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宇
摘 要:在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工作应研究探索适应新环境并不断发展的途径。文章通过分析互联网背景下地方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机遇,提出了地方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以及如何有效地开展信息服务的具体措施,供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地方文献;信息资源;数据库;检索;咨询体系
地方文献信息资源是反映特定区域政治、经济、科教文史的知识宝库和信息源,也是我們创造新文化、加快经济发展、促进社会文化进步不可缺少的信息资源,对地方经济与文化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之下,其建设应紧跟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步伐,融入相应的先进的技术理念,提高建设水平,从而有力发挥自身特色,推动相应服务工作的高效开展。
1互联网背景下地方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机遇
1.1为获取地方文献信息资源创造更加广泛和灵活的渠道
互联网时代,图书馆馆藏资源的获取方式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传统的交换、订购、接受呈缴等方式继续发挥作用,同时入网、租用、联机使用、免费获取等方式也逐渐流行。此外,图书馆文献信息的采购和获取渠道也更加丰富,可以直接在互联网上完成相应的订购和采访工作,从而更加高效快捷地完成部分文献的采购任务。同时,地方文献信息中心还能够在网络上征集信息、发布采访信息等,从而更广泛地参与到社会交流活动中。通过对互联网技术的有效运用,地方文献中心发布消息的途径更加丰富,也更有利于保护分散的地方文献信息,并传递给更多的用户,从而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文献保护搜集渠道。
1.2推动地方文献信息资源馆藏的数字化建设
互联网在为地方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带来重大机遇的同时,也造成了成本和费用增加,如采集费用大幅增长。同时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嵌入使用以及文献收藏的分散化和无序化等也带来了很大挑战。这些因素直接促成各地方图书馆在信息资源的积累和建设方式上进行变革,加强沟通和协作,形成对文献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对于各地方图书馆而言,既无必要也不可能建立涵盖一切的地方文献信息资源库,只有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图书馆网上信息资源,在内容的新颖性、独创性上做好功夫,才能够打造具有真正文献价值的信息资源思。为此,各个地方图书馆必须致力于馆藏资源的数字化建设,在充分利用本馆现有文献资源和状态的前提下,根据典藏特色和用户需求利用网络优势和其他图书馆做好协调,形成多馆有效配合的局面,从而实现对馆藏文献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促进整体文献保障水平的全面提升。
2互联网背景下地方文献信息资源建设
2.1以馆藏资源为基准构建地方文献信息目录数据库
互联网环境下的地方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必须将实现已有馆藏文献资源的数字化作为首要任务,从而在丰富网上信息存量的前提下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信息产品,为构建地方文献网络系统创造必要的数据源。地方文献几乎涵盖了包括地方自然科学、人文历史、科技发展、经济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就是描述地方的一部大百科全书。地方文献来源广泛,形式多样,其中著述形式就有专著、方志、地图、族谱、期刊、专利文献、科技报告、会议记录、学位论文等,反映了不同时代的发展特色。针对这些来源不同、形式不同、著述形式不同的原始文献信息数据,构建地方文献信息目录数据库的第一步就是以相匹配的电子记录将这些原始数据编排成可以联机共享的目录数据库,然后上传到互联网上,互联网用户在浏览本馆网络主页时即可以免费浏览和使用,这样用户就可以明悉不同地方图书馆的馆藏文献信息,从而为实现信息资源共享、馆际互借打下坚实基础。当前,我国很多地方图书馆已经成功实现了目录数据库的建设,并且也完成了相应的网络转换工作。
2.2.推动地方文献资源专题数据库建设
文献资源的高效共享是以文献资源传播的网络化为前提的,也从客观上反映了地方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水平。尤其是在互联网信息时代,地方文献的呈现形式更加丰富,在以书籍形式出现的同时,更多地出现在各类报刊、会议文件中,部分甚至出现在形式丰富的商业宣传品中。地方文献资源必须具备足够快的传播速度以及丰富的吸引力,才能够实现向社会的有效传播。因此,除了構建地方文献信息目录数据库外,还应该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将学术价值高、利用率高的地方文献资源转化为可以通过网络技术进行检索的数据,也就是说,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地方文献专题全文数据库,最有效地挖掘和利用馆藏的特色文献资源,为用户提供更加有针对性的信息服务。目前,部分省市的地方图书馆已经进行了建设专题数据库的尝试,如广东中山图书馆充分发挥自身信息资源的特色优势,建设了广东名人大词典、孙中山全文库、广东民俗大观等专题数据库。地方文献专题数据库是地方图书馆发展自身特色,利用馆藏资源的有效方式,也是互联网时代地方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一个重要方向。
2.3运用多媒体资源构建地方文献数据库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资源的载体不断创新,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纸质载体,各种非书籍形式的信息资源在快速增加,录像带、录音带、胶片、幻灯片、光盘等已经成为信息资源的有效载体。这部分非书籍形式的信息资料不仅涵盖了丰富的内容,且对它们的检索和使用并不繁琐。但是图书馆出于保护这些地方文献信息资料的考虑,一般不会向外借阅,读者对这些资料的使用必须在图书馆内完成,从而为信息资源的流通和共享设置了较大障碍。但是,在互联网时代,通过计算机技术可以实现非书籍资料的数字化,通过对视频、音频、文字、图像等资料的数字化处理,将馆藏地方文献信息资源转化成可以通过电脑使用的数字化资料,上传至网络服务器上,通过多媒体技术建成地方文献多媒体数据库,实现各类资料的网上阅览和视听。多媒体数据库的建设既有力地保护了非书籍形式的地方文献信息资源,也为用户提供了极大便利,从而有效地缓解了这部分资料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的保管与使用矛盾的问题。如上海图书馆就利用计算机技术将馆藏的音乐、戏曲、歌曲等建成多媒体数据库,并提供数字馆点曲台的特色服务,从而为用户使用这部分资料提供了极大便利。
3地方文献信息资源信息化服务方式
3.1完善网络地方文献数据库自助检索通道
通过互联网检索数据库或者跨库检索数据库是數字图书馆必须为用户提供的自助服务形式,当前,部分图书馆已经建立起了比较高效的图书馆书目检索库。录音制品、光盘、磁盘、缩微品、印刷型书籍等品种众多的地方文献资料,都有必要不断完善联机目录数据库。这样,用户就可以通过互联网较为全面地了解馆藏文献信息,使得地方文献信息资源共享迈出坚实一步。这样的书目型文献数据库主要是从文献作者、名称、出版时间、出版者等外部特征反馈文献信息,用户可以通过这些信息完成对文献的自主检索和查找。在构建目录数据库的同时,地方文献部门也在多媒体数据库和地方文献专题数据库建设中融入互联网技术。多媒体数据库的建设是有力保护非书籍形式地方文献资源的重要举措,也是方便用户自主检索和查找的有效途径,有效缓解了非书籍形式文献资料长期存在的保管和使用间的矛盾。
3.2提供地方文献网上咨询体系特色服务
为了打造更优质的信息化服务体系,除了不断完善用户自主检索通道外,还应积极推动网上咨询体系的建设。当前,我国很多公共图书馆已经开展了这方面的尝试工作,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它们通过引入FAQ方式、电子邮件等探索网上咨询服务体系。部分图书馆还在积极探索在线咨询服务体系的构建,通过BBS形式探索互动式的咨询服务体系,从而极大地提升了用户咨询服务的效率。在构建联合参考咨询服务体系时,必须充分发挥网上参考咨询体系的主体优势,通过对互联网传播技术的高效利用,图书馆可以打造咨询服务的高效平台,为用户和馆员的及时沟通交流创造高效平台。
4结束语
总之,互联网技术给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工作和信息服务方式带来了新的变化。为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以及适应时代的要求,文章探讨了地方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新途径,提出了文献信息化服务的方式措施,以助力于地方文献资源信息的建设工作、推动相应服务工作的高效开展,形成顺应互联网技术的特色信息服务模式。
參考文献
[1]戴成英.从地方文献建设到信息资源建设的优化实践[J].文化学刊,2015(7):169-170.
[2]宋川.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研究——以长春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学研究,2013(10):5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