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可行策略探究

2017-10-15 22:42潘敬铭
报刊荟萃(下) 2017年1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策略课堂教学

潘敬铭

摘 要:语文,作为基础学科,无论从精神熏陶、审美教育,还是从思维培养、语言学角度,文学作品的阅读都有重要的地位和独特的作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集中体现。教学实践中,人文素养越来越受到重视,所谓人文素养是指人们通过认识人文科学知识有意识的进行内化和积淀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内在素养和品质,是人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理想人格、审美情趣、道德情操等质性反映,是现代文明社会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素养成分。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众多语文教师一直在潜心探索的问题是:如何让诗歌教学生动而又高效。作为文学宝库中的精华,诗歌以其文字凝练隽永、蕴藉深远、启迪哲思的特点引人驻足,徜徉于诗歌的海洋,往往给人美的享受。高中語文课本无论必修还是选修,选取大量经典诗词供学生品鉴,诗词鉴赏也是高考的必考内容。日常教学中,为了进行高效的诗歌的课堂教学,综合课程安排和学生学习实际特点总结出了具有人文精神的“诗词鉴赏三步教学法”。下面,我将以《山居秋暝》为主例阐述此种模式:

一、激情导入,知人论世

讲课的导语设计起着诱发学生学习兴趣乃至情感的作用。可以通过激情导入、渲染课堂气氛。为达到这一目标,我通常采取的方式是激情导入:

中国是个诗歌的国度,涌现出众多天才的诗人,而欣赏诗歌的过程正是品味诗歌美得过程,李白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有其豪放飘逸,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有其沉郁顿挫。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王维的山水田园名篇——《山居秋暝》,感受他诗中有画的特点。

所谓知人论世就是在了解作者所处的生活环境,探究他的生平事迹,从而初步把握作者的精神世界。正如读李白有其豪放飘逸,“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杜甫有其沉郁顿挫,“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王维有其诗中有画“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转黄鹂。”诗人不同,诗风各异,此则为其一。又如李清照前期,“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体现的少女情怀,后期“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散发的则是愁怨深深,同一个诗人,不同阶段风格也不相同,此则为其二。还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王昌龄,与“塞上长城空自许,鏡中衰鬓已先斑”抑郁终生愤懑抱憾的陆游,背景时代不同造成差异,此则为其三。通过知人论世,不仅能巩固落实文学常识,还可以拓展作家的生平事迹,突出其人品、学品,使之成为学生写作的重要素材。

二、品读意象,升华情感

明确教学目标,让学生有个清晰的课堂整体思路,随着教学的进行明确指出重点。关于教学重点,我会根据课文单元设置教学重点,并且根据每篇文章的异同制定相应的课程目标。以诗歌教学为例,需要掌握的有作家背景、背诵默写、情感态度、重要概念等,我在中间择取了“意象”这一重要概念。单元教学主要围绕“意象”展开,理解作品表达情感,便可以透过诗歌的意象、意境来突破,通过抓取典型意象,理解诗文表达的意味。所谓“意”是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所谓“境”是诗人在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如《山居秋暝》中仅“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一联就出现了“明月”、“松”、“清泉”、“石”等意象,通过对典型意象“松”、“清泉”的分析,作者高洁的志趣就显现出来了。

在文本分析的基础上应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深刻的为人之道。它启迪了我们的智慧,指导了我们的人生,熏陶了我们的修养气质。这对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大有裨益!

三、感知诗美,课堂反馈

学习诗歌的过程不仅仅是学习意象、学习作家背景、学会背诵的简单流程,而是从中感悟文学的奇妙旅程,包括语言、情感等多方面的美。体味美的过程,既可以让学生通过写学习心得的形式反馈,如《山居秋暝》中,“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先闻“竹喧”,后见“浣女”,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其意蕴如水中盐、蜜中花,无痕有味、体匿性存!本节课的讲解我将采取吟诵的方式,运用新颖的手段,让学生感受诗文的美,培养学生对待传统文化的兴趣,让学生发自内心的渴求更多的知识。

及时的课堂反馈是必要的,这个过程是对整节课的验收和反馈,对于诗歌的教学反馈的方式,可分为当堂背诵和课堂学案两种方式。所谓当堂背诵,是根据老师提供的关键字或意象串联全篇文章,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原理,让学生当堂记忆,既牢固又能减轻课下背诵的压力,可谓一举多得。讲完《山居秋暝》,学生根据板书罗列的意象“山”、“雨”、“明月”、“松”,回想讲授过的动静、色彩的画面,学生便能通顺的背诵。而学案的方式就是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学生需要掌握的习题,让学生再次了解课堂讲授的重点难点,发现自身的问题,以便更准确的定位自己对此部分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山居秋暝》为例,可以设计文本表达作者何种思想的问题,如“首诗描绘山中秋日傍晚的自然风景,表现出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人文素养精神犹如一根红线,一直贯穿于人类文化发展的始终,它标志着人类的成长和进步。当代人精神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人与自然,人要保护自然、保护环境;二是人与社会,人要注意社会群体长远利益,强调个人责任;三是人与人,人要相互合作,同情弱者;四是人格发展,要知、情、意平衡发展。据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种情意发展过程,注意情感充实、情意加深和兴趣培养,经强调直觉,意志等理性因素和心理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着重人文素养培养的学生应该是积极进取、敢于创新、敢于标新立异、具有个性、富有自己独特见解和思想的学生;应该是善于和人相处,善于和人合作,有着和谐的人际关系,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应该是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善于学习、勤于思考、有丰富的想象力,并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善于赢得最高学习效率的人;应该是自信自强,永不放弃,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永不低头,充满旺盛斗志和乐观精神的人。语文教学要充分注意教学与人文的密切联系,发扬教学的人文精神,要重视语文教学中人的因素,重视语文教学中的非智力因素,努力发掘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因素,积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教学的兴趣和情感,培养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品质,要把人文精神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之中,实现语文教学与人文教育的有机整合。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素质的提高。

以上是我在日常教学中关于诗词教学的一点儿心得,如何上好诗词鉴赏课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期待今后在诗词教学的实践中能够博采众长,磨砺出新,不断提高课堂效率。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策略课堂教学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Passage Four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