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支远
摘 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根据中央要求,中石化把所有隶属于集团内的地震勘探单位组建为"中石化石油工程地球物理有限公司"。要把遍布全国各地单位凝聚在一起,这就需要设置统一管理单位,这些新单位的设立,根据《工会法》的要求,围绕"那里有职工,那里就必须建立工会组织"的原则,工会建设必须同组织建设同时进行。如何在这些新组建单位更好的开展群团工作,是值得研究和探索的问题。根据我所在的地球物理综合管理支持中心的实际,来探索新建单位"互联网+"工会工作模式。
关键词:互联网+ 工会 工作模式 创新 探索
一、工会工作所面临的困难
依据我所在中心的思想调查发现,现在员工在这个网络迅猛发展的时代,他们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很大改变,而这种改变还会因职工群众所处地域、年龄阶段、文化水平、适应能力等个性特征的不同而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据我们统计,普遍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工作压力大。主要反应在住房和工作上,新单位刚刚组建,部门领导以及同事之间的沟通不够顺畅。二是对热点问题的焦虑。员工对事关自己切身利益的问题十分关注,并对目前的收入低、房价高、物价贵不满意。调查发现,有60.1%的员工认为房价高住房压力较大,37.2%的员工认为工资需要及时提高,入不敷出收入低、生活压力大,员工大部分是从全国各地集中到一起,老婆孩子两地分居,思想状况需要及时了解。三是思想政治工作淡化。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员工的思想也日趋多元化,部分员工对思想政治工作认识淡化。四是危机感不足。目前,地震勘探形势十分严峻,改革力度不断加大,部分员工受传统国企观念的影响,思想上缺乏危机感,竞争意识不强。
二、“互联网+”工会工作模式
“ 互联网+” 是指以互联网为主的信息技术( 包括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等) 在经济、社会、生活等各部门、各领域的扩散、应用过程。“ 互联网+工会” 是把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化、移动互联网应用在工会领域,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新工会业务流程, 给工会工作加上信息化的翅膀。
其主要做法是在服务器上开发一套后台数据库管理系统,开发一套手机app安装在每一个员工手机终端,终端上集合有工会工作的所有内容,开展工会各种活动,能够及时有效的推送到每一个会员手机上。通过不断拓展联系层面、延伸工作触角,使工作更加贴近基层、贴近实际、贴近群众,更好为会员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互联网的开放性和全民参与性,也为提高工会组织的覆盖率,提高工会工作效率和增加工会活动的知晓度、参与度和满意度提供了可能性。通过互联网,广大职工群众可以实现24 小时入会转会,及时得到组织的帮扶和救助;工会组织也可以实现资源和力量的下沉,把服务和活动延伸到职工群众生活的最小单元,使工会组织深深扎根于基层群众。
三、创新“互联网+”工会工作模式达到的效果
搭建互联网平台,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发互联网功能,推动互联网与工会工作深度融合,构 建“互联网+ 工会”工作新模式,实现工会工作线上线下的相互促进,为广大职工群众提供科学精准的服务,已势在必行。今后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推进和创新“互联网+ 工会”工作。
(一)创新“互联网+ 工会”组织建设模式
新组建的中心职工分布广、人员素质高、流动性大,工会组织覆盖职工群众和职工群众找到工会组织的难度都较大,因此工会要充分利用网络方便快捷、不受时空限制的优势,将实体工会组织搬到网上,建立点面结合、纵横交错的网上工会组织,实现对服务对象的全覆盖、服务时间的全天候,方便职工群众加入工会组织、参加工会活动、接受帮扶援助、实现办事审批等功能,打造触手可及的网上工会组织。建立网上工会组织,开展网上工会工作,建立包括姓名、年龄、性别、出生地、工作单位、家庭成员等基本信息的“会员大数据库”,要通过建立“电子身份ID”实现网上服务对象实名制,确保会员数据库信息既准确全面、又安全可靠。此外,还要加强平台保护,防止网络黑客和漏洞,确保平台安全和网上工会的正常运转。
(二)创新“互联网+ 工会”服务群众模式
以会员群众需求为导向,坚持一切为了会员,为了会员的一切。把党政所需、职工所盼、工会所能的工作落到实处,要尽量简化流程,减小操作难度,不断完善服务项目,为广大会员推送个性化、精准化、专业化服务。一是要加强政治思想引领,强化网络舆情的收集和引导,做好网络热点危机事件的处理。建立多形式、多渠道的群众反馈机制,引导会员网上反映诉求,广泛收集民情民意,开展网上群众满意度测查,为广大会员提供精准服务。二是要拓展网上工会服务功能。要加强与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的相互合作,动员和组织各种社会力量,利用网络优势,将线下服务搬到线上,不断完善网上服务功能,为职工群众提供政策宣传、思想引领、教育培训、创业支持、困难帮扶、健康咨询等所需、所盼、所急的服务,实现全天候个性化服务。三是要创新网上工会服务方式。以职工群众乐于接受、易于接受的方式,综合运用文字、图片、视频、音乐、动漫等多种形式传递信息,改进互联网内容供给机制,开发网络文化创意产品,增强网上工会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三)创新“互联网+ 工会”队伍建设模式
目前,大多数工会干部只熟悉传统的群团工作方法,如果将传统方法照搬照用到网上,会因话语体系、行事风格不合时宜,对网络社群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不强。因此,推进“互联网+ 工会”工作,必须要有具备互联网思维,熟悉网络规则、网络语言文化,善于策划网络活动,开发网络服务功能的新型人才。通过外引内培,建设一支政治可靠、热爱工会工作、熟悉网络技术、政策水平较强的网络宣传队伍。这支队伍可以由三方面構成:一是以工会干部为主的网络新闻发言人队伍,定期关注并发布重要活动信息和事关群众生产生活的服务信息,收集和反馈群众民意、利益诉求以及解决群众难题的互动信息;二是联系一批以社会知名人士为主的网络“大V”,对社会关注和群众关心的热点话题加以及时引导,开展正确的舆论评价和思想引导;三是以青年职工为主的网络志愿者队伍,将线上的信息发布与线下的服务和活动项目结合起来,让职工群众感到工会组织就在身边。要加强对网络宣传队伍的管理和培训,提升运用网络技术和分析研判网络舆情、疏导公众情绪、引导舆论焦点、通达社情民意的能力和水平;同时要建立网络宣传队伍激励机制和考核评价体系,促进“互联网+ 工会”工作的科学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薛丁齐,乔昕. 关于创新互联网+ 工会工作模式探索[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6,(3).
[2] 范丽娜.“互联网+”背景下的工会工作创新[J]. 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学报,2016,(3).
[3] 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Z].中国政府网.2015-07-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