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钦地 丁 琼
福州市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化的问题及对策
叶钦地 丁 琼
(福州市社会科学院,福建 福州 350026)
公共文化服务作为政府为公众提供的一项基本公共服务,强调不分地区、阶层的个体实施均衡化。福州市正在大力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缩小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差距,保障人民群众便捷共享文化成果的基本权益就是其中一项重要工作。文章采用实地调查、文献分析等方法,调研福州市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化发展情况,分析存在问题,提出相应举措,以服务于福州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进一步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福州;城乡;公共文化服务; 均衡化
公共文化服务作为政府为公众提供的一项基本公共服务,强调不分地区、阶层的个体实施无差异的均衡化。[1]据测算,我国区域间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非均等化特征明显。[2]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化是当前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对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作了全面部署。近年来,福州市积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于2015年5月成功入围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名单,并于2016年4月5日发布了《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州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规划(2015—2017)的通知》,把“提高公共文化的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整合资源、统筹城乡,缩小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差距”作为其中一项主要任务。基于此,课题组采取实地考察、文献查找等方法,对福州市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化发展情况展开调研,以期服务于福州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进一步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近年来,福州市加强城乡统筹,大力增加农村文化的供给和服务总量,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努力促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但仍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从城乡之间的公共文化建设财政投入、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差距来分析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化问题。
1. 城乡之间公共文化建设财政投入不均衡
城乡之间公共文化建设财政投入的差距与问题是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发展不均衡的核心所在。福州城乡之间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建设等的不均衡都与城乡之间公共文化建设财政投入不均衡密切相关。
首先,福州市区与县(市)之间公共文化建设财政投入的差距大。从表1看,2009-2011年7县(市)与5城区本级的文化体育与传媒的人均财政投入非常接近,2013年、2014年7县(市)还高于5城区。但考虑到福州市财政对5城区的叠加投入,福州市区与县(市)之间公共文化建设财政投入的差距就非常显著。此外,作为省会福州,5城区还有大规模的省级财政的文化体育与传媒投入,这进一步加大福州市区与县(市)之间公共文化建设财政投入差距。
其次,福州的城市社区与农村社区(镇村)之间公共文化建设财政投入的差距大。需要说明的是7县(市)的文化体育与传媒的财政投入大多投在县(市)的城市社区即县(市)的城关区域,而其它乡镇与村的投入极少。许多乡镇3—5年财政文化投入不足万元。福州的城市社区与农村社区(镇村)之间公共文化建设财政投入的差距远大于福州市区与县(市)之间公共文化建设财政投入的差距。
福州城乡之间公共文化建设财政投入的差距与问题的核心是公共文化建设的各级财政投入主要集中在城市社区(街道与城关的区域),对农村社区(镇村)投入极少,具有很强的城乡二元特征。
表1:2009-2014年福州市城乡文化体育与传媒的人均财政投入情况(2012年缺)[3]
数据来源:福州市统计年鉴
2. 城乡之间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不均衡
福州主城区与新城区、城乡结合地区、郊区,城镇与村落的文化设施都存在差距。鼓楼、台江、仓山、晋安等四区除了由区本级投建的公共文化设施,还有市级乃至省级投建的公共文化设施,相比于地理位置较四城区更为偏远的马尾区以及七县市有较大优势。福州城市30分钟文化圈已基本形成,例如鼓楼区已开始进行“网格化”服务模式,建立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而农村地区偏远的需要1个小时才能到达乡镇文化站,而且许多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名存实亡。福清、长乐等沿海县市与闽清、永泰等山区县的文化设施建设也存在差距。例如长乐市共有1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获得第一次全国乡镇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等级站认定,福清市8个,闽清县7个,永泰县6个,罗源县5个(见表2)。截止2015年底,长乐市共建成“农家书屋”243家,藏书量40多万册,鹤上镇莲花村农家书屋、古槐镇竹田村农家书屋被授予“福建省示范农家书屋”称号;7座广场(公园)获评福州市“农村文化活动广场”示范点;市图书馆通过国家一级馆评估定级,在全市建成图书馆分馆和图书流通点54个。
表2:各县(市)区获第一次全国乡镇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等级站认定情况 (单位:个)
3. 城乡之间公共文化服务活动不均衡
城市社区的居民能够经常参加省、市、区(县)组织开展的文化活动,城市居民能较便捷地得到专业文化干部的辅导;而农村社区每年仅有几次群众文化活动,农村社区的居民要通过艺术扶贫、三下乡等机会获得培训辅导的机会。
4. 城乡之间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建设不均衡
公共文化服务队伍主要集中在城市区域。基层(尤其是乡镇、村)文化队伍老化、知识结构陈旧,工作不稳定等问题比较突出;在编不在岗(占用乡镇文化站事业编制)、在岗不在位(调用乡镇文化站干部)现象比较普遍,难以开展常态化的公共文化服务。村级文化协管员待遇偏低、流失比较严重,也加剧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缺位问题。
综上所述,福州公共文化财政投入、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公共文化服务队伍等都集中在城市区域(街道与城关)。福州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化问题实质不是福州市区与县(市)之间公共文化服务差距,而是福州的城市社区与农村社区(镇村)之间公共文化服务差距,是福州公共文化服务城乡二元化问题。
1. 加大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财政支持,形成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
加大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财政支持力度。根据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各级财政针对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投入比例。建立健全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市县财政共担体系。市县两级建立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专项基金,保证不同发展阶段都有一定比例资金用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
建立和完善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多元投资体系。可以通过税收减免、政府采购、定向资助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农家书屋、文艺表演团体等文化非营利组织,直接为广大群众提供丰富多样的非盈利性文化服务。
2. 积极开展与创新城乡文化交流,激发、引导和尊重农村居民的公共文化需求,大力增加农村文化的有效供给和服务总量
构建以农村居民需求为导向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机制。给农村居民充分的文化选择权利,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活动(项目)的反馈、监测、评价,与时俱进,保证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契合农村居民生产生活实际。
建立健全文化下乡长效机制。发挥省会文化资源优势,促进文化多下乡、常下乡,不断加大向农村的辐射力度,丰富“送文化下乡”的形式和内容。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送欢乐下基层”“文化惠民·六进”等活动经常化。全市公共文化服务单位每年下基层、下农村开展文化活动1000场以上。建立健全文化惠民演出、基层文化队伍培训辅导和艺术扶贫等帮扶农村项目的长效机制。实施村级文化协管员队伍培训、艺术扶贫、图书馆延伸服务和各类文化下乡活动,加强对基层农村文化活动的指导和基层农村文艺骨干的培训,提升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水平。坚持文化下基层、进乡村活动,每年由区县图书馆集中采购适用于农村的图书,配送至农家书屋,并在市、区县图书馆指导下开展服务;继续推进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实现每个行政村每月放映1场电影、每年举办5场以上戏剧或文艺演出、每年组织8次以上有一定规模的文体活动。
搭建城乡文化交流平台,培育农村特色文化。鼓励农村文化通过展演、调演(参与海峡两岸民俗文化节、海峡青年节、文博会、版博会等大型活动)等方式多进城,在与城市文化的交流融合中弘扬特色、借鉴提高、繁荣发展。鼓励和扶持农村激情广场群众性文化活动、节庆民俗活动,推进农村文化从“送文化”向“种文化”“育文化”的转化。
发挥省会文化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创新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方式,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发挥省会文化资源优势,由政府向省市文化机构、社会组织及个人以外包、委托、招标等形式购买面向社区与农村的公共文化服务,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农村文化产品生产和公共文化服务。加强农村文化活动室和农家书屋,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通过“大馆带小屋”和延伸数字文化服务,丰富农村文化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能力。全市所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群艺馆)、福州市歌舞剧院、福州市闽剧艺术传承发展中心配备流动服务车,开展流动文化服务。开通海峡图书馆的汽车图书馆业务,利用汽车图书馆深入农村开展现场图书流通和阅读服务。进一步完善“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以市图书馆为中心馆,建立总分馆制,探索资源整合、共建共享模式。利用RFID馆外智能设备推进公共图书馆馆外延伸服务,建立馆际之间和有条件的乡镇综合文化站图书阅览室统一管理、并网服务,统一检索、协同采编、通借通还。
3. 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探索统筹发挥农村各类文化设施作用的机制,培育农村文化活动品牌
统筹城乡政府与社会资源,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搭建农村文化活动平台,探索统筹发挥农村学校、祠堂、礼堂、公园等文化设施作用的机制,培育农村公共文化活动品牌:鼓励和支持农村依托传统节日、重大庆典活动和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开展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鼓励和支持农村广场文化建设;鼓励和支持农村学校操场、图书室等文化资源向社会开放,鼓励学校图书室与农家书屋合并共建共享;鼓励农村祠堂、礼堂、村部等开放建设为农村文化活动中心;创建寒暑期农村学生文化活动品牌。
4. 进一步统筹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组织与队伍建设
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纳入政府绩效评估体系。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队伍的培训与管理,建立农村文化协管队伍。积极鼓励城乡社会力量发展文体协会等各类文化非营利组织,壮大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组织与队伍。
[1] 张璐.湖南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战略提升路径[J].中国国情国力,2016(1):43-46.
[2] 顾金喜,宋先龙,于萍.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以区域间对比为视角[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10(5):56-60.
[3] 福建省文化厅. 福建省文化厅关于公布第一次全国乡镇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等级站名单的通知[EB/OL].http://www.fjwh.gov.cn/zfxxgk/zfgkml/2015031812_4010.html.
责任编辑:林淑周
G127
A
1674-1072(2017)02-072-04
2017-01-08
叶钦地(1972-),男,福建建瓯人,福州市社会科学院经济社会所副所长,副研究员,主要从事社会学研究;丁琼(1982-),女,福建顺昌人,福州市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法学硕士,主要从事法学、文化产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