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雅云
摘 要:语文教育是一种爱的教育,是一种文明的洗礼,是一种精神的陶冶,是对生活的感悟。我们要打破狭隘的陈旧观念,以全面完整的大语文教育观念来正视语文学科的定位与发展。语文教育是一种个性化的教育,而绝非是功利的僵硬的工具。
关键词:科学定位;发展创新;大胆质疑;独立思考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强化学生人文性的自我扩充。
一、明确教学理念
首先我们要明确语文教学的理念,那就是建立语文学科理论,求真;探索语文学科体系,求实;建议总结过去改革的经验教训,与实践相结合。 实施语文教学的创新教育,需要我们把培养创新性人才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目的,即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但要重视字词句篇的训练和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更要注重激励学生创新的精神,发展创新的能力。
二、勇于创新,增强教学的参与性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继承前人开拓的语文教学改革事业,倡导科学研究精神,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不懈的努力。
现行的语文课程改革要求改变实施过程中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使得理性的学校课程失去存在的依据,使学校课程成为一种教育文化。与以往的课程只关注结论性知识及其掌握效率不同,新课程更加关注学生对文化的探究与理解,视过程等于结果、重于结果。因而,它不再是一种建立在传统认识论原则基础上的封闭的、结论性的知识体系,而是一种建构性的、探究性的文化。
以往我们往往认为课程资源开发主要是专家特别是课程编写者的工作。其实专家们开发课程的优势往往体现在内在的学术价值上,但要课程反映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和学生的差异性与多样性,往往是、鼓励大胆质疑,勇于探究,增强教学的参与性。
俗话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大胆质疑,勇于创新,是培养学生创新观念和创新能力的基础。教师不仅应该传授语文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更应该注重让学生形成独立思考和学习的兴趣、能力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教学中,除了让学生知道“是什么”之外,還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是这样”、“还能够是什么”等,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发表独特的见解。对于教师的分析和有关观点,应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看法,不需要也不必强求一致,禁锢学生的思维。对于学生的质疑问难、敢于表达自己观点的做法,教师要进行积极评价,或表扬,或鼓励,使之有一种成就感。
当然,教师要加强学法指导,教给学生质疑探究的方法,通过收集课内外材料、倾听、观察、对比等手段,自主地进行探究,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教学的参与性。
《语文课程标准》认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造力的,应尽可能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对于语文课程如何反映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和不同学生的需求,学校和教师应该具有更大的发言权。都是必须转换角色,变革教学行为方式:不能仅仅充当课程的礼教实施者,也要主动地去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教师不能眼睛只看着课堂以外,面对学生的全部生活;教师要有创造性的去开发和利用一切有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资源,把课程资源当作实现新的课程目标的中介,充分发挥其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作用。
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语文教育者的职责不仅是传授知识,更主要的是让受教育者学会独立的思考。语文课堂对文章条分缕析,学生忙得不亦乐乎,教师们基本上生活在“教参”的世界里,学生生活在“别人”的见解里,没有自我学习的乐趣,没有自我独立的思想。本学期在课堂设计上尽量跳出“字词句段和中心思想”传统的课文分析,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重在引导学习,指导学法,而不是越俎代庖,授人以鱼,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调动,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上来。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讨论课文内容,在讨论中相互学习,在讨论中增加言语实践的机会,在讨论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这样,学生摆脱了机械、被动的听课方式,使学生明确如何从多角度出发理解课文的意义,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和质量。
学生的求知是一个渐进而漫长的过程,需要耐心地启发,循序渐进;更需要因材施教,注意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每一个学生有不同的个性,有不同的学习方式。要指导学生发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允许学生用自己喜爱的学习方式接受新知,不加以过分的限制与约束。听课时怎样坐,怎样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他们能身心愉快地接受新知识,进行思考与学习。 教育,不是在塑造千万个“我”,而是在创造千万个“他”。社会不需要缺乏个性、人云亦云的人,需要的是有思想,有创造性,有魄力的无数有个性的人。
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艰巨的过程,不可能立竿见影,一蹴而就。需要我们整个社会付出坚持不懈的努力。课改中出现的问题是难免存在的,我们不能因噎废食,也不能听之任之,我们应正视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不断完善,准确把握好课改的质和度,语文教学一定会迎来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二十一世紀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知识的进步和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千秋基业,教育为本,只有不断地培养自主创新的人才,我们的民族才能雄立于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