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家园

2017-10-13 02:03
数码摄影 2017年10期
关键词:大理展区摄影

大理国际影会是由大理州委州政府主办,落地于大理的国际性影像盛会,是世界知名且有影响力的文化艺术活动之一。第一届大理国际影会自2009年拉开帷幕,2015年,大理国际影会由一年制改为两年制。本届大理国际影会以“生活在别处——守望·家园”作为主题,它延续了以往影会的“3+1”模式,将摄影节、博览会、器材精英和DIPE圆桌会谈有机结合。

从本质上讲,大理国际影会既是一场专业性强的国际影会,也是一个国际性质的文化交流平台。它以摄影文化为纽带,积极促进地区间和国家间的合作交流——文化只有在交流沟通的过程中,才会激发出新的发展。

它不仅仅是一场专业性强的国际影会,也是一个国际性质的文化交流平台。它以摄影文化为纽带,积极的促进了地区间和国家间的文化交流——只有在交流沟通的过程中,文化才会激发出新的发展。

本届大理国际影会以创作者的国籍作为展区划分的主要依据,将360多个入围展览分布在三个主展区——文庙展区、垒翠园展区和床单厂展区。文庙展区为国际作品展区,垒翠园展区为国内作品展区,床单厂展区为画廊机构展区。三个主展区各自分散和獨立,其中文庙展区和床单厂展区相聚较近,都位于大理古城内部,而垒翠园展区则位于较远的古城城外——过于分散的展区给观者的观看造成了一定的困扰,毕竟并不是每一个人都会有我们这样的一个体力和耐性去完整的看完每一个展览。

“大而多”,是当下摄影节、摄影大展的一个新特点,本届大理国际影会也不例外,官方数据表明本届影会一共有360多个展览,16000余件作品——它们来自大陆、香港、日本、韩国、挪威、英国、西班牙、德国、法国以及南亚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为了看完如此数量的展览,我和朋友连续不停的奔波了三天。

梦幻的翅膀联展

这个系列作品曾经在2016年的北京国际摄影周中展出过,此次又被大理国际影会作为了文庙展区的“头展”——“串展”成为近年来各类大型影展的新特点。

作为一门方法论,观念摄影指的是代表某一观念的摄影类型。这种摄影也以类型图像、系列图像或事件重现的形式记录表演。当今,一些新闻摄影记者不再满足于单纯描述自己眼睛看到的东西。他们转而尝试压缩事实、分析某一特定情况。他们用特殊情况来阐明潜在的一般情况。这样一来,“纪录片”显然变成了一种摄影观念。

《非洲太空人》

摄影师:克里斯蒂娜·德·米德尔

1964年,刚刚独立的赞比亚开启了一项试图将第一位非洲人送上月球的太空计划。虽然这项计划开始不久后就夭折了,但却反映了这个年轻国家对于太空的热忱与雄心。

以这个故事作为开端,西班牙摄影艺术家克里斯蒂娜·德·米德尔(Christna De Middel)创作了名为《非洲太空人》的作品,这组作品包含了大量的照片、绘画和相关雕塑。尽管大多数照片都是虚构的,但《非洲太空人》作品在开头使用了一张放大的书信翻版——这是一封由一位赞比亚部长写给另一位赞比亚部长的真实书信。信上说:“根据赞比亚国家空间研究院院长Edward Mukaka Nkoloso的说法,美国和俄罗斯可能会输掉登月比赛。”然而,这个计划需要资金。根据信上的描述,那些初出茅庐的宇航员“无法将精力集中在宇宙飞行上”。“该他们研究月球的时候,他们在谈情说爱。”而且,“被选作首个登陆火星的有色女性”才17岁,“还得喂她的十只猫,那些猫会陪她度过漫长的飞行之旅。”

米德尔女士运用影像虚构手法创作的《非洲太空人》系列作品,包含了在西班牙拍摄的人们身着用非洲布料缝制的太空服、头戴街灯罩的照片;非洲村庄的档案照片被换成了上世纪中叶的宇航员照片;当今已经不存在的混凝土搅拌鼓竟有太空舱的两倍大;于纪念碑谷拍摄的一张照片代表了UFO及超越现世的景观。

《非洲太空人》是一组睿智、迷人的作品。摄影师没有取笑赞比亚的雄心壮志,而是将其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梦想做了对比,作品的主要展现形式仍然是摄影,克里斯蒂娜·德·米德尔展示了摄影这一媒介对于事实和虚构的双重促进作用——以及这最终对点燃太空竞赛有何帮助。

《路径——作为行迹的摄影联展》

十九世纪下半叶,当第一批西方摄影师来到中国的主要港口——香港、上海和广州——的时候,他们面对着一个未知的宇宙,一种陌生的东方视觉传统,这和郎世宁当年为了符合康熙、雍正和乾隆的审美标准而改编写实油画相类似。最早带着照相机来到中国的外国人,曾不断地寻找这种新媒介与当地文化结合的可能性,并且努力探索在“异域文化”中来如何解释摄影这种“摄魂术”。

无论是精神世界的布道者,还是在旅行路上漫游者,当时的摄影师和现在的摄影师一样,都把摄影当成一种视觉沟通的路径来加以理解。当接触到未知的世界,人所具有潜意识的欲望来记住所观察到的意境,他希望在某一时间和某种程度上,自己能够占有自己根本无法占有的东西——他通过自己眼睛里看到的不断流逝变化的感知图像的短暂停止,也就是按住快门,获取拥有现实碎片的理想。摄影是实现拥有这个未知的世界的主要方式之一,不仅仅是拍摄,加上对其图像进行观察并重新阐释。这个过程分为两个主要的元素——路径的连续性,一般需要漫长的时间,并为此奉献普世的精神,而得到的则是智慧的手段,加上摄影的即时性,及其作为获得视觉深刻记忆的媒介。endprint

皮特羅·鲍里尼(Pietro Paolini)在厄瓜多尔进行拍摄,他同样面临着一个未知的宇宙,充满刺激的异域视觉文化——在这种复杂的宗教和思想方面不断活动变化的国家里,摄影师的注意力会指向流行文化、社会局势和宗教信仰。相反,费德里科·克拉瓦里诺(Federico Clavarino)和洛伦索·马西(Lorenzo Masi)则定向于自我的世界。他们观察日常生活中所面临的疑惑并进行普遍情节化的分析,他们的摄影转向于对身份的搜索与内省。

三位摄影师所展开的探索,是在一个漫长的路径基础上发起。这一步步发展过程中的时间行迹,跟阅读书本的感受相似——主要的内容在拍摄者的内心世界里留下了深刻的痕迹。摄影的主要功效不仅仅注重于摄影师的凝视,也重视与观众的眼光——不同的时间、空间和角度都会产生同一个主题的游离变化。摄影师的目标是构建能够抓住现实的一个闪光,从而书写出这本书的某个页面,但整体的剧情文本只能从观众的目光去接触到图像,去解读它,诠释它,并且在往自己制造的宇宙出发的那个时刻而产生延伸。

《匆忙的城市》

摄影师:洛伦索·马西

人潮涌动。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一次又一次的相遇,擦肩。没有时间问候,没有时间交流。那个人要去哪里?

她是做什么的?他要去干嘛?每时每刻,我们都在寻找人们的故事。

而人群正路过我们的目光,道不尽的,是生活。

《意大利啊意大利》

《意大利啊意大利》这组作品主要介绍的是意大利的遗迹,通过观看这组作品,观者可以重新了解意大利这个国家,它通过一系列错综复杂的对比手法,勾勒出了一个连续性的二元世界。

这些照片作为一个系列的整体,它们共同讲述一个故事;如果作为单张的个体,它们也被赋予了独特的表现形式。通过难易不同的拍摄角度,摄影师给观者呈现了不同类别的照片——包括阴影构图手法、模糊象征主义和人物风景等等。

展览里的每一张照片都充斥着一种压抑的感受,描绘的都是没有人迹的空间景象,但实际上这些照片都带有强烈的人道主义情怀,只是它们被隐藏在那些不起眼的风景里——一只手的动作里,某一段石柱上,亦或是在某个人不协调的肢体动作里,它无处不在强调着人道主义。

生活中的不如意都在按下快门的那一刻被暴露无遗。镜头下的事物,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好像是在等待着新的开始,又或是期待一个全然不同的命运。

《赤道上的平衡(厄瓜多尔,2011—2014年)》

摄影师:皮特罗·鲍里尼

在赤道行走很难保持平衡,这是因为南北半球均受到反方向相等的离心力。而厄瓜多尔的国情,和许多拉丁美洲国家一样,使人联想到这种现象。

一方面,总统拉斐尔·科雷亚(Rafael Correa)制定了新的宪法,石油资源国有化和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给这个国家带来了史无前例的文化和经济变革。另一方面,要承担百年来资源开采的恶果,国际利益以及保守势力也仍然存在。正是在这种过去与未来的平衡之中,厄瓜多尔将被重新定义,虽然尚不明确,但是厄瓜多尔依然会为整个拉丁美洲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床单厂展区

影像画廊参与展览是大理国际影会的重要特色,本届大理国际影会一共有以See+画廊为代表的11家国内画廊参与其中,它们成为大理国际影会的重组成部分——这在国内的大型影像展览中是比较少见的。

作为现代艺术发展历程中非常重要的构成环节,美术馆与画廊在独立于艺术自身发展的同时,又和其发生着密切的联系——并且这种联系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加深。相较于普通的影像创作者,它们属于另外的一个评价和收藏体系,它们在不断被人诟病的同时,也为我们带来了许多优秀的影像艺术家们的“原作”。先有艺术家,再有艺术,而艺术作品则是艺术家的思想和精神意识的凝结体,我们通过观看优秀的艺术作品可以很直观的了解艺术家的创作脉络,从而了解艺术发展的状态。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画廊和美术馆为普通的艺术创作者拓展了视觉的认知范围。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好的现象,这让我们开始摆脱一种自发的、个体性的无序状态,也只有这样,我们的摄影才会发展到另外的一个新状态。endprint

鲍利辉说:“让影像走进千家万户,这是我们长期以来的一个愿望……让有兴趣的人可以不受时空的局限进行了解,并且选择自己喜爱并且可以负担的影像作品,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收藏的门槛。……以内容深度挖掘艺术品价值,全面提升普通大众及收藏家的参与体验,让人们更直观的感受影像艺术品的魅力。”

近些年,摄影收藏在中国逐渐开始兴起,尤其是在影像上海等一系列摄影收藏展会的带动下,这股收藏热潮开始逐渐从一线的“文化城市”开始向外蔓延。作为一个西南边陲的城市,大理开始成为一座勾连普通人和影像收藏之间的桥梁,影像收藏的理念开始被更多的普通人所了解和熟知。

《东时区》

摄影师:杨达

《东时区》虽然名为“时区”,但它实际上却含混了我们现实世界的时间与空间,它探讨的是这个世界的某个局部的“存在”,不是一种单纯的游记,也不是一种简单的影像描述。摄影师不停地行走,不停地觀看,他游离在现实世界与超现实世界的边缘,“生存”才是他所观看的永恒的主题。

“中东到远东,东二区到东九区。从中东的伊斯兰文化到西亚高加索地区亚美尼亚、格鲁吉亚的东正教、到南亚印度教的多彩再到东南亚以及远东地区小乘佛教、大乘佛教以及藏传佛教的传承,文化的多元穿梭在每个时区,即使所有的生活轨道都看似完全不相同,但当融入每个时区的生活时,所有的不同都变的相同。在平静的生活表面下,是无处不在的暗潮汹涌,我们生活在最好的时代,也生活在最坏的时代,无限自由的穿梭在各个时区之间,使得宗教之间没了隔阂,使得文化之间更好的交融在了一起,使所有的不可能渐渐变成了没有什么不可能。但往往在看似一切都越来越好的时空间却随处都是不安的焦躁和让人窒息的紧绷感。从东二区到东九区所穿梭的国家都在‘一带一路丝绸之路上,自古便结下渊源,当所有本不在一起的影像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则是我们现代的世界-地球村和全球化的时代,我们生活在这里,也生活在别处。”

《生命的状态》

摄影师:赵欣

这组作品是关于人体、动物体的影像,以摄影解剖学的方式,让这些生命的身体变得清晰可见;细致的描绘出生命的地形图。

这是一个借助摄影手段生产理性科学知识的过程。这些尸体被人剥离出自身的社会物质环境,切断了与这个世界的感官连接。可视的动物体项目必然忽视铭刻在身体里的文化与历史意义。在镜头下,身体只是被转化成理性科学知识的客体。实际上,也正在这个过程,将各种静怡的生命转变为电子数据库的信息加以储存。

影像用被我们熟知又陌生的方式展示生命的不同状态——健康、生病、死亡、虽死犹生;庄子曾经说过生与死只是生命的两种状态,就像梦与醒。endprint

猜你喜欢
大理展区摄影
原辅材料展区:功能提升,绿色环保
卫生用品展区:产品多样化、细分化,创新趋向于提升使用感受
生活用纸展区:用心呵护,打造精致之美
做梦都要去大理
大理好风吹
InnoTrans室外展区
想念大理
解读“风花雪月”唯大理之最
摄影42℃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