泵在糖尿病治疗中的效果及使用方法[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16):291-292.
[7] 张志丽.胰岛素泵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11(9):60.
R587.1
B
1671-8194(2017)26-01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