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汝文
2009年,澳門在派發現金的同時啓動了醫療補貼計劃——即“醫療券”計劃,旨在分擔公營醫院的壓力同時扶助私人衛生單位經營,補貼居民醫療開支,促進醫療服務多元化發展。現時澳門共有679個個人及衛生護理服務場所參與醫療計劃。醫療券最初補貼金額為澳門幣伍百元,自2013年開始,補貼金額增至澳門幣六百元,每張醫療券維持在50元面額。按規定,醫療券可移轉一次,受益人僅可移轉醫療券予持有澳門永久性居民身份證的配偶、父、母、子、女使用。自醫療券派發之初,便出現了不少市民及藥房涉嫌違規使用醫療券買補品買海味,政府隨後設立監管機制,加大巡查,對違規單位進行除名。
醫療券施行至今已有8年,不可否認醫療券計劃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醫療券也存在一定問題:計劃期內未用完的醫療券金額不能累積;醫療券只能在父母子女間轉讓,不能轉讓與其他直系親屬,造成了一定浪費等等。
對此,這期時事辯論聚焦澳門醫療券問題,邀請到了澳門理工學院賴偉良副教授、澳門衛生政策學會湯家耀會長、澳門中華新青年協會副理事長張志雄醫生、澳門醫療人員協會理事長劉明昆醫生探討以下議題:澳門特區政府是否應該及早對醫療券政策進行檢討,將醫療券計劃轉變為長期的政策?醫療券的設計、面額是否合理?是否應該延長醫療券使用期限並擴大醫療券轉讓範圍?在未來應該如何優化醫療券制度乃至澳門整個醫療制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