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韡頔 于欢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情况下,人们对精神世界的追求愈发强烈,国家和社会需要越来越多的艺术人才丰富人民的精神需求。培养声乐演唱人才在音乐艺术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是,过去旧的声乐教学模式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创新型艺术人才的培养与发展,因此,改革旧的教学模式,培养多元化复合型声乐表演人才迫在眉睫。本文希望通过对传统声乐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寻找出一条适合新型声乐人才的教学模式,旨在满足培养出更多符合当代社会多元化、复合型声乐艺术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改革;创新;多元化;复合式;教学;理论;实践“三位一体”
【中图分类号】J604 【文献标识码】A
多年来,我国的声乐教育一直延续一种“精英式”教学模式,专业性有余而授业性不足,这种授课模式有很多明显的不足,培养出的声乐艺术人才难以满足旺盛的社会需求,授课内容,授课方式等方面,选取的教材单一,相关艺术专业之间交流合作力度较小,使得学校现有资源不能充分利用,旧的教学模式培养出的学生往往只具备专业技能,“会唱不会教”“会教不会演”理论和实践不能相结合等现状。针对目前声乐教学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声乐教学形式的改革及创新刻不容缓。
一、 我国高等艺术院校声乐教学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声乐课程作为高等艺术类院校的一门必修课,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为教师学生一对一的小课制,教师根据每一位学生的音域,音色,歌唱能力,演唱风格等特点为学生进行授课。这种教学模式可以使教师清楚的了解学生演唱水平、适合演唱曲目的风格,直接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指导,对能力较高的学生加以提高;对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予以具体帮扶及训练。这种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常常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课堂和琴房,教师过分注重对学生的声音和演唱技巧的教学,并不十分重视学生心理状况,艺术修养,所唱作品的时代背景和创作环境,以及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忽略了对学生舞台实践的培养。经常出现上课时演唱较好的歌曲,在观摩演出或考试时却往往發挥失常,甚至会出现课堂中从未出现过的问题,如:声音干瘪、气息颤抖、破音、甚至失声等现象,不仅成绩受到影响,还严重打击学生对声乐学习的热情,出现考试恐惧症等现象。面对上述种种弊病,我们必须加快创新型声乐教学模式的改革步伐。
二、 创新型声乐教学模式的实践与发展
声乐作为一门艺术,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它已不仅是简单的乐理知识和演唱技巧,更是以底蕴深厚的文化为基石,我们需要不断更新声乐教学理念,通过与各人文学科甚至自然学科的交流融合,实现其传达情感,表现社会现实的目的。所谓新的教学模式,就是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继承“精英式”教学中对学生演唱技巧和能力的培养,着力加强学科间交流合作,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素养,个性发展,審美能力,心理素质和舞台实践的训练.。培养出专业绩能显著、能歌会舞、精通合唱指挥、节目编排、有一定文化素养的、理论和技能兼优的多能型复合人才。同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践基地的建设,才能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多元化的创新型教学模式
习近平强调:“我国文艺的创作和发展迎来了新的春天,同时也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存在着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精品之所以“精”就在于其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文艺工作者要志存高远,随着时代生活创新,以自己的艺术个性进行创新。在声乐教学实践中,创新教学模式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突出学生个性发展的培养
声乐表演是通过表演者精湛的演唱技巧和富于感染力的舞台表演,传达作品内涵情感的艺术形式。拥有和一般艺术形式共有的美感。由于声乐表演者的不同,对歌曲内涵情感理解认知的层面的角度不同,致使声乐艺术有其独特之处。就如一句名言所说的:“一千个人读莎士比亚,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声乐教学而言,应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加强对学生个性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造性思维的开发。引导学生通过对演唱歌曲的再创作,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声乐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对音乐内涵正确理解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提炼出演唱作品的主题思想,在遵循作品原创作意愿的基础上重新构思,对演唱曲目进行二度创作。这就要求演唱者不仅要熟练的掌握所要演唱的歌曲,而且对歌曲有比较独特的感受。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有效疏导,按照学生的音色特性,语言特性,演唱风格等制定出最适合学生进行舞台表演的作品。把学生的个性及其对作品的独到理解,用自己熟悉适用的演唱风格表现出来。
(二) 重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爱尔兰剧作家萧伯纳有句名言:“凡是有自信心的人,可以化平庸为神奇,化渺小为伟大。”强大的自信心和心理素质能够使我们的演唱更加自如,舞台表现更具感染力,增强声乐学习的积极性。自信心也是一把双刃剑,过度自信就会变成自负,听不进他人的意见和建议,长期以往必然导致故步自封,不利于声乐学习与演唱。学生的心理素得到提高后,就能够成为声乐演唱的主宰者,过硬的演唱功底和更具感染力的表演更能直击观众的心灵,这样的演唱将不仅是音乐技巧的展示,更是传达真善美情感的艺术。
(三)提高音乐审美和声乐鉴赏能力
音乐具有独特的美学特征,学生应首先学会审美,只有具有较好的审美能力,才能真正理解并把握这门艺术,德国作曲家舒曼指出:“发展听觉是最重要的事情,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依赖于听觉,要早点学会辨别调性和个别的音”。“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欣赏声乐作品离不开听觉。作为声乐教师,应该把这种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着重培养学生对声乐作品的理解能力,感知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和想要表达的情绪。师生共同探讨声乐艺术的审美特点,体验声乐作品的情感表达。要摒弃传统教学中过分强调演唱大作品和过于追求高难度的发声技巧,要求学生在发声共鸣等演唱技巧上达到某种高度。不可一味地“灌输”学习。只有真正了解作品美感的歌唱,才能最直接的进入观众的情感世界,深深打动欣赏者的心灵。在师生互动学习的过程中,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激发联想和想象力,让学生体验“什么声音是美的”。
(四)加强学生综合文化素质的培养
声乐作为音乐艺术中的佼佼者,不仅拥有其他艺术学科表现人类社会现实,传达情感的一般特性,还与各人文学科以及自然学科都有相通之处。一直以来,人们认为声乐只是乐理知识与演唱技巧的简单叠加,在舞台上演唱出来的表演艺术。实则声乐艺术更是以文化为依托,与历史时代紧密相关,运用演唱和舞台表演,传达作品内涵与主题思想,具有深厚底蕴的艺术形式。声乐如同是有旋律的诗文,理解一首声乐作品,不仅要了解作品的创作时代和文化背景以及作曲家是在什么条件下进行创作,还要充分认识作品的独特性和”美”的因素。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学习中国和西方的音乐发展史,民族音乐概论,音乐心理学,音乐美学等学科,更要将这些学科知识充分并灵活的与声乐演唱技巧,乐理知识,曲式分析等科目相融合。声乐学习者必须很好的将文化内涵用声乐演唱的形式呈献给观众,才能演绎出全面深刻的声乐作品。
(五) 努力培养学生个性的发展
声乐表演是通过表演者精湛的演唱技巧和富于感染力的舞台表演,传达作品内涵情感的艺术形式。就声乐教学而言,应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加强对学生个性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开发。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强调“因材施教”这一理念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艺术讲究个性,声乐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对音乐内涵正确理解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提炼出演唱作品的主题思想,在遵循作品原创作意愿的基础上重新构思,对演唱曲目进行二度创作。这就要求演唱者不仅要熟练的掌握所要演唱的歌曲,而且要自己对歌曲有比较独特的感受。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有效疏导,按照学生的音色特性,语言特性,演唱风格等制定出最適合学生进行舞台表演的作品。对于传统教学模式中,过分追求大作品,歌剧选段,对学生演唱曲目“一刀切”,学生完全按照教师意愿进行演唱的方式加以改革。在教学过程中,师生民主平等的进行学术研究,把学生的个性及其对声乐作品内涵,感情的独到理解,个性化的表达和对演唱技巧的把握等巧妙结合。师生共同探究出一条在不违背作品原意的基础上,充分体现学生个性的表演形式,使学生获得更大的进步。
(六)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化教学手段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声乐教学领域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利用电子数码器材把教学内容直观快捷的呈现在学生面前,通过视感觉给学生最直观的感性认识,录音设备让学生可以亲耳听到自己训练及演唱的声音,亲眼看到声音的波形变化。教师再配以通俗易懂和生动形象的语言讲解,把深奥抽象的声乐理论简单化,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并掌握。教师还可以通过现代化的媒体平台,有目的的引入特定场景和不同主题风格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主角”意识,能够更加快速的进入角色,理解作品风格和表达的情感。学生还可以根据上课的录音、录像,针对性的练习,对照视频中存在的问题着力改进。使声乐教学不仅局限于课堂和琴房,提高声乐教学效率,有利于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加强学生独立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七)着力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加速创新性声乐教学模式的推广,要求我们的教师队伍也要做出相应的改革,声乐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学生一起探讨学习,同时加强自我声乐素养的提高,始终走在声乐艺术的前沿。我院在教师队伍的培养方面做出了以下尝试:
组建师资队伍,可聘请长影或吉林歌舞剧团的专业演员与我院声乐教师组成教学小组,充实我院师资及教学力量。
建设“院团结合”的实践基地,实现优秀艺术资源的强强联手与整合,为师生提供艺术实践的舞台。
教学成果展演,演出院团师生共同参演的合唱、音乐剧、歌剧和一些具有东北特色的二人转、地方话剧、歌舞剧等。
四、实现理论、教学、实践“三位一体”的结合
声乐作为表演艺术,与舞台的结合密不可分,无论歌唱家或是声乐学习、爱好者,对作品的再创作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优秀歌唱家的表演才能都是在舞台实践中反复锻炼,摸索、总结中逐渐成熟起来的,在声乐专业教学中要贯彻教学与理论、实践“三位一体”相结合的原则。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科学的声乐理论知识,要根据学生的声音特性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歌唱训练方法,同时结合教师自身舞台艺术实践和优秀歌唱家的舞台表演进行教学。我们应当把舞台表演和艺术实践活动融入到教学内容中,积极鼓励并为学生创造参加艺术实践条件,随着声乐表演者舞台经验的不断积累,只有通过实践不断提高艺术修养和演唱技巧,才能以成熟的心态去面对不同风格的作品,适应复杂多变的演唱环境。
今天的声乐教育工作,需要培养复合型声乐人才,“掌握一种技巧是不够的”。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我们要把培养“以声乐专业为中心,向外辐射音乐类型的多种音乐技能共存”的复合型声乐人才作为工作中的重要目标,努力为国家和人民培养更多符合时代要求的优秀声乐人才。
注:本论文受《声乐表演专业数字化录音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项目和《声乐表演专业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項目的资助(GH145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