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佳慧
铁路大机的“保护神”
文/李佳慧
跟电子和机械打交道,他们如醉如痴,乐此不疲。他们是铁路上最忠实的管家,他们精打细算,修旧利废、变废为宝。在浩繁的技术星空里,他们不断探索创新,为哈尔滨铁路局创造了千万计的企业财富,更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他们是哈尔滨铁路局工务机械段的劳模和优秀职工,他们均来自荣获省工人先锋号的柏松劳模创新工作室。
1999年,从小酷爱电子机械的刘柏松从齐齐哈尔司机学校毕业,成为工务机械段大机队的大型捣固车司机。2005年,由于过硬的电气专业知识,刘柏松被调到段检修车间专职做大修机械的检修工作。进入检修车间后,刘柏松深深被先进的大修机械设备吸引,每天刻苦钻研大修机械检修方面的理论技术。2006年冬季检修时,刘柏松利用个人时间,修复了50余台废旧传感器,为段里节省几十万资金,同行和同事送他一个雅号叫“刘大拿”。刘柏松荣膺全国劳模后,为鼓励更多职工向他学习,段里将原有的调试班组命名为柏松劳模创新工作室,一个以维修为主的优秀品牌班组就此诞生。
柏松劳模创新工作室以维修大机上的配件、处理维修故障为主要工作。坚信创新必须勇于实践的他们,凭借钻研得来的知识,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和改造,解决了许多常人无法解决的问题。“在劳模创新工作室命名的同时,我们还根据工作实际,组织开展了关于大型养路机械配件和电路的改造等多项技术攻关项目。一年来,我们劳模创新工作室修旧利废上百件,累计节支资金近百万元。”刘柏松拿出一个被他修好的计算机液晶板给记者展示,这样一块计算机液晶板价值9000多元,出现故障就不能再使用,刘柏松跑遍市场,寻找可以替换的零件,并对液晶板内部进行了改造,不但将坏掉的液晶板修好,还使液晶板更牢靠耐用,为段里节省了大笔资金。
燃油暖风机的修复成功率低,维修后需要重新装回火车上才能测试出是否修好,浪费人力和时间,维修要用上十几天的时间。为了缩减维修时间,刘柏松整日在火车上研究传感器和点灯控油设备,最终制作出一个模拟火车电路油路的试验台,大大缩短了维修工期。
卸载发动机机油滤清器是一个技术活,需要有经验的老师傅用小撬棍撬开,用力过大或时间过长都会使滤清器变形作废,十分麻烦。工作室的发动机大拿史伯考虑到这一点,便研究制作出一个专门用来撬开滤清器的工具,任何人都可以操作这个工具,简单方便,为发动机更换机油滤清器解决了大麻烦,而这样的发明,对大修机械设备来说,是一项巨大的创新。
柏松劳模创新工作室由2名调试人员、2名检测人员、1名大修人员、1名制动钳工组成,他们聚在一起,鲜少聊天,多是在研究坏掉的配件,甚至有时会在查找故障原因时发生争执。前段时间,测量水平的电子摆坏了需要修复,工作室的成员们维修了电子摆的测试台后仍旧不能正常使用,测试显示电子摆的参数不稳定,几个人便将所有原件拆开测试,但都没有检测出问题,经过半个多月的研究,史伯提出是轴承问题,但由于之前原件拆开测试时,轴承没有问题,大家都不相信,甚至有人急脾气地与史伯吵了起来,最终刘柏松还是决定更换新的轴承测试,更换后电子摆竟可以正常使用了。几个人对史伯道歉后,又找出轴承相关的书籍翻看,了解了轴承的防跳等级参数也会影响使用效果后,又对轴承进行了深度学习。刘柏松对记者说,“在维修过程中,我们时常会发生争吵,但大家都能够互相理解。”这样的“争吵”,不但增进了工作室成员之间的感情,更让大家的专业技能精钻了不少。
平日里,柏松劳模创新工作室的成员们积极围绕大修机械检修开展大范围的技术创新、技术攻关活动,一旦省内铁路出现问题,无论何时何地,他们都会第一时间赶往现场。去年冬天的检修车间集中改造时期,工作室的工作繁重。一天下午5时多,工作室的成员们正在车间检修大机,距离哈尔滨378公里的磨刀石站打来电话,说捣固车出现问题,如不及时修理可能会影响火车的正常运行。挂断电话后,刘柏松放下手上的工作,和几名成员第一时间赶往火车站,登上开往牡丹江的列车,凌晨1时多到达磨刀石站,他们随即投入到修理中,几个小时过去,太阳缓缓升起,捣固车的故障也被排除了,保证了火车的正常运行,而刘柏松他们却一夜未眠,“这样的突发状况很多,只要有大机出现问题,为了保证铁路的正常运行,我们都会立刻前往。”柏松劳模创新工作室的成员几乎全年无休,对机械充满热情的他们,常常钻研到深夜,对他们来说,最快乐的不是休假,而是废旧的机械能被重新利用。
有人把工务机械检修车间比作是大修机械设备的医院,那么柏松劳模创新工作室应该就是这所医院里的名医。他们通过开展技术攻关、研发创新,对大修机械把脉问诊,在提高大修机械设备安全质量、节约维修资金、压缩经营成本上,做出了自己的努力和贡献,在大修机械检修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绚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