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名杨
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策略探析
赫名杨
(中共福州市委党校,福建 福州 350014)
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立给两岸经贸合作带来了新的机遇。面对机遇,福建自由贸易区应合理利用制度的创新,进一步扩大和台湾的人员交流、产业合作,通过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方式,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同时,要警惕政策套利行为,加强风险防范。
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策略
2014年12月12日,国务院决定设立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如何充分利用这种政策红利,如何将当地特色融入自贸试验区建设之中,这是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首先要考虑的事情。本文通过介绍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产生的背景,阐述当前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下闽台合作的现状及遇到的发展难题,提出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通过自身优势可以采取的相关发展策略。
(一)外部压力
经济全球化带来了全球经济的大融合,在全球化深入的过程中,发生的金融危机使整个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美欧等发达国家深陷债务危机的泥沼,而新兴经济体正逐渐崛起成为全球经济的推动力,尤其亚洲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提高。美国主导的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TI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和PSA(诸边服务业协议)等新一轮高标准、搞规格的全球贸易和服务以及投资规则给我国带来的制度壁垒,使我国面临区域一体化的新形势,经济竞争的重点由货物贸易转向服务贸易。为了对接国际新规则,提高国际竞争力,我国建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来实行一种更加积极主动开放的战略。在此基础上,我国开启新一轮的开放型经济建设,设立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以及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正是在促进两岸经贸交流,实现两岸和平统一的迫切需求下产生。[1]
(二)内部动力
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原有的粗放型模式已经面临被抛弃的状态,我国经济的发展亟待找到一个新起点、新思路,以彻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福建而言,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支持福建发展的力度逐渐加大,在批准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之前,相继颁布实施了《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平潭综合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福建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发展规划》《关于支持福建省深入实施生态省战略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支持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一系列政策。如何更好更快地推进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取得成效,如何将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政策红利发挥出应有的功能,这都需要我们积极探索一条属于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的路子,一种既符合当地实际情况,又能充分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创新功能的新模式,为实现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促进两岸经济深度融合、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多做贡献。
(一)实施范围及整体功能定位
目前,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实施范围总共118.04平方公里,涵盖三个片区:平潭片区43平方公里,厦门片区43.78平方公里(含象屿保税区0.6平方公里、象屿保税物流园区0.7平方公里、厦门海沧保税港区9.51平方公里),福州片区31.26平方公里(含福州保税区0.6平方公里、福州出口加工区1.14平方公里、福州保税港区9.26平方公里)。
根据《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功能定位为:在新形势下,自贸试验区产业发展遵循突出对台,开放发展;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强化特色,联动发展;集约布局,绿色发展的原则,探索闽台经济合作新模式、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贸合作新高地。
(二)目前闽台合作情况
1.闽台贸易情况
近年来随着闽台经贸合作的逐渐深入,两岸合作蓬勃发展,铁路、公路、空港、海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正在快速完善,福建注重基础设施的建设,为闽台贸易铺出一条顺畅的海陆空立体交通大道。另外,福建通过举办海交会、台交会、投洽会等重大涉台经贸盛会,举办不同主题的经贸论坛和专题研讨,入台举办福建商品展带动闽台各项经贸合作项目的拓展,闽台经贸合作成效显著。2016年1至10月福建对台湾出口总额205.3114亿元,同比增加9.9%,进口总额321.9177亿元,同比减少16.8%。[2]
2.闽台自由贸易港区对接情况
2013年3月27日,台湾的自由贸易港区扩围成“六港一空一区”的格局,即台北、台中、基隆、高雄、苏澳、台南县安平港、桃园航空城和屏东农业生技园区。对外开放的产业也增加了农产品加工运销、国际医疗等。但是,更加开放的台湾自由经济示范区除了吸引更多闽商入台投资,对闽台的贸易格局并没有产生实质的影响。
由表1和表2可以看出,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三大片区定位明晰,但目前仍处在探索发展阶段,未将各片区特色的产业发挥出真正的实力,尚未实现和台湾各个自由贸易港区区区对接。
(三)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已采取的创新措施
自福建自由贸易区成立以来,福建省充分借鉴上海自贸区的经验,并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推出许多在全国属于首创的创新措施,这些措施在实践之后取得了一定效果(如表3所示)。
从表3可以看出,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采取的各项创新举措,主要是为了节省通关时间,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监管效率,以实现自由贸易试验区建立的初衷。
(四)目前遇到的难题
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于2015年4月21日,时至今日,自贸区的建设仍在探索的道路上,并且遇到了一些根深蒂固的难题:
1.行政管理方面
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拥有“一区三片”,空间范围大,区域广,在人、财、物各项的组织管理上必然存在协同管理难题。各片区分属不同的平行行政辖区,在处理涉及行政管辖权的事务时容易出现多头管理的现象。制定政府管理政策的独立部门往往存在利益上的冲突,而这种利益冲突往往体现在他们所制定的政策上。另外,政府部门之间也可能存在利益冲突。更何况它们在行政区划上相隔甚远。管理理念创新程度不够,现行的管理模式大多按照国际管理或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管理经验,未能仔细考量自身未来发展规划。[3]
2.经济发展不平衡
在基础设施及经济发展水平方面,福州、厦门条件一向较好,而平潭起步较晚,发展相对薄弱,各片区之间必然存在经济增量和增速上的差异。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会导致入闽企业投资、金融机构入驻、医疗机构入驻等在区位选择上的偏见,这种偏见可能会引起三个片区在经济发展上的不平衡愈演愈烈。而由此带来的高素质人才的集聚效应会进一步加大片区间经济的不平衡程度。
3.法律条例不够健全
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在负面清单的设立上,存在过度管制的现象,条款的数量虽在减少,但部分领域条款的内容却在增加。并且,目前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的主要依据仅仅是《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与《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境外投资项目备案管理办法》这两份政策性文件和地方政府规章,这些规章制度的法律效力缺少效力层次较高的法律文件支撑,对自由贸易试验区管理的创新法治理念有所欠缺。这将导致诸多管理模式和创新举措没有兼具权威性、合法性。缺少司法程序等保障制度,自由贸易试验区管理模式创新的实践效果将达不到预期。另外,仅靠法律地位偏低的三个片区管委会来进行管理,这种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的管理方式,不利于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未来发展。[4]
4.金融机构配套服务不够健全
自由贸易试验区内金融机构虽然在快速增设,但是金融业务总量并没有出现相应的增长,没有发挥出离岸金融机构应有的功能。而且,这些机构犹如在襁褓中的婴儿,也出现商业模式不健全、业务来源较为匮乏等问题。[5]人民币还未完全国际化的背景之下,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利率、汇率等方面没有足够的开放程度,在实施某些准则时存在一些问题,操作不恰当,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自由贸易试验区离岸金融业务的发展,限制了金融机构业务的创新。另外,金融机构创新的不足给进入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企业也带来些许不便。
5.自由化程度有待提高
鉴于我国当前国情,福建自由贸易区是在一定的管制下进行发展,并未达到充分的自由。如:关于海峡两岸人员来往相关政策方面,目前台胞证有效期仍为5年,祖国大陆居民赴台签证的有效期更短。国家设立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就是为了加强海峡两岸人员的沟通和交流,较短的入境停留期限及繁琐的办证手续势必会影响两岸文化、经济的互通互融。
闽台关系源远流长,两岸之间一向有着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的“五缘”关系,而这种关系对于福建设立独具对台特色的自贸区而言是一种独特的天然优势。
(一)地缘相近
地质考古发现,闽台两岸在远古时期是连为一体的大陆架平原。在一次地壳运动中,闽台之间沿温州至诏安一线产生断层,随着海平面的上升,台湾海峡在两岸间逐渐形成。现在,福建的海岸线有着上百个港口直通台湾。两岸相隔最近处仅68海里,三通以来,两岸的交通也更加的便捷。
(二)血缘相亲
最初在探究台湾最早人类出于何处的问题上,两岸专家都疑惑不解,直到上世纪90年代福建三明岩前旧石器遗址以及距今一万年前的“东山人”和“清流人”的考古发现,才将答案逐渐揭开。“清流人”就是跨过当初横在两岸上的“东山陆桥”从福建来到台湾的,所以我国旧石器时代南部地区的晚期智人是台湾人的祖先。并且在台湾汉族人口中,有80%以上的台湾同胞祖籍地是福建,这更为两岸的经贸合作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三)文缘相承
福建人移民台湾,大都采取一种同姓同宗聚居的方式生活,保留了原来家乡的传统习俗、生活习惯以及方言,正是台湾现在使用的主要方言就是泉州、漳州地区的闽南话。台湾流行的梨园戏、莆仙戏、木偶戏、芗剧、闽剧等也都是来自福建。两岸信徒均信奉的妈祖娘娘,更是代表了闽台间的文化传承。
(四)商缘相连
从商周时期开始,两岸的人员交流、经济交流就已经开始日益显现,青铜工具和青铜武器流入台湾,提高了当地的生产能力。汉晋隋唐时期,闽台间经济往来更加频繁。福建与台湾之间经济往来日益频繁,促进了台湾经济的发展。到了宋元,台湾开始隶属于福建省。明清时,福建向台湾的移民持续增加,两岸的商贸往来随之更上一个台阶。
(五)法缘相循
元代的时候,朝廷就在澎湖和台湾地区设置“巡检司”,隶属福建泉州同安县。“台湾”这个名称也是在明朝后期最早出现的。福建之所以在历史上曾被称为“九闽”,是因为在清光绪年间台湾一直是作为福建的一个府。后来台湾单独建省后,仍同福建保持密切的联系,并被人称作“福建台湾省”。
闽台特殊的五缘关系让两岸人民不仅能在语言文化上更好的沟通和交流,也使得双方间的贸易往来更加频繁。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立就是让这五缘优势彻底发挥出能量,完成福建的跨越式发展和海峡统一的国家战略。
(一)政府职能转变
要更新政府的管理理念,将权力下放,简化行政审批程序,对一区三片设立统一的管理机构,提高企业申报的便利度。不让企业费无用时、做无用功。政府要正确解读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政策,协调不同部门的工作,做好监管人的角色。一方面,处理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事权上的关系,划分好各级政府的职责,既能切实符合当地基本情况,又能保持中央目标的一致性。[6]另一方面,处理好改革创新和法律保障的关系,自由贸易试验区之所以被称为试验区,就是因为这是改革开放下的一个新生事物,有着不确定性,各种政策运用处在探索时期,政府在统筹管理的过程中要注意既有相关规章制度的保障,又不能压制了改革创新的新生力量,转变自身职能,成为“看不见的手”为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发展保驾护航。
(二)建立企业进行贸易自由化咨询的统一平台
为避免优惠政策提出时无人问津,疑问时无人解答等尴尬情况的出现,自由贸易试验区应主动将各项补贴政策在平台上统一公布,使企业及时获得信息,切实享受到优惠政策,在申报、交易、物流等阶段都处在高效公平的环境中,提高自身国际竞争力。[7]除此之外,咨询平台还可兼具投诉功能,企业可以将自身在交易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反馈到平台当中,工作人员及时解答,定期对常见问题归整,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相关政策实施细则,推广颇为实用的条款,取消不合时宜的准则,使企业在以后的交易过程中更加便捷顺利。
(三)三个片区差异化发展
根据福州、厦门、平潭的三地不同的资源禀赋、发展条件和产业基础,发挥各区优势,统筹协调、资源互补,实现错位发展。在《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中写道“按区域布局划分,平潭片区重点建设两岸共同家园和国际旅游岛,在投资贸易和资金人员往来方面实施更加自由便利的措施;厦门片区重点建设两岸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合作示范区、东南国际航运中心、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和两岸贸易中心;福州片区重点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两岸服务贸易与金融创新合作示范区。”我们可以看出,平潭的任务是制定相关的制度来促进海峡两岸的全面合作,实现全方位开放中对台最为开放的一部分,探索实施更加开放的自由港运行模式;厦门主要负责金融方面,如何吸引台资,建成国际金融中心;而福州作为两岸服务贸易合作的基地,发挥其自身独特的优势,为两岸经济交流奠定基础。三大片区在原本资源优势的基础上若能各自发挥所长,达到预期目标,那么自贸试验区的试验则是离成功不远了。
(四)构建闽台跨境信息平台,推进电子商务深度合作
大陆电子商务基数大、技术弱,台湾地区基数小、技术强,将闽台统一建立信息平台,优势互补,有巨大合作空间。跨境电子商务的建设对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而言是十分必要,为了更适合自由贸易试验区内企业便捷高效地进行贸易,需要加大跨境电商配套产业的建设力度,提供多种电子支付结算方式,完善跨境电子业务的支付、配送、售后及投诉等环节,扩大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跨境电商平台规模、形式、类型,以满足企业不同需要。大力发展福建的“网上丝路”,建立包括仓储、交易、售后等信息的平台,引进极具福建特色的地方产品,改善两岸产品信息不对称情况。[8]
(五)发挥人才优势,积极解决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问题
应充分发挥高校及科研机构在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优势,开展研究、讲学,培养跨学科、跨区域的综合性人才。一方面,为科研人才提供充足的科研经费和科研设施上,鼓励科研人员对自由贸易试验区各项政策措施进行深入解读,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提出创新型的管理模式、发展模式,在允许试错的大环境下积极建言献策。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人员出入境政策。欢迎台湾学者对自由贸易试验区进行访问交流,带来相应的经验,提出独特见解。派遣相关科研人员去台湾参观考察,将实际与理论结合,带回更符合需求的发展开放策略。[9]
(六)拓展金融服务
优先推进两岸金融领域对外开放,开展两岸金融合作先行先试,探索和试验扩大产业开放,为今后全面产业开放提供经验和借鉴。在金融监管上,应适当提高对自由贸易试验区金融开放创新的容忍度,给予一定的创新自由度,支持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在金融开放方面大胆探索、加快“试验”。放宽台湾金融机构的准入条件,对其采取国民待遇式监管,并且在跨境结算、税收优惠等方面给予更加优惠的政策。在账户管理体系建设上,积极推出与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相适应体系,为自由贸易试验区金融开放打好基础。结合福建本地产业发展特点,金融机构应积极拓展具有区域特色的跨境金融业务,将针对中小企业的跨境人民币综合金融服务、跨境供应链金融服务等列为重点,打造境内外一体化贸易金融服务,重点支持面向台湾及东南亚地区的跨境综合金融业务,彻底体现出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对台开放这一特色。
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不仅担负着提升福建省经济发展的重任,还担负着两岸经贸合作、和平统一的历史使命,所以它的建设和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国家幸福休戚相关。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立给两岸经贸合作带来了新的机遇。面对机遇,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应合理利用制度的创新,进一步扩大和台湾的人员交流、产业合作,通过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方式,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经济的共同增长。在开放的同时,也要注意自贸区建设既要放得开也要管得住,警惕政策套利行为,加强风险防范。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既要借鉴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先进经验,又要立足本地区的特殊情况来制定相关的发展措施,切实地利用好这个发展机遇,让“丝绸之路”在海上重现往日光辉!
[1] 上海财经大学自由贸易区研究院.赢在自贸区:寻找改革红利时代的财富与机遇[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35.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海关.http://fuzhou.customs.gov.cn/publish/portal123/.
[3] 兰筱琳.福建自贸区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6(1).
[4] 林晓伟,李非.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现状及战略思考[J].中国经贸,2015(1).
[5] 刘绵绵,刘燊,易焰珊,胡悦,陈渊婷.福建自贸区离岸金融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特区经济,2016(6).
[6] 王利平.地方制度创新的困境与路径——以福建自贸试验区建设为例[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6(10).
[7] 陈明森,程宇.复制推广+地域特色: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战略构想[J].福建金融,2015(1).
[8] 李敏杰.福建自由贸易区与上海自由贸易区经验的学习复制与创新[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5(3).
[9] 杨秀平.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研究[J].城市学刊,2015(4).
责任编辑:林善炜
F752.8
A
1674-1072(2017)02-050-06
2017-02-05
本文系2016年度福州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一般项目(项目编号:2016B05)成果。
赫名杨(1988-),女,河南商丘人,中共福州市委党校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区域经济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