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传统音乐文化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国的历史与辉煌。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每况愈下,普及传统音乐教育就成了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们要研究传统音乐进中小学课堂的现状,明白其必要性,以及分析清楚它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提出合适、有效的举措,让传统音乐得到更好的普及和传承。
【关键词】传统音乐;中小学课堂;普及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河南省舞阳县贾湖新石器时代遗址中骨笛的出现,把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向前推进了好几千年,中国传统音乐从那时起就在世界的舞台上拉开了帷幕。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传统音乐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让世界为之赞叹,让国人为之骄傲!然而,时光流转,时代变迁,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交融碰撞,西方现代音乐渐渐地在我国的音乐文化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传统音乐似乎被遗忘在尘封的角落。因此,在文化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如何让中国传统音乐续写往日的辉煌,就成了我们应该深思的問题。或许,从娃娃抓起,从小学开始普及是我们传承、发展、创新中国传统音乐的一个重要途径。
中国传统音乐是指中国人运用本民族固有方法、采取本民族固有形式创造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态特征的音乐,不仅包括在历史上产生、流传至今的古代作品,还包括当代作品。
一、当前国内对中国传统音乐进中小学音乐课堂的研究现状
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召开的“全国第六届国民音乐教育改革研讨会”上提出的“以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开始,结合加强对学生的审美教育这一原则,传统音乐就渐渐地在中小学中普及开来。
(一)学术层面的探讨
在“中国知网(CNKI)”以“中国传统音乐教育和中小学音乐课堂”为主题词检索时发现,相关论文有很多。大多数是在讨论传统音乐进中小学存在的重要性、问题、解决方法。其中,有几篇比较有代表性,于涵《中国传统音乐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及发展》、贺青《浅议民间音乐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何璐《多元文化语境下中国传统音乐教学案例探析》等,这些论文对我们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二)实践性研究
本土音乐进课堂是各地践行传统音乐在中小学普及工作的第一步或首要选择,如云南民歌、葫芦丝进中小学课堂、福建省的泉州、厦门、莆田等地南音进中小学课堂等,这种形式已经在全国很多地方实施并取得成功。还有,倡导、改革传统音乐进中小学课堂的各种学术会议也办的有声有色,例如,全国中小学教师培训品牌“千课万人”等。更值得一提的是,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博导杜亚雄老师到一所小学教传统音乐,虽然目前这种情况仅此一例,但是笔者认为这给全国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做了表率作用,教師观念的转变和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引导作用是传统音乐在中小学课堂上成功实施的关键。今年两会上提出的“将音乐、美术考试纳入中考”政策也将在秋季学期率先在江苏省实行,这是保证传统音乐进中小学课堂的强有利措施。
总的看来,中国传统音乐进中小学课堂已经初具成效,不过,我们还是要继续研究和不断实践。
二、中国传统音乐进中小学音乐课堂的必要性
(一)国际竞争的迫切要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当国与国之间的经济竞争达到一定程度时,文化的竞争就日益凸显出来,比如韩流、出国旅游热、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等,这最终都是教育的竞争。要想中华民族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把我们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很多场合谈到了中国传统文化,强调要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和谐共存的国家,各民族都有自己积淀千年的文化精华和智慧,我们只有认同和尊崇自身文化价值,对文化的生命力持有坚定信心,这样文化才有源源不竭的发展动力,中国人才更有底气。音乐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因子中流传时间最长、受众面最广、最易于传播的艺术形式。在许多自然民族中,各种音乐文化意象还承载着其自身的宗教信仰、文化传统、民间习俗、社交礼仪和生活常识等,它们在音乐中一代代地流传下来。因此,在中小学普及传统音乐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和迫切要求。
(二)中小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的需要
当前,我国大力倡导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具体内容中提到要具备人文底蕴。青少年时期是人生观、价值观、道德伦理观逐渐形成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教育的优劣往往可以决定人一生的道路与事业的成败,所以,让青少年从一开始就接受到传统文化中最优秀、最经典的东西,会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提高其整体的素质,为日后成才奠定基础。做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音乐对于孩子的发展作用更是不言而喻,习得传统音乐是中小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
(三)传承的需要
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方式向来都是师徒之间的口传心授,被称为活体传承。然而,随着社会和科技的进步,以及知识的更新速度,低效率、小规模的口耳相传模式已经满足不了大众对于音乐学习的渴求,同样,也会限制中国传统音乐的对外传播。那么,想要为中国的传统音乐寻找数量更多、面积更广的学习人和传承人,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群体应该是最合适的了。传统音乐在它们之中普及,就相当于普及到了祖国未来的每一个人身上。9年、每年将近34节音乐课,为传统音乐的推广、普及与学习提供了充裕的时间,这还不包括部分学生读高中的三年。学生所使用的相应教材,对传统音乐相关资料的保存也有很大的作用。
三、中国传统音乐进中小学音乐课堂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
虽然国家在对教育体制进行大力改革,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也有了新的要求:“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但是,传统的教育体制已经根深蒂固,暂且不提新教育体制对学校课程的设置和相关设备的配备要求,因为随着国家经济的繁荣,这些都会得到解决。但是对老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手段,以及学生接收知识的方式所提出的更高层次的要求,使得它们很难在短时间内做出改变,或者为了不必要的麻烦,只走形式,这依旧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因此,仅仅是“上面的、表面的”体制改革,并不触及其本质,只是隔靴搔痒。
(二)教材中传统音乐教学内容的缺失
综观各位前辈老师的研究,没有一套具体的、适用的教材是传统音乐在课堂上步履维艰的原因之一。老师上课没有一定的实施标准,在内容的选择上不符合各个年级学生的特点,也没有相应的评估标准,大多都是以唱为主,得其形而未得其神,有的可能所得之形也未必是之根本,这种教学只能是一种试验。还有,在音乐课程有了新标准之后,音乐教科书虽做了改变,在里面加入了传统音乐的相关知识和曲目,但是,只涉及到传统音乐的一小部分,无重点、不全面、不系统。所以,标准、适用的教材是传统音乐进课堂最基本的保证和迫切需求。
(三)教师队伍力量薄弱
中国传统音乐体系非常庞大,对于承担着在中小学音乐课堂上的传统音乐教学工作的基层教师,有着很高的要求。大多数中小学音乐教师毕业于各大高等师范类院校,但由于高师学校本身的局限性,学生缺少对传统音乐的深度理解和体验,导致学生能力不足,影响其毕业后的教学工作。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如果老师的业务水平不足,必然会阻碍传统音乐在中小学课堂的普及和传播。再者,一般的中小学校里只有一两个音乐老师,不同的年级,有不同的上课内容,备课数量和质量对于老师也是一个挑战。
(四)未树立传统音乐文化价值观
笔者认为,最根本的问题是传统音乐文化价值观的缺乏。价值观是基于人的一定的思维感官之上而作出的认知、理解、判断或抉择,也就是人认定事物、辩定是非的一种思维取向,从而体现出人、事物一定的价值或作用。我们国家从上个世纪80年代就一直在倡导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传统音乐也进入了中小学课堂。但是反观多年之后的今天,发现传统音乐依旧曲高和寡,在人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其传承依旧是个大问题。归根结底,其实是人们没有树立正确的传统音乐文化价值观,价值观对动机有导向作用,同时也反映出人们的认知和需求状况。在人们的思想意识中对传统音乐不重视不需要,甚至有偏见,怎么可能去学習、传承它呢。价值观念的转变是个循序渐近的过程,老师、学生都要慢慢做出改变。
四、中国传统音乐进中小学音乐课堂的举措
(一)建立一个长效的传统音乐教育机制
中国传统音乐进中小学课堂是一个功在当代,历在千秋的系统工程。音乐教育不在于传授多少高深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音乐素养和音乐技能的培养与掌握,使学生了解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音乐素养和技能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培养出来的,也不是个别地区、个别学校、个别师生努力就可以达到我们所期望的结果,这是一个全国范围内的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一个长期有效的体制来引导、保障老师和学生的学习。同时,要把传统音乐当做中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目标,而不是教学实验,加强老师和学生对传统音乐学习的重视。
(二)編写一套标准化的教材
在中国的教育条件和教育环境中,一套符合新课程标准的由浅入深的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依据和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要文本。所以,教材中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编写是否科学、是否符合各阶段学生的特点,是传统音乐在中小学课堂上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之一。当然,中国传统音乐的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如何选编教材内容也是我们的一大难题。那么,我们可不可以在符合音乐课程新标准和时代发展的基础上,用编写语文或数学课本的方式来编写音乐课本,把中国传统音乐最基本的知识点,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进行由浅入深的编写,并适当的列举一些相对应的作品,使得每册课本中的知识点有衔接,级级递进,进行系统的教学和学习。
(三)加大对师资队伍的培养,价值观念的转变从老师开始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参与者、实施者和推动者,近年来,虽然在课堂教学的改革中逐渐突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但是,老师依旧担任着引导学生的重要角色,老师的传统音乐价值观树立起来了,学生就会受其影响,慢慢改变。因此,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业务能力要强。现在,中小学生的传统音乐知识基础薄弱,日常生活中也缺少传统音乐氛围的熏陶,加上一些流行音乐对他们的影响,致使他们有时会不愿意去学习传统音乐。这时,就需要音乐老师创设适宜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方法去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式学习和音乐欣赏,来增强学生对传统音乐的认同感、体验感和接受度;二是教师的传统音乐知识要扎实。这是作为一名老师最基本的要求,课堂上需要老师先给学生进行示范,然后再教唱学生,并进行互动,以此达到一种理想的教学效果,做到“让所有学生广泛学习,感兴趣的学生重点培养”。
(四)把传统音乐文化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的外部环境中
在信息化的社会中,对传统音乐进行适度宣传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是新媒体、明星效应的利用。我们可以在电视上循环播放关于传统音乐文化的小短片。也可以让一些有号召力的明星拍公益短片来进行宣传。或利用学校的广播系统,课余时间播放一些传统音乐;学校的宣传栏、黑板报,可以分期的介绍一些中国传统音乐的系列知识;也可以举办一些传统音乐比赛、请传统音乐人做讲座和教学、带学生深入到演出环境中亲身体验、组建兴趣小组等活动,让传统音乐在学生心目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五、结语
弘扬传统音乐,任重而道远,转变对它的传统价值观念最重要。因此,只要我们在学生的心中播撒下传统音乐的种子,树立起传统音乐价值观,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它一定会生根、发芽、结果,让我们中国的传统音乐成为世界音乐中最耀眼的那颗星。
参考文献
[1]王耀华,杜亚雄.中国传统音乐概论[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
[2]柴世敏.本土音乐进课堂研究的意义探讨[J].音乐时空,2014(23).
[3]张泉.民族文化的普及教育是文化自觉的根基——以民族音乐进课堂为例[J].艺术教育,2013(04).
[4]夏利爽.对音乐新课程标准实施的认识与思考[J].学周刊,2011(28).
[5]崔学荣,王耀华.主体间性视野中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育[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0.
[6]“价值观”的阐释来自搜狗百科.
[7]张耀.新课改理念下加强民族音乐教育的几点想法[J].大众文艺,2011(05).
作者简介:秦晶晶(1994—),女,汉族,山西长治人,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学生,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中国传统音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