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秀亮
7月19日,惠州市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以及东江流域取水量分配指标转让项目在广东省环境权益交易所正式挂牌。本次挂牌交易标的为用水总量控制指标514.6万立方米/年、东江流域取水量分配指标10292万立方米/年;交易价格为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不低于0.662元立方米/年、东江流域取水量分配指标不低于0.01元立方米/年。这是广东作为全国水权交易试点省区之后,挂牌的首宗水权交易项目,对做好“水文章”作出了一个新的有益探索,也是惠州建设水生态文明城市的一个有力举措。
有利于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早在2014年,广东就被水利部列为全国水权交易七个试点省区之一。经过前期的充分研究和准备,《广东省水权交易管理试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于2016年12月正式公布,并于今年2月1日起施行,为广东水权交易试点工作提供了指导。
《办法》规定,用水总量已经达到该行政区域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的地区,应当采取水权交易方式解决建设项目新增取水。“水资源是有限的,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水资源紧张形势越来越严峻。省、市、县等各级行政区域的用水总量都要严格受到指标的控制。有些地区因为发展或者节水力度不够,只能从还有节余的地区购买指标。”惠州市水务局水政科科长毛新春分析说。这就意味着超出了用水指标,就要付出相应的成本代价;而经过节水措施后节余的指标则是可以换钱的。
试点期间,广东在严格控制用水总量的前提下,以东江流域的广州、深圳、河源、惠州、东莞等市为重点,开展地市与地市之间、地市内县区与县区之间、县区内的水权交易试点。“东江流域涉及面广,开展水权交易工作,盘活用水总量指标,以市场化手段优化配置水资源,对于破解当前水资源供需矛盾、拓宽水资源节约与保护资金渠道、优化地区产业结构和促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广东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解释说,东江流域具有丰沛的地表水资源,但是流域内各地市水资源开发强度依然较大,同时东江还承担向流域外供水的重要任务,流域水资源利用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在东江流域开展水权交易,可以借助市场“无形的手”促进水资源向高效产业优化配置,逐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此次惠州水权交易中,用水总量控制指标源于农业节水改造所得。对此,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珠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有关负责人表示,农业是用水大户,东江流域农业用水相对粗放,具有较大的节水空间。开展农业节水、推进农业水权交易,不仅是严格执行用水总量控制的要求,也是盘活流域有限的水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在保障农业生产正常用水需求的前提下,农业取水权用于交易,可回收节水工程投资、填补节水工程的日常维护费用。
东江也是惠州市最重要的地表水源,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东江水资源供给日趋紧张,开展农业节水的需求十分迫切。“惠州积极参与水权交易工作,希望通过试点探索,努力形成值得国家和省向全国各地、各流域推广的‘水权交易惠州经验。”毛新春说,未来随着《惠州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惠州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等规划的相继实施,惠州市农业用水将有效减少,从而为推动水权交易试点奠定有利的水量基础。
经济环保效益双丰收
惠州此次拿出来交易的用水指标为用水总量控制指标514.6万立方米/年、东江流域取水量分配指标10292万立方米/年,交易期限5年,有意向的购买方为东江流域内的两家电厂(广州市旺隆热电有限公司、广州中电荔新电力实业有限公司)。这两家电厂位于增城区新塘环保工业园内,根据近几年用水量及水平衡测试结果,两家电厂实际取水量均超过取水许可的水量,急需获取增量用水指标。“由于两家电厂都位于东江流域,而广州市在东江流域的用水总量已经达到了东江水量分配指标,因此,难以采用传统的分配方式来满足企业新增取水指标需求,拟通过水权交易解决取水指标增量需求。”广东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经测算,交易成功后,5年交易期内,惠州每年收益总额不少于443.6万元,5年总收益不少于2218万元(具体交易收益额以省平台最后实现交易的价格为准来计收)。5年交易期满之后,相关水量指标仍收归惠州市。水权交易所得归转让方所有,按照规定扣除相关税费后上缴当地财政,主要用于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和管理。
按照惠州市水务局分析,目前转让的两个指标,远远小于惠州未来五年每年用水总量、东江分水量的结余量。毛新春解释说,惠州用水构成中,农业用水占了有一半。惠州纳入交易范围的灌区有10宗,经过节水改造之后,这10宗灌区的用水结余水量达到了1.32亿立方米,遠远超过了514.6万立方米/年的交易量,因此交易用水指标并不占用当前生活、农业和生态的合理用水需求量。
而且水权交易的实施对惠州市地表水质不会产生负面影响。因为灌区完成节水改造后,节约的灌溉用水进入河道,流量的增加有利于加快河流水体的自净速率、提高水环境容量,给河流水质改善带来积极作用。灌区渠道防渗衬砌不仅减少了灌溉用水量,间接有利于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对于地下水与河流水质的改善均有不同程度的益处。
对于东江流域取水量指标,按照2008年的《东江流域水资源分配方案》,惠州每年可获得的东江分水量是25.33亿立方米。“由于最严格水资源考核的限制,在用水总量控制下,东江惠州段每年超出的3.39亿立方米是无法使用的。因此拿出部分交易,丝毫不影响东江的用水量。”毛新春说。
总之,这次水权交易的实施对惠州市水资源总量几乎没有影响,而且对区域水生态的影响趋于有利。
激发社会节约用水积极性
水权交易探索,对惠州而言,不仅带来了一笔可观的收益,更重要的是节约用水的社会效应。
“通过水权交易,更重要的是强化大家用水总量控制的意识,激发社会节约用水的积极性。同时,也为我们下来进一步发挥水资源优势,参与更宽、更广的水权交易提供借鉴,为惠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毛新春表示。endprint
水权交易,打破政府无偿配置来获取水资源的传统模式,可以促使转让方和受让方更加注重用水效率,实现各方主体从“要我节水”到“我要节水”的转变。对于惠州来说,用水指标转让并不意味着缩小自身的发展空间,恰恰相反,将促进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换取的经济收益可以进一步用于水生态的保护,而且通过打造水资源管理市场化改革的高地,为惠州“绿色化发展”的底色添色加彩。
通过开展水权交易,也将进一步激发相关用水单位节水改造的动力,对提高用水效率将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此次惠州市腾出可交易的水权空间,得益于农业节水改造工程的陆续完成。而水权交易,也能为惠州市农业节水工程带来一定的经济补偿,同时促进流域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达到双赢的目的,开展水权交易具有强烈的市场需求。随着交易机制与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备,惠州市东江流域潜在可交易农业水权将能够有序进入水权市场进行转让交易,为优化区域水资源配置、促进社会经济蓬勃发展提供助推力。
从惠州的城市定位来看,水权交易探索还有着更深层次的内涵。近年来,惠州作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在创新河湖管护体制机制,加强河湖治理、管理与保护等方面成效显著。
目前,惠州全市共建成74座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并投入运营,生活污水处理能力达到148.55万吨/日,建成截污管网近1500公里,有效提升各污水处理设施收集处理率。全市建成477座农村污水处理设施,使得农村污水得到有效处理。完成金山河、青年河整治,加快了望江沥、洛塘渠、大湖溪沥等3条河涌和新开河的施工,启动陈塘河、小金河等河涌的前期工作等。在淘汰小钢铁、小火电、小水泥等落后产能基础上,完成了21个重点行业共计600家重点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工作,节水减排工作得到有效推进。
当前,瞄准“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定位的惠州,正在继续发力生态优势,向“国家生态文明建設示范市”这块金字招牌发起冲刺。对于惠州而言,不仅要一如既往地保护好山和水的生态,擦亮“好山好水好空气”城市招牌,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上也要先行一步。开展水权交易就是惠州以改革先行者的勇气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的有力注脚。
惠州市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以及东江流域取水量分配指标转让项目的挂牌,是惠州试水水权交易的第一步。据介绍,惠州接下来将探索市内流域相关县区之间的交易。随着水权交易探索不断持续,惠州有望形成可向全省乃至全国推广的“水权交易惠州经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