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利娜
【摘 要】
小学语文课程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学生的一生奠定基础,作为语文老师,应该从课外阅读、练笔习作、课前演讲、学习吟诵等方面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而努力,为学生打好亮丽的人生底色。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阅读 写作 课前演讲
随着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一个一线小学语文教师,笔者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语文教学的重要,语文教师所担负的责任重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合理应用祖国语言文字,使小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工作十多年笔者深深地意识到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应该有自己的坚持,坚持做语文老师应该做的事,面向全体学生,努力让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一、坚持课外阅读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说:“靠自己读书成长起来的学生,不但结实,而且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由此可见,课外阅读是多么的重要。《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阶段要达到不少于145万字的阅读量。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每学期开学,我都会为学生开出书单,列出一学期的必读书目、选读书目。从一年级开始我便鼓励小朋友们多读课外书,每日午餐后,我们会在教室外的走廊书吧里端着小方凳排排坐,翻开书本,呼吸着文字的清香,享受着午后温暖的阳光,真的是一种美好的享受。每天我会利用一切空余时间给孩子们读书,《一年级的小豆豆》《稻草人》《365夜故事》《让太阳长上翅膀》……就是这样一本本读完的,现在六年级了,我们还是会师生共读,最近我们读的是《西游记》,每天有三位同学到讲台前读,我也会兴致勃勃地加入,读得声情并茂,还要加上表情动作,就像说书的一样,特别受学生欢迎。我每天的语文家作:回家读半小时书是必不可少的,读完还要摘录,写几句读后感。多年来的坚持让学生们养成了爱读书的好习惯,与书为伴学生们觉得其乐无穷。
曾经有人向鲁迅先生请教过写作经验,他说,哪有什么经验,无非是多看了几本书罢了。的确,书读得多了学生的眼界开阔了,思维更活跃了,也更能静下心来学语文了。
二、坚持练笔习作
写作能力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在写作中的反应,它需要进行长期的、不懈的努力,事实证明,学生应该具备写作的基础能力。写作能力的提高需从多方面做出努力,对其必须有足够的重视,在学习和生活中,要勤于思 考、善于观察、广泛阅读,注重实践,多积累、多学习,从而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提高写作能力。
写作的训练很早就开始了,大概是一年级下学期吧,到二年级学生基本上每周都会完成一篇写话。那时我会定期把学生的优秀习作印制成小报发给学生及家长,到期末时我整理编辑刊印了第一本学生习作集《倾听花开的声音》,每个同学一份,当时在我们班学生、家长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记得其中有一篇一位同学写的《夜游嬉戏谷》,让班里很多没去过嬉戏谷的孩子对那个地方充满了向往,后来陆续都去玩过。
从五年级开始,我在班级开展了小组日记接力。其实这招在上一届学生那里也用过,但这届的效果更好,学生独特的视角,老练的表达,认真地态度一次次地令我惊艳。自从不做这个班的班主任之后,和学生相处的时间明显变少,我对学生的了解也变少了。我一度恐慌过,怎么办,难道我要跟这班孩子生疏了吗?幸好,有小组日记,这成了我和孩子沟通、交流最好的渠道。学生们是天真、可爱的,他们在日记中记录下生活的点滴,所作所为,所见所闻所感,有温暖的家庭生活,有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有外出旅游的随感,有徜徉书海的收获……春去秋来,花开花落,皆可成为他们下笔的对象。每一篇日记我都认真拜读,每一篇日记我都认真批改,写上评语,和学生聊上几句,从这学期起写得精彩的文章还陆续在我的QQ日志中发布以做鼓励。记得那天小琪同学明明可以免做小组日记,但是她没有,回家写了满满一大页,大概近千字的日记,因为那天她感觉同时被3位老师误解了,她必须用文字为自己辩解、申诉。那片千字文写得有理有据,感情真挚,如泣如诉,看完后我被深深地震撼到了,学生们能用自己的手写出她的心声,感染他人,这不是对语言文字最好的运用吗?诸如此类的事例不胜枚举,一年多来学生们已经习惯了跟我这样的交流,在这些日记本上,他们可以向我吐露心中的小秘密,倾诉他们的烦恼、委屈、分享成长的快乐,而我给予他们的是更多的支持、鼓励、肯定与正确的引导。
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过:“教育说到底,是培养人的习惯,学语文是个慢功,是一辈子的事情。人一生以读、写为伴,才会有成就。”
三、坚持课前演讲
课前演讲。它对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主动意识和学习热情,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大有裨益。天天有人讲,天天听人讲,时间长了,不仅讲的学生提高了能力,就连听的学生与教师也获益良多。讲者,口头表述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都得到提高;听者,则可以提高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大部分低、中年级的学生在课堂上大都能积极举手发言,可到了高年级上课发言的学生便寥寥无几了。为了及早地预防这种情况的发生,树立学生的自信、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我从五年级开始每节语文课抽出前10分钟给3位学生课前演讲。每个学生每月轮到一次,从规定主题: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最喜欢的一句名言,最喜欢的电视节目,最喜欢的美食、介绍一个少数民族、新学期的打算、……到自选主题聊聊当前的热点话题。由于都是脱稿演讲,记得刚开始时,我们班有3个胆子特别小的男孩子第一次上台,刚说完“大家好”三个字便再也说不下去了,紧张得面红耳赤,甚至红了眼眶,面对他们的窘迫,我宽容地报以微笑,“没关系,好好准备,明天接着来讲。” 于是,第二次他们虽然用颤抖的声音,不甚流畅的语言讲完,但是大家都会报以热烈的友善的充满鼓励的掌声。随着演讲的次数增加,学生们越来越自如、大方,每次3位同学演讲完,我会马上隨机请同学点评,几乎每个学生都能既赞赏又提出建议说上一段。
我一直这样跟学生们说,老师舍得每节课挤出这十分钟给大家一个锻炼的舞台,或许我们当中很多人以后能在50来个人面前这样演讲的机会并不多,但至少将来你回忆起自己的小学生活时还能记得自己曾经上讲台演讲过好多次,自己并不害怕在人多的场合讲话。学语文、用语文,课前演讲真的很好。
四、坚持吟诵经典
人说活到老学到老,在带这一届学生的同时,我自己也不断在学习,感受最深的就是自从学校开展国学经典课题的研究后,我作为课题组的一员,努力地摸索、实践着。从《弟子规》《千字文》《笠翁对韵》到唐诗宋词《论语》《诗经》《孟子》……自己也有了一些了解,每天和学生读、背,感受着经典的浸润。特别是去年在听到纪庆站老师班里的学生吟唱曹操的《短歌行》时被震撼到了,原本觉得吟诵像道士念经,原来可以唱得这么好听,我们班的学生也要学。于是当学生进入六年级后我便和学生一起学习吟唱,初学时跟着视频学徐建顺老师吟诵的李白的《将进酒》大气磅礴,第一次放给学生看时,很多孩子都忍不住笑了,因为从来没有接触过,我也不会教,只能一遍又一遍地放视频,鼓励孩子们跟着学,别怕难为情,我也在边上一句一句地学,慢慢的学生兴致越来越高,都觉得名人的诗文这样一吟诵别有一番味道。于是利用每周一次的国学文体活动和少年宫活动时间,我们一首一首地学着,从“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到“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从“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到“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从“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到“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越吟越感觉这些经典的文字离我们越来越近,它们真的是有生命的。
薛瑞萍说:“我爱吟诵。也许,我这辈子都不能形成自己的基本调,不能真正学会吟诵。但是我想,这不妨碍我把吟诵带给朋友,尤其是我的学生。原因很简单:我们每个人都是民族生命之树上的一片叶子、一朵花,吟诵,是被我们以往了的根,我们需要归根,我们需要得到根的滋养。”
凡事贵在坚持,有时也会因为琐事所累,每当自己想要松懈时便提醒自己不忘初心,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拥有一颗忠于儿童的心。作为一个语文老师的初心:人生是花,语文是根,希望在我们的引导下,每个学生的“根”会长得粗壮,有力。
【参考文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