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二三十年,进入“汽车社会”之后,中国的车与路猛然繁荣起来,看似人人生活都获得了大便捷。可是,很快,我们就遭遇了大小法定节假日的“大堵车”的崩溃、平时早晚高峰的“小堵车”的烦躁,以及环境问题的困扰。所有科技的发展、人类对于自身体能限制的打破,当然是进步的标志,也是现代社会人类的胜利和收获,但千万不要忘记,总有一些不可预知的副作用潜藏在这些“进步”中,侵扰着人类单方面的美梦。
据说,截至2017年4月底,成都全市汽车保有量达424.59万辆,仅次于北京,高居全国第二;机动车驾驶人总量达619.26万,几乎每两名成年人中就有一人持有驾驶证。这还是让人有点吃惊,成都竟然真把那些经济发达的沿海城市都甩在了身后。虽然,这势必带来一些看得见的问题和看不见的隐患,但目前成都仍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的做法,还是值得让人点赞的。
读了本期的《花生在中国的传播史》,煮花生、炒花生都是我的最爱,没想到这小小的花生,竟然有这么长的历史,而且还是从国外引进的。果然是一花一世界啊。印象里,北方的花生是比较大个,四川的花生则要小得多,但颗粒飽满,吃起来更香。
看了《纳粹迫害犹太人:从驱逐到灭绝性屠杀始末》一文,若是时光可以控制,真的希望时间在万湖会议前停止,或是在希特勒当政前停止。这篇文章看得我内心崩溃,虽然早就知道一些关于犹太人被迫害的历史,但从来没有读过详细讲述迫害进程的文章。几个人的野心,让多少无辜的人付出了生命。
阅读了本期的《1776年,英国精英为何没能看清战争的预兆?》这篇文章,颇有感触,自己从前也曾思考过这个问题——为何北美的反叛的预兆已表露无遗,但大英帝国的重要政治人物与知识分子甚少察觉,也许这就是“大国”容易走入的盲目区吧。当时身处舒适书房的精英们,忘了以变化的眼光看待周遭的一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