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春红
摘要:南宋山水画也呈现出向印象主义和表现主义风格演化的趋势,这两个美术观念在西方直到19世纪后半叶才出现。宋朝的皇家画院常以唐人诗句为主题征集画稿,这使得画家刻意突出自然景色的诗情画意之处,助长了南宋画风本来已开始的向简略概括笔法发展的趋势。画面构图简略,色调朦胧,把暮色和夜色来临的那一交替时刻表现得极为突出。后来,宋宁宗皇帝在画上题诗:“山含秋色外,燕渡夕阳远”。
关键词:南宋;山水画;风格
19世纪的欧洲的表现主义的兴起是因为画家试图重新找回艺术作品的意义,将线条和色彩从纯粹表现景象的功能中解放出来。他们于是探讨线条和色彩的象征性价值,以及瞬间外观景象后面的“真实的”永恒结构。表现派画家强调表现画家的主观精神和思想,以及他们所体验到的景象后面的某种本质特征,他们因此对如何逼真地再现自然场景不再感到特殊的兴趣。这同南宋画派的观念多少相似。
一.南宋山水画的印象主义风格特征
迁都到江南杭州后,北宋画家有着雄浑境界的巨幅山水画已不太适合在江南人文环境中形成的那种和自然山水较为亲和的绘画精神,画风开始转变,这可以从李唐的《奇峰万木图》中看到。从画风上讲,李唐属于范宽传统,喜欢画阴霾的峡谷、饱经风蚀的绝壁和灌木丛生的峻岭。李唐绘画中所用的“斧劈皴”是从范宽的“雨点皴”发展而来。李唐用较宽的卧笔代替范宽整洁的墨点,最后的质面效果很像用斧头砍下的木柴截面,“斧劈皴”因而得名。
李唐的这幅画,奇峰充满幽冷的气象,使人联想起南方的秀丽山林。李唐也创立了一种新的斜角线分割画面的构图,后来经常被南宋画家所采用。在画面的左上半通常有几座山峰,再逐渐降低到画面右半角的平川。到了李唐的追随者手中,山变得越益和缓。而在北方画风中,画的空间感多依赖幽壑深谷和高山峻岭来展现。在新的南宋风格中,空间广远感则是靠山岩和树林间的渺茫空白处和弥漫于河川山林间的朦胧烟雾来表现。
李唐开南宋一代绘画新风,在他的两位追随者马远和夏珪手中发展成独具特色的南宋画院派山水风格,并成为当今西方人所熟悉的中国山水画品种。追随马远和夏珪的画家画出数千幅画,马远和夏珪亲笔画也有多幅被带到朝鲜和日本,成为那里山水画的模本。这些画又传到欧洲和美国,在欧美人的心目中成为中国绘画的正统形象。
马、夏画派在山石的画法上源出李唐,但在绘画题材上更接近观画人,画上的视野也收敛了。李唐的《奇峰万木图》更像是对峻冷而雄奇的丛山的一个截面。马远的许多画则是人的目力所能清晰地看到的一个场景,自然在马远的画中是被人类所改造过了的,或者被驯服了的。北宋山水画中渺小的人物似乎震骇于雄山峻岭的神秘和不可企及之中,而马、夏的画中,人的形象更明显一些,他们似乎有一种和自然相处的安全感,并在绮丽的山水中怡然自得,恰如马远的《山径春行图》和《山水人物图》所显示的那样。
二.南宋山水画的表现主义风格
在马远的画中,不仅画中人物的情绪被山水净化了,山水本身也被理想化了,除了人类满意的一面外,其他方面被刻意地摒除。以郭熙为代表的早期山水画作品中那些丰富的细节描绘消失了。如马远《山径春行图》的题材“触袖野花多自舞,避人幽鸟不成啼”所示,使用最简练的笔法,削减不必要的成分,依赖画中人物形象以及包围人物形象的能有助于引起观者情绪联想的光影色调,这些特征使马远的画有一种印象主义的味道。《山径春行图》中嫩枝綻放的花树簇拥着游山的雅士,一对黄鹂在前方引路,野花在风中独自起舞,连翱翔在山野上空的鸟也不去惊扰游人在春光山色中怡然心情。
欧洲的印象主义画派要等到七八个世纪以后才出现。欧洲印象派画家所关心的是去记录自然人生的浮光掠影,突出特定时刻的视觉印象和难解的体验,因而他们大多在作品里舍弃物象的永恒之形,少用轮廓线,使物体和景象的外形变得模糊;另一方面则夸大他们所“观察”到特定场景的光影和色彩特征,法国印象派画家莫奈的名作《日出》和雷諾阿的《阳光下的裸女》都极大地夸张描画了阳光投射在水波和人体肌肤上的色彩光影效果。
马远的《山水人物图》中,除了左前赏景人后面的山石较为清楚,对面的湖面迷蒙,树影朦胧,简略模糊的笔触渲染了意境的神秘感。夏珪的画更进一步简化构图,减少实体,而且实体表面的物质层理,他也几乎不描绘出来,只用更多的烟雾朦胧画面。稀少的笔触大部分用来勾勒渲染边缘轮廓,但这寥寥数笔却能更有效地突出构局的焦点,并诱使观者把画中虚渺空白之处想象为有实物。夏珪的《溪山清远图》也以简明而纯净的视觉形象和笔法精练而著称。画面左前方是用侧斜的干笔画成的巨石,树丛用秃笔聚成,孤客行走在露出大石块的溪水上的危桥,铺天盖地的云雾弥漫在山野斜坡,和溪水之上,填满了画面的大部分空间。这幅画的简洁朴素和使用从最浓郁的深墨到最细腻的淡墨的高超技巧是初看此画所不易体会到的。
那个时代诗人所创造和提炼的意境强烈影响了画家对画意的创作和构思。苏东坡的诗句特别受到南宋画家的喜爱。马麟的名作《秉烛夜游图》就是对苏轼佳作“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濛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的写照。每一幅画都表达了浓浓的诗情,并用最简洁朦胧的笔法勾勒,让观者的想象和思绪尽情发挥。我们不要忘记南宋那个时代是中国哲学极富抽象思维精神的时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