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的弧线

2017-10-13 21:17李响
数码摄影 2017年10期
关键词:空旷画廊大国

李响

影像上海展会期间刚好是上海的秋雨季节,雨虽然不会下的很大,但总是不太见晴,不下雨也是阴着,倒是很适合搭着地铁看展览。

喜马拉雅美术馆的空間非常好,巨大空旷,不比小画廊的局促,又有曲折的进深。美术馆夏季的“喜影集”单元快结束了,这个特别策划的影像单元正展着严明的《大国志》。对严明展览的好奇是因为三年前看了他的第一本书《我爱这哭不出来的浪漫》,书写的非常有趣,一个真诚、坦荡,偶遇糗事的摄影师跃然纸上。书的最前面他写道:“我们喘着气,为的是那些让我们喘不过气的时刻”。这是我第一次看他展览级的照片,他那几张经典的代表作在空旷的展区里略显得陌生,新选出来的照片感觉也是是而非,模棱两可,让人喘不过气的感觉没有了。放大的照片,也许是受到了清晰度干扰,气是散的。少了他画面里那一以贯之的冷淡的幽默感。

另一个惦记的是在BANK画廊里陈哲的《向晚六章》选作展——“消失的是日子的黄金”,这个前后经历了5年多的长期项目中,陈哲将她对于复杂、易逝的黄昏的着迷,投入到一系列的实验里。为了理解黄昏——这个白昼与黑夜、日光与暮色、已知与未知之间的模糊地带,她收集了大量的文学与图像资料。看她的展览,能让人感慨她巨大的阅读量,对于文字的导入,影像的输出,她尝试着各种抽象的凝练。陈哲成名于她早期的作品《可承受的》和《蜜蜂》系列,那是一些充满了血液,毛发,荷尔蒙的红蓝记忆的影像。开始了黄昏项目之后,她的照片正式进入到金色的光晕里。陈哲的《向晚六章》既像一场浩瀚无边际的回忆,又像对不可见、不可说、不可触摸的未来的一番试探。

在从上海回来的高铁上,行李箱把腿划破了,殷出一条浅浅的红线,当时正是“黄昏”时刻,列车跑在“大国”的铁路线上,不论是“可承受的还是不可承受”的,即使是一场瞬间美妙的融合,都被飞快的抛向身后。若说一幅名副其实的影像作品跟日常生活到底有着什么样的区别?我更喜欢杉本博司解释他《剧场》系列作品时的观点:人从出生睁开眼睛的时候开始最后到死去闭上眼睛的那一刻结束,难道不是一次不可重复的长时间曝光么……endprint

猜你喜欢
空旷画廊大国
失眠
失眠
吐槽大国
空 旷
空旷
多想记住你的脸
从器官捐献大国到移植大国还有多远
画廊
画廊
周边大国的海上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