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宜强 于志慧 孟 凡 包先焰
(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安徽 蚌埠 233030)
大学生网课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基于三个网课平台的使用数据分析
□冯宜强 于志慧 孟 凡 包先焰
(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安徽 蚌埠 233030)
以MOOCs为代表的网络教育模式发展迅猛,然而大学生使用这些平台学习的质量令人堪忧。本文以某财经高校学生为调查对象,选取调查对象使用最为广泛的三个网络教育平台,并以此为载体,通过校园问卷调查和网络问卷调查相结合的调查方法,研究大学生网课学习存在的问题,分别从学生和网课平台的视角提出提高网课学习效率的措施,让网络课程更好地推动我国高校教育的发展。
大学生;M O O CS;网络课程;学习质量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以“MOOC”为代表的新兴网络教育模式逐步兴起,如美国高校的Coursera、edX,我国清华大学的“学堂在线”等,目前全球有超过 400所大学和机构开发了将近2 500门慕课课程。以“任何人,在任何时间,在任何地方,学到任何知识”为理想的网络课程,使得林毅夫、汤敏(2015)等预言:MOOC等教育模式将彻底颠覆传统大学教育模式,大部分传统大学会因此消失[1]。而经过几年的发展,网络课程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尤其是高校学生通过网课学习是否真正受益令人堪忧。
关于大学生网络课程学习的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起步阶段,网络课程学习在国内刚刚开始出现,以彭文辉(2007)为代表的学者以网络学习者的一般行为规律为研究对象,了解网络学习者的各种学习行为,为未来网络与资源开发平台的设计提供参考[2]。第二阶段,网络课程在互联网上大规模出现阶段。2010年,网易公开课成立,系统全面地翻译名校课程,MOOC大潮来袭,黄震、黄云(2010)分析了传统学习模式和网络学习模式,对网络学习行为分析平台在线学习模式的设计与开发进行探讨和研究[3]。第三阶段,各大高校开始设立校内网络课程阶段。缪子梅(2014)以国内某所高校学生为例,探究了网络课程对我国大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发现学生对网课的认知度不高,投入时间与精力较少,提出应优化在线课程体系,提高网课的吸引力,更好地发挥网课的作用[4]。尹铁燕、胡玲(2015)通过对贵州大学城5所高校大学生网络学习行为进行调查,发现大学生网络学习中存在网络课程平台建设落后、缺乏教师引导与监督等问题,并提出以建立大学生虚拟学习社区为主体的解决方式[5]。李良红(2016)以大学英语网络平台为例,从学生自主学习的角度,探讨了网络课程自主学习的必要性和存在的问题[6]。
本文选取调研对象使用最为广泛的超星、智慧树、高校邦三个网络教育平台作为大学生网课学习质量问题研究的载体,三个平台的主要信息见表1。通过对三个平台的对比,我们发现:
就课程内容而言,网络平台课程大多为校内暂时未开课程的补充,如一些创新创业课程和语言学习课程;网络平台的课程基本上是一些选修课,并未涉及校内专业必修课,高校必修课的授课形式仍以课堂授课完成。此外,网络课程的成绩构成大多为观看视频进度+章节测试+期末考试的模式,三者各占一定的比例,超星和高校邦网络学习平台引入了10%的讨论量成绩,学生需在观看视频的基础上对学习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然而通过实际了解,我们发现讨论实际只是一个形式,学生在论坛上任意发表一些与学习无关的文字便可获得分数。智慧数网络平台引入了混合式的学习模式,采取线上学习+线下考试的考核形式,并设立见面课程,成绩构成更加多元。
就期末考试而言,超星和高校邦都为在线考试的方式,题型为客观题,由选择题和判断题构成,题目来源为课程题库,超星和智慧树平台开启了答案防粘贴功能,有效地避免了学生做题过程中采取网络直接搜索的方式。智慧树的混合式学习方式为期末线下考核,由高校统一组织考试,模式与校内实体课考试相同,题型为主观题和客观题,而主客观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更能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就视频观看得分和章节测试而言,每一平台成绩的最终构成都包括这一内容,只要学生在规定时间期限内完成视频的点击观看,并完成课后的习题,便可以获得此模块分数,其中高校邦此模块的分数占比最大,为65%,超星和智慧树分别为25%和30%。由于网络课程的学习过程不受老师监督,所以视频观看是否由本人完成并不能很好的被监测。
表1 三个网络教育平台简介
调查主要通过向在校大学生发放问卷和网络问卷的方式进行,采用自编的《大学生网络课程学习存在问题的调查》[7]问卷,问卷共20道题,其中19道客观题,1道主观题,内容包括调研对象基本信息、对待网课的态度、学习网络课程的目的、对使用过的网络课程满意程度、个人认为网络课程存在的问题等,问卷调查对象为安徽省某财经类高校学生。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调查,共发出调查问卷350份,收回有效问卷348份,回收率为99.43%。调查结论和分析如下。
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近50%的学生认为网络课程没有实体课重要,这表明大多数同学在修读网课时,对待网络课程的态度是不够端正的。经过更深入地探究,我们了解到很多大学生还持有传统的学习观,认为学习就是在课堂上完成,老师教多少自己就学多少,不必要选择网络课程进行学习,更不会选择其他渠道汲取新的知识。
47%的学生观看网络课程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获取学分,“选修网课只是为了修满学分”、“在寝室边玩游戏边看剧边刷网课”这仿佛成为了许多大学生的共识。在调研的过程中,多数受访者回答网络课程比校内实体课程简单,学分更容易获得,而且更容易在期末的考核中获取高分,这对需要刷绩点的同学是一大利好。加州理工学院教授Antonio Rangel曾对网络课程的学分获取问题表明过明确态度:“我不会授予学分,除非有人能够解决在线作弊的问题,并能够确保接受测试的是学生本人。”学习者忽略知识的获取过程,注重最终成绩的获得,这看似是一条捷径,但实际对自身的长久发展是致命的。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高校开设网络课程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对于多元知识的需要,网络课程不能仅仅成为修满学分,刷高绩点的工具。
有38%的同学认为网络课程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缺乏课堂交流,老师不能及时帮忙解答问题。在三个网络课程平台的分析中我们不难发现学习成果的评价多是单方向的,网络课程的学习缺少评价和反馈机制,学生对课堂中有疑问的地方无法向老师反馈并与老师交流;32%的同学认为在修读网络课程的过程中无人监督,个人自制力不强,无法按时完成学习任务。网络课程学习中,教师与学生实际上是处于分离状态,老师不能对学生直接监控;另有28%的同学认为网络课程教学资源未能及时更新。我们通过对三个网络课程平台的分析,了解到虽然很多网课视频来源于名校,但都是几年前录好,然后反复使用的。很显然,在当前这个知识更新迅速的信息化时代,这样的课程内容很难满足学生的需求,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甚至对网课反感,难以参与到网络课程学习中。
有53%的学生每周观看网络课程的次数在3次以下,日常使用频率较低。而根据我们测试的某一平台学生学习课程的进度①,截取的时间点分别为2017年4月14日(网课平台开放后第二天)、5月12日(网课学习期间中间节点)、6月10日(网课学习期间结束前两天)、6月12日(网课平台关闭)。发现课程前期85.76%的学生没有开始学习,课程中期仍有49.83%的学生学习进度为0,课程结束前两天有68.81%的同学完成了课程,而此时有10.85%的学生仍未开始学习,课程结束时完成课程的同学占比为96.27%,有1.36%的同学至始至终没有进行学习。由整体的分布来看,学生完成课程学习较为拖沓,而在实际访问中,多数同学也都表明网课的学习会在最后几天集中完成,甚至是通宵熬夜刷网课,这和我们统计显示的在最后两天有27.46%的同学完成了课程较为吻合,而突击刷课的同学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必定大打折扣,网课无法在这些同学身上实现其价值。
基于上述对三个网络课程平台以及调查问卷结果的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几方面解决措施,提高学生网课学习效率,真正发挥网络课程平台的优势,使得网络课程更好地推动我国高校教育的发展。
当今社会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很快,网络课程平台应紧跟时代步伐,及时补充、完善、更新网络课程资源。首先,录制网课视频的教师应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认真备课,增强线上课程的趣味性,用心设计好教学环节,让学生了解到更多实用而丰富的知识;其次,各大网络教学平台需定期检查平台内课程的更新情况,及时删除一些上线时间久远、画面清晰度低的课程,并重新录制相应课程进行替代,保证所提供课程内容的时效性和有用性。
学生的学习态度决定了网络课程学习的效率,是决定网络课程质量的重要因素。各高校应从学生角度出发,加强网络课程的宣传力度,让学生对网络课程的学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意识到网络课程的重要性,并呼吁学生对学习进度有一个整体规划,避免突击刷课问题;此外,学校可结合自身情况,采取线上网络课程学习与线下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进行全方位衡量,间接督促学生认真对待网络课程,提高网络课程学习的效率。
完成这一点首先需要做到及时更新、扩充题库,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信息更新非常快,学生很容易在网络上搜索到考核题目的对应答案,只有通过不断地更新题库才能完成这一目标;其次,针对代为刷课问题,网络课程平台应更新技术,可以借鉴Coursera的身份验证功能,该功能通过创建一个特殊的配置文件,使用学生的照片ID和唯一的打字习惯模式,将课程链接到学生的真实身份,保证在电脑前学习的是学生本人。
在当前这个知识更新迅速的时代,网络课程在新形势下不断完善并进一步创新,逐渐成为一项不可替代的教学内容,因此,解决大学生网络课程学习存在的问题是现阶段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提出的几点建议能够有针对性地应对当前网络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但问题的根本解决需要选修网课的学生真正参与到网课的学习中来。相信通过网络课程开发者与学习者的共同努力,大学生可以更好地从网络课程的学习中受益,网课也真正能够做到物尽其用,服务于高校课程改革。
[1]汤敏.慕课革命:互联网如何变革教育[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
[2]彭文辉,杨宗凯,涂山青,李念.网络学习者的学习行为调查及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07,(12):52-56.
[3]黄震,黄云.网络学习行为分析平台学习模式的设计与研究[J].软件导刊,2010,(03):195-197.
[4]缪子梅.网络课程对我国大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基于对某高校在校学生的调查[J].中国高教研究,2014,(11):94-98.
[5]尹铁燕,胡玲.大学生网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贵州5所高校为例[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01):64-67.
[6]李良红.浅谈大学英语网络平台自主学习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12):69-70.
[7] 问卷电子版地址:https://sojump.com/jq/13844337.aspx
注释:
①测试时间为2017年4月13日-6月12日,数据来源为超星网课平台。
1004-7026(2017)19-0124-03
G434
A
10.16675/j.cnki.cn14-1065/f.2017.19.081
安徽财经大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01610378432);安徽财经大学校级本科示范课程(acsfkc201611)。
冯宜强(1997-),男,安徽蚌埠人,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在读,研究方向:金融投资;
于志慧(1973-),女,内蒙古赤峰人,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金融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