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主义:英国现代性的源头

2017-10-13 02:02吴策力
看历史 2017年10期
关键词:麦克法英格兰国王

吴策力

几年前,英国剑桥大学教授艾伦·麦克法兰(Alan Mactafriane)受邀在清华大学演讲。当时,第一届“王国维纪念讲座”正在进行中,邀请这位英国历史学家、人类学家发言,显然是想就东西方相互借鉴和尊重历史这个领域有些探讨。

在这个会议上,麦克法兰再次提到了英格兰的“连续性”——1714年之后,很多人认为,最严格的说法是“英国”或“联合王

国”——但老麦坚持说,即便在那之后,人们在描述英国的特点时,大多数事物都具备英格兰源头,因此,即便涉及了威尔士、苏格兰和北爱尔兰,他还是喜欢用“英格兰”和“英格兰人”。

他打了一个比方,认知现代性的努力犹如拼出一副七巧板的过程。英格兰之所以能率先实现非凡的转型,从一个农耕世界变成一个工业世界,是一组相互观念的特点导致的结果,每一个特点都必不可少,但是任何一个特点都不足以单独解释现代性的起因。

有人认为,从诺曼征服之后一系列的战争和政治事件,促使英格兰在打开现代性大门的过程中,将每一个零件都摆放得丝丝入扣,虽然这种概率几乎是几千分之一,甚至几百万分之一,但它就是刚好都达成了,供其他社会所效仿。英格兰文明的立足之本是个体,每个个体都是完整社会的缩影,都有天然的权利的责任。

根据麦克法兰等学者的观点,英格兰有极强的连贯性,这是其走进现代社会并成为头羊的主要原因。研究这种连贯性,不妨看看英国国王在这一千年里的变化。看看电影就知道有关王室的电影是多么走俏,《国王的演讲》《伊丽莎白》《女王》《年轻的维多利亚》……加上《都铎王朝》等电视剧,这种热度一直影响到了欧洲北部,挪威也拍了《国王的选择》,展现1940年9月,当纳粹德军发动闪电式袭击挪威之时,国王哈康七世引人关注的选择。当然,在这些题材相互争夺市场份额时,也别忘了麦克法兰阐述的英格兰现代性的开端,与诺曼底公爵一起争夺英国王位的,除了“本土的”哈罗德二世,还有来自挪威的战神式国王哈德拉达(Hadrada)。

前不久,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在中国之行接受采访说,《敦刻尔克》启用了大批年轻演员,这样做是为了规避好莱坞一直以来常见的错误——用四十几岁的演员扮演年轻的士兵。他还说,电影重在还原一种体验,历史上他们就是18、19岁的孩子,比如主角,他不需要多么英勇,只是“观众从一开始就看到他,我希望到最后,观众会仅仅出于爱期盼这个年轻人活下去”。中国导演黄建新对此表示认同:“这个想法和电影《建军大业》用年轻演员的想法是非常一致的。”

这个话题其实没必要深究下去,因为即便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也会考究演员的年龄——比如《红楼梦》在选角时就规避了当时已经出名但年纪到了30岁左右的一些演员,转而选择20岁之下的新秀。由于电影商业化的复杂作用,我们心平气和接受了40几岁的汤姆·汉克斯在《拯救大兵瑞恩》中扮演年轻的上尉,50几岁的张国立和资深演员蒋雯丽扮演小年轻恋爱、结婚。

有趣的是,我们也许可以想想,尽管王朝更替,君主的权力一再受到限制,一千年来,英国人为何还心甘情愿为捍卫君主制而战。

显然,攀登英格兰社会阶梯需要的是财富。亚当·斯密说,“每一个人都在不懈努力,寻找最有利的事业,以赚取他能够支配的任何资本。”有一个似乎看起来是悖论的东西——英格兰过去是,今日仍然是非常讲究等级的。从莎士比亚到王尔德,英格兰人的讽刺文学主要建立在阶级竞争游戏之上。然而我们必须指出,这场游戏之所以让人着迷并且引其他国家所效仿,只是因为英格兰有现代的、开放的阶级体系。它的条件是美德、能力、策略和机遇,现在,我们经常称之为“精英主义(Meritocracy)”。

在英格兰国王的名义之下,从诺曼征服到百年战争、布伦海姆之战,以及海权之争、欧洲大陆控制,与其说英格兰在一千年中始终表现出高人的智慧,始终拥有最好的运气,还不如说他们是在社会财富的分配、阶级上升的公开性、现代性上有良好的规则。从而,他们激发了整个族群最大的力量。

再把话说透一点,在英国现有的社会规则之下,国王已经不重要了。2017年BBC推出了一部90分钟迷你电视剧《查尔斯三世》。该片讲述的是“查尔斯王子”想象自己登上王位而展开的一系列剧情故事。该影片改编自迈克·巴特利特(Mike Bartlett)的一部舞台剧。2014年,在伦敦北部的阿尔梅达剧院首演后,转入了伦敦西区和纽约百老汇演出。

明眼人都看得出,这不但是在影射,而且已经是在明面上调侃查尔斯王子了。现实中,《星期日泰晤士报》2017年8月,引述3名皇室高级人员消息指,不论白金汉宫还是克拉伦斯宫都未有准备摄政的计划。消息人士更再次引述英女王21岁时,曾誓言有生之年絕不会宣布退位,指出:“英女王一直希望为人民服务,除非她真的因健康理由未能履行职责。”

2003年,有一部片子叫《处死国王》(To Kill A King),是描述“护国者”奥利弗·克伦威尔的电影,明线为查理一世的归西,而暗线则是克伦威尔本人的死。电影中,当拥护者称呼克伦威尔为“国王陛下”时,他并没有拒绝。他住在王宫里,钱币上铸有他的头像。导演其实想说,他就是国王。

然而,我们没机会来检验克伦威尔是否会成为英格兰现代性、连续性的一部分了。逝者不可追。endprint

猜你喜欢
麦克法英格兰国王
贪吃的国王
好玩儿的国王
当当吃国王饼
中国当代史学家麦克法夸尔逝世
国王的死敌
现代世界的诞生
英格兰十大怪异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