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栽培模式对马铃薯新品种天薯1 1号产量的影响

2017-10-13 08:04赵春燕吴巧红裴国平温宏昌杨志奇郭
中国种业 2017年10期
关键词:薯率块茎覆膜

赵春燕吴巧红裴国平温宏昌杨志奇郭 恒

(1甘肃省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天水 741001;2天水市农村经济管理站,741000)

不同栽培模式对马铃薯新品种天薯1 1号产量的影响

赵春燕1吴巧红2裴国平1温宏昌1杨志奇1郭 恒1

(1甘肃省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天水 741001;2天水市农村经济管理站,741000)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施肥方式及覆膜方式对马铃薯的单株产量、单株薯数、商品薯率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前覆膜和全施基肥能提高天薯11号的单株产量、单株薯数、商品薯率及产量,在密度为50000株/hm2时,产量最高,可作为天薯11号的适宜栽培模式。

马铃薯;栽培模式;经济产量

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是茄科茄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是重要的粮食、蔬菜兼用作物,同时也是我国西部地区最为重要的食用作物和经济作物[1-2]。甘肃省的马铃薯种植面积大,总生产量较高,块茎品质高[3-4],但存在生产技术普遍落后,产量低,新技术的推广普及率不高等问题[4-6]。天薯11号为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马铃薯品种,2015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薯2014006),适宜甘肃中部、东部,宁夏中南部、青海东部等西北一季作区种植,研究其配套高产技术,最大限度地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发挥群体增产的效果,提高经济效益[7-8],对加快甘肃省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脱贫致富的步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概况 试验设在天水市农科所中梁试验站大田地块(105°69′E,34°61′N),海拔 1650m,年均降雨量480~610mm,年均气温11℃,年日照时数2097.7h,土壤类型为黄绵土,容重1.15g/cm3,肥力中等,前茬小麦。

1.2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重量约为50g的整薯。采用正交试验设计,3因素,12水平,3次重复,随机排列,共36个小区,小区长5m、宽4m,各小区之间走道0.6m。3因素包括:密度(A)、施肥(B)、覆膜(C),其 中 A1:45000 株 /hm2,A2:50000 株 /hm2,A3:55000株 /hm2;B1:全施基肥,B2:全施追肥;C1:播前覆膜,C2:不覆膜。

试验于2015年4月20日开始实施,人工点播。当密度为45000株/hm2时,株距为37cm,行距为60cm,每小区播种90株;当密度为50000株/hm2时,株距为33cm,行距为60cm,每小区播种100株;当密度为55000株/hm2时,株距为29cm,行距为60cm,每小区播种110株。各小区播深均为12~15cm,B1为播前撒施750kg/hm2马铃薯专用复合肥撒可富(纯N、P、K有效成分各为15%),B2为在块茎膨大期根部环施750kg/hm2马铃薯专用复合肥撒可富,C1为起垄后覆膜再点播种薯,C2为起垄后直接点播种薯。各小区田间管理一致,详细记录生育期,于2015年9月28日进行收获,采用精度10g的电子称称重。

采用顺序抽样法,分别对每个处理抽取25株作为样本,测定其平均单株产量、平均单株薯数。

采用随机抽样法,对每个小区抽取25株作为样本,总称重量并计数薯块个数;平均单个块茎鲜重=各小区随机25株总重量/总薯块个数。

采用五点法采样,分别对每个处理抽取25株作为样本,测定其干物质含量;干物质含量测定方法采用烘干法。

按薯块大小分级,50g以下的为非商品薯,50g以上的为商品薯,并统计其商品薯率。

产量:采收马铃薯后,称量各小区的产量,并计算折合成每667m2产量。

数据采用软件SPSS16.0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数据均为3个重复的平均值。

2 结果与分析

2.1不同栽培模式对马铃薯平均单株产量的影响平均单株的产量决定着小区的实际产量,单株产量越高,在密度不变的情况下总产量也越高,因此测定单株产量具有重要意义。从表1可以看出,不同栽培模式下的马铃薯单株产量在0.32~0.65kg之间,单株产量最高的为A1B1C1,最低的为A3B2C2,二者相差2倍以上。A1B1C1与A2B1C1的单株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A3B2C2最低,显著低于其他处理。

表1 不同栽培模式对马铃薯各指标的影响

2.2不同栽培模式对马铃薯平均单株薯数的影响 单株薯数是影响单株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从表1可以看出,不同栽培模式下的马铃薯单株薯数在3.4~5.2个之间,单株薯数最多的为A1B1C1,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最少的为A3B2C2,显著低于其他处理。

2.3不同栽培模式对马铃薯平均单个块茎鲜重的影响 单个块茎鲜重影响商品薯率,大小适中的薯块不仅卖相好,而且经济效益也突出。从表1可以看出,不同栽培模式下的马铃薯单个块茎鲜重在92~147g之间,单个块茎鲜重最高的为A2B1C1,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最低的为A3B2C2。

2.4不同栽培模式对马铃薯块茎干物质含量的影响 从表1可看出,不同栽培模式下的马铃薯单个块茎干物质含量介于21.36%~23.49%之间,干物质含量最低的处理为A2B1C1,最高的为A2B2C2。

2.5不同栽培模式对马铃薯商品薯率的影响 从表1可看出,不同栽培模式下的马铃薯商品薯率介于74%~90%之间,最高的为处理A2B1C1,最低的为A3B2C2。低于80%的处理有A3B2C1、A3B2C2和A3B1C2。

2.6不同栽培模式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产量决定着种植效益,是经济产量的重要指标,影响着经济效益的高低。从表1可以看出,不同栽培模式下的每667m2马铃薯产量在1297~2239kg之间,相差942kg。产量最高的为A2B1C1,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最低的为A3B2C2,显著低于其他处理。

3 结论

本试验研究了不同栽培模式对马铃薯新品种天薯11号在产量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和全施基肥能提高天薯11号的单株产量、单株薯数、商品薯率以及产量,在覆膜和施用基肥的情况下,合理的密度能使产量大幅度提高,商品薯率也增加,经济效益相应提高。本研究表明天薯11号适宜在覆膜、施用基肥、密度为50000株/hm2时种植,此时产量、商品薯率、单个块茎鲜重最高,经济效益最高,值得推广。

[1] 刘洋,罗其友,高明杰.世界马铃薯生产及其贸易的发展现状分析[J].世界农业,2011(8):46-51

[2] 谢从华.马铃薯产业的现状与发展[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4

[3] 伏艳春.早熟马铃薯脱毒微型薯网棚扩繁原种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种业,2017(6):81-83

[4] 李玉阔,张巍.马铃薯生产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9(16):1-3

[5] 陈华宁.中国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世界农业,2008(8):13-15

[6] 吴正强,岳云,赵小文,等.甘肃省马铃薯产业发展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8,32 (6):67-72

[7] 牛力立,张鹏,范金华,等.不同覆膜方式对马铃薯产量性状的影响[J].中国种业,2016(11):40-42

[8] 王青蓝,毕宏波,蔡红岩,等.我国马铃薯加工业现状及对策[J].吉林农业科学,2008,33(6):97-99

2017-07-05)

裴国平

猜你喜欢
薯率块茎覆膜
遮阴处理对白及块茎产量和有效成分的影响
“旱优73”覆膜直播栽培技术研究
不同播期、不同种薯形态对秋马铃薯生育及产量的影响*
影响宁夏贫困山区马铃薯商品薯率的气象因子分析
苹果秋覆膜 树体营养好
短期窖藏下马铃薯块茎品质指标的变化趋势
不同品种脱毒马铃薯种植密度比较试验
马鞍型白及组培种茎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及通径分析
原位开窗用覆膜支架织物覆膜的设计与性能研究
不同收获期对甘薯“金徐薯69”产量的影响试验初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