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 宇
大学生软技能“两协同、三途径”培养体系构建
温宇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发展规划处,湖南 长沙 410208)
“中国制造2025”对人才的职业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职业道德、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这些“软技能”在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越发显著。文章提出要通过校企协同,通过“三平台课程”、“三维内化教育”、“三方面活动”等途径加强对职业院校学生“软技能”的培养。
高职学生;软技能;培养体系
构建与实施“中国制造2025”以及国家产业战略调整和发展相适应的技术技能人才体系,要求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不仅要关注当前企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要求现状,更要关注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发展趋势对技术技能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既要适应行业、企业的岗位需要,又要为学生的未来发展留出职业拓展空间,为发展高层次的职业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通过企业调研分析得知,企业对职业院校毕业生素质及能力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职业精神、专业技术、操作技能、沟通能力、理论基础、沟通能力、团队意识等。其中职业精神占比最高,成为毕业生的第一核心竞争力,专业技术和操作技能排到了第二、第三位。如图1所示。这与前些年企业一味强调毕业生的操作技能和快速上岗能力有明显变化。职业道德、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这些“软技能”和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基础理论这些“硬技能”处于同等重要甚至更加重要的地位。
另一项调研数据表明,高职院校毕业生的上岗能力、即时可用能力、新人受欢迎程度等均高于本科院校毕业生,但毕业三年后的升职、职业迁移、职业拓展等后续发展能力均不如本科院校毕业生。原因在于,高职毕业生较之本科毕业生,在基础理论、跨专业知识的融合、对新兴知识的接受和应用以及创新精神等“软技能”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距。
图1.企业对职业院校毕业生的素质及能力要求
两协同是指校内软技能培养与校企合作培养相互协同、相互渗透、互为支撑、互为补充。一是校内协同。根据道德素质发展的规律、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以及知识能力成长特点,结合职业学院的实情,构建专业教学系统、学生管理系统等各专业各部门协同工作,共同培养的软技能培养机制。软技能的培养不是某个部门或个人单独能够完成的,需要一所学校从招生就业、专业系部、教师(包括专业教学教师、实习实训指导教师、辅导员等)、学生管理等多部门跨系统相互配合、协同工作。通过学生的亲自参与,亲身实践,使学生在活动中逐渐塑造优秀的素质、养成良好的道德和行为习惯。学校应从治理体系角度,打破各部门条块分割,各自为战的传统管理模式。专业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同时,将职业精神、企业文化、团队意识等软技能培养融入其中。专职学生管理人员也要在提高自身管理水平的基础上,努力学习和提升专业知识、企业文化,将学生软技能的培养渗透到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二是校企合作。通过校企合作,将企业管理模式、企业文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企业人才成长通道等内容引入到日常学生管理、专业课教学、实习实训等环节,建立与企业真实环境相似的学生学习、交往、成长氛围,在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中培养软技能。
三途径是通过“三平台课程”、“三维内化教育”、“三方面活动”三条途径进行软技能培养。“三平台课程”包括软技能课程基础平台、可持续发展课程平台、虚拟空间教育平台。“三维内化教育”,从与时俱进的思政教学内容、点面结合的德育教育形式、专兼结合的思政教育工作队伍三个维度内化软技能教育。“三方面活动”中软技能养成的体验式教学,通过开展以“校园文化、心理健康、课外生活”为主题的课外活动,学生的亲自参与,亲身实践,使学生在活动中逐渐塑造优秀的素质、养成良好的道德和行为习惯。
图2.软技能培养三平台课程
如图2所示,软技能培养的三平台课程,由基础平台、可持续发展平台以及虚拟空间教育平台构成。基础平台课程主要以全社会普遍认知的理论和知识为主线,包括人文素质、职业道德课程等;可持续发展课程平台主要以不同行业企业的个性化为主线,以校企合作为纽带,包括课程实训、生产实习等课程。在每个平台中又分为核心课程模块、拓展课程模块、社会实践活动模块和校园文化活动模块等课程模块。三个平台及其课程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不是自成体系存在的,而是与其他“硬技能”培养课程相互依托、相互融合,贯彻于始终。
依据职业教育发展的规律,区域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需要,从与时俱进的思政教学内容、点面结合的德育教育形式、专兼结合的思政教育工作队伍三个维度内化软技能教育课程。
创新与时俱进的思政教学内容。在工业性和职业性的指导下,建成新“思政课”教学案例库,案例库应符合时代的要求,符合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实际情况,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状况的内容,而且收录名企文化、名企精神和名企对员工的素质道德要求。以案例库为基础,出版一系列软技能教育精品课程、校本课程。
形成点面结合的德育教育形式。突破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形成以思政课课堂教学为重点,以专题报告、德育网、大学生道德素质提升工程为补充的德育教育形式。以“五四精神”和“雷锋精神”为主题的发扬优良传统弘扬时代精神专题报告,通过催人奋进的历史事实熏陶、感人至深的先进事迹鼓舞,将理想信念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激发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的抱负和珍惜美好生活的情怀。以时事要闻和思政交流等板块为主要内容的德育网,通过引导同学们对时政事件的关注,增加同学们学习思想政治的热情,开辟新的学习途径,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并重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目标的大学生道德素质提升工程。通过规范言行、树立榜样、加大宣传、完善管理等措施,从整体上提高在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改变学生的课堂纪律、学习态度、文明礼貌、精神风貌。
组建专兼结合的思政教育工作队伍。素质教育的新目标、学生的新需要、课程的新内容和教学的新方法都对教师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举办辅导员培训班,邀请知名院校的教授讲学,可以强化辅导员专业能力;派遣辅导员和专职思政教师进行全日制培训,可以提升骨干教师的素质;利用校企之间良好的合作关系聘请企业专家担任兼职辅导员;通过实施中层干部联系班级制度,丰富学生管理队伍的人力资源。思政教育工作队伍中校外专家和中层干部的比例不低于20%,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思政教师和辅导员不低于50%,这样才能更好的打造软技能教育师资队伍。
根据道德素质发展的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结合职业学院的实情,通过开展以“校园文化、心理健康、课外生活”为主题的课外活动,通过实施学生亲自参与、亲身实践的“体验式”软技能教育模式,使学生在活动中逐渐塑造优秀的素质、养成良好的道德和行为习惯。
通过文化艺术活动形成独具职业院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一方面对文化艺术活动进行革新,确立优雅、高尚、艺术的主题,引入自主策划、自主管理、自主参与的原则,在创新的基础上将文化艺术活动常态化。另一方面举办科技创新活动,对参与活动的学生给予资金上的支持和技术上的指导。通过活动的开展使相信科学、尊重科学、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成为了职业院校文化的核心。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和心理健康活动构建职院心理健康氛围。一是规范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师的任教资格,担任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的老师必须有心理学的教育背景,以及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工作。其次规范心理咨询值班制度,确保学生可以随时获得心理咨询老师的帮助。三是大力发展朋辈心理咨询,通过对有责任心、对心理学有兴趣爱好的同学进行心理学知识的培训,让他们成为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四是完善心理危机干预制度,建立由寝室心理信息员、班级心理委员、系部心理委员、院心理咨询部、辅导员、系心理健康辅导老师、心理咨询专职老师、学生处处长组成的八级干预网,实行层层负责制。同时通过各种各样的心理宣传活动让同学们在活动中了解心理健康的意义,形成关注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感受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学习心理健康知识。
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塑造大学精神。策划并实施以体验生活回报社会为主题的三下乡活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以共勉和奋进为主题的学院周年庆典等活动,以促进和谐发展为主题的学雷锋活动、义务植树活动。能增加同学们对学院的了解,对社会的认识,对自我的体验,让同学们在体验和感受中孕育和产生“敢为人先、追求卓越、超越自我”的大学精神,热爱祖国、热爱社会、热爱学院、热爱生活的情怀。
[1]刘扬军.“关键能力”对职业教育能力培养的启示[J].职教论坛,2011,(21).
[2]马黎.当代大学生就业能力评价体系研究[J].山东女子学院学报,2012,(6).
[3]庆祖杰.对提升高职生就业能力的思考[J].职业指导,2011, (1).
[4]季琼.高职国际商务专业核心技能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10,(4).
[5]何福贵.基于学习领域课程的职业软能力培养的研究[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10,(1).
[6]曾国勇.论职业院校学生“软能力”的培养[J].职教论坛, 2011,(7).
[7]张炜斌.在高职人才培养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软技能”[J].科技资讯,2011,(13).
[8]宋春燕.论当代高职学生软技能的培养[J].职业技术教育, 2009,(5).
[9]戴艳.高职院校学生软技能培养探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1,(7).
(责任编校:何俊华)
2016-10-21
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项目编号XJK013 QZY003)阶段性研究成果。
温宇(1983-),女,湖南永州人,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教管理。
G64
A
1673-2219(2017)01-01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