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必文
摘要:生活即教育,要求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与生活实际情况充分结合起来,积极开展生活化教育教学,让知识能够得到延伸与拓展,锻炼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为了能够全面提升初中物理教学效率质量,初中物理教师应该积极开展生活化教学,这样能够改善学生对初中物理学科的看法,拉近物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更好的学习物理知识。本文结合笔者教学实践经验,针对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具体开展的策略提出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
一、结合生活导入课堂
结合生活实际导入课堂,即在课堂导入环节创设生活情境。例如,在学习“压强”这部分知识时,很多教师会对概念进行单纯的描述或者反复的讲解,压强就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这种方式反而使得学生难以理解。因此,笔者认为我们应该在直接讲解的基础上有所改善,融入一些生活素材,先让学生熟悉,再深入讲解。例如,教师在上课之前可以带一些密集程度不同的指压板,然后让学生到讲台上来压一压,亲身感受不同指压板所带来的感觉,加深对“压强”的印象。利用这些生活常识作为课堂导入素材不失为一个简单有效的教学手段。
另外,以生活疑问导入课堂,以压强公式P=FS为例子。为了让生活疑问能够顺其自然的导入,笔者认为可以先玩一个简单的游戏,游戏规则:要求参与的学生用双脚站立指压板、用单脚站立指压板、只用臀部坐在指压板,分别说出这三种接触指压板方式的真实感觉。游戏之后,教师将压强公式P=FS引入进来,F代表学生的重量;S代表学生与指压板接触的实际面积;P则可以代表学生以不同方式接触指压板所产生的“痛”的感觉。随后教师结合公式原理对游戏过程进行概括:如果F不变,S越大,那么P就会越大。以这样的方式导入课堂,能够让大部分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还能让学生自发思考,是什么原因导致自己的疼痛感不一样呢?待学生们体验游戏之后,教师便可以导出本课主要内容:影响压强的变化因素。
二、联系生活激发思维
物理现象在我们生活中处处存在,比如行走过程中的摩擦力、冬天早晨的雾气、水蒸气等等。既然生活中处处有物理,教师们就应该结合生活中这些物理现象,将其进行情境化处理,创设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例如,在学习“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中,笔者认为可以将生活中买菜的场景引入进来,然后穿插买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缺斤少两”的事件,并且设置问题“怎么才能识破缺斤少两的小伎俩?”让学生针对这些问题讨论之后,然后直接切入到本课主题——杠杆平衡条件,同时告诉学生们倘若要识破“缺斤少两”的伎俩就必须熟知杠杆原理,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够在教学情境中锻炼学生的思维,增加学生的生活经验。还可以选择生活化教学案例或者内容,帮助学生更加直观的理解物理知识,例如,在教学“惯性”相关知识时,就可以引用“车辆紧急制动为什么不能立即停下”的案例,然后引入“惯性”相关的知识,告诉学生在紧急刹车之后由于惯性车子还会继续向前滑行一段距离,惯性会随着车子的质量变大而变大。因此,在平常生活中,我们过马路时一定要注意车辆,一旦见到车子离自己距离很近时,要停下来避让,确保自己的安全。在学习“物态变化中吸热过程”时,教师可以引用“人工降雨”的相关内容,让学生明白人工降雨的原理是让干冰进入冷空气层之后,通过吸热产生水蒸气同时会凝聚成小冰晶,只要小冰晶能够达到一定重量就会自由下落,然后遇热融化成为水。联系生活中的实际案例与内容,能够将很多复杂抽象的物理知识变得更加简单易懂,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三、贴近生活开展实验
为了让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能够顺利实施,让更多的物理知识、物理现象走进学生的现实生活中,教师就需要进一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讲解物理知识,并鼓励学生将物理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贴近生活开展实验,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则要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迅速进入到最佳学习状态中。例如,在学习“静电”的过程中,可以贴近生活设计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实践。关于“静电”方面的实验可以很简单,取出一张纸,并将其撕碎,然后准备一支塑料笔,将笔在衣服或者头发上摩擦一番,再将笔放到碎纸片上,仔细观看碎纸片的变化情况。有例如,在学习“杠杆原理”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先给学生讲解“杠杆原理”,并且分析一下与“跷跷板”之间的联系,然后引导学生去试一试“跷跷板”,教师可以在现场通过讲解与引导,让学生们亲身感受到“杠杆原理”,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四、根据生活布置作业
对于学生来讲,课堂教学固然重要,课后巩固更不可少。现在很多学生学习初中物理之后有一个普遍性的问题,上课老师讲的东西也听懂了,但是面对习题的时候却无从下手。针对此问题,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在习题撰写上多下功夫,融入一些生活化情境,让学生主动去思考生活中所遇到的一系列难题,然后用学到的物理知识去解决。例如,在完成“牛顿第三定律”教学之后的作业就可以與生活有机结合,牛顿第三定律包括物体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物理概念,可以结合在体育课上的跳高训练。体育老师在讲解跳高技巧时,要求同学们都尽力的向下蹬地,然后设计问题:这是什么原理。同样都是牛顿第三定律的训练,这样改编让学生能够更加容易理解。课后作业不能局限于习题练习,还可以布置一些更加开放的作业让学生完成。例如,完成“液体”教学之后,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研究红外线在不同液体(水、牛奶、油)等等里面的穿透情况,然后分别记录下来。开放性作业能够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与物理教学的目标相契合,在实际观察实验中能够学生更好的掌握物理知识,而且有助于课堂上教学活动开展,为提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程琨菁.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实践[J].教书育人,2017,(10):63.
[2]刘圣辉.浅谈新课改下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J].中华少年,2017,(20):175-176.
[3]余亚云.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认识与实践[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07):1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