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靖
浅析上海市嘉定区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现状
朱 靖
(上海市嘉定区林业站 201899)
通过对上海市嘉定区林业有害生物近四年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了发生为害的情况,从多种监测调查方法论证了为害现状的成因,并对林业有害生物监测中发生率与监测工作的相关性、调查样地的设置与整体代表性、监测技术手段的滞后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嘉定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发生率
随着上海市嘉定区林业建设的不断推进,林地面积逐年增加,林业生产管理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到2015年底,嘉定区林地面积达到6957.646公顷,森林面积6175.862公顷,森林覆盖率为13.31%。在现有林地中,6636.995公顷公益林占全区林地面积的95.39%,320.651公顷商品林占比4.61%。
近四年来,嘉定区林业有害生物常年为害面积2899.47公顷。按危害程度划分,零星为害1666.67公顷,轻度及以上危害1232.80公顷。其中,在轻度及以上危害面积中,病害发生193.53公顷,虫害发生1039.20公顷。
1.1 危害面积逐年增加
随着新造林面积的不断增加,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为害面积不断上升。根据不同的危害方式,分别对食叶害虫、蛀干害虫、刺吸害虫和病害等四大类的发生面积进行比较,近二年的危害面积迅速增加。其中,以蛀干类和病害类增幅最大、食叶类持平、危害最多的刺吸类不增反降。这与林业生产管理中病害、蛀干害虫防治效果不明显,食叶类、刺吸类防治效果见效快呈一致性。
图1 与前三年面积分析
1.2 危害种类有增无减
新造林苗木来源进一步扩大,林木品种迅速增加,导致危害嘉定区的外来林业有害生物不断出现;随着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防控体系建设的不断完善,林业有害生物监测覆盖率的提升和林业生产的精细化管理,使监测防控的林业有害生物种类不断增加。
通过对嘉定区主栽的香樟和红叶李的连续多年监测,危害香樟的病虫种类增加了2个共12种,危害红叶李的增加了8个共10种。
图2 同树种调查病虫种类
1.3 危害程度稳中有升
对3年来危害程度轻度以上的病虫发生率统计分析可见,3年均值基本稳定但略有上升。病害发生危害逐年加重,且出现加速趋势,与发生面积的迅速增加相符;虫害类虽然增幅不大,但2016年的发生率还是处于3年中的最高值,由于虫害的发生占比较高,其发生趋势直接影响均值高低,因此总体发生率依然是上升的。
图3 平均发生率
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与危害分析,主要通过成虫诱集和田间踏查数据综合分析,因此以2016年为重点对其实施抽样检查。
2.1 调查次数快速增加
2016年调查次数比2015年增加了73.4%,对各大类害虫的增幅50%左右,病害类增幅106%,生产性害虫黄杨绢野螟、黄刺蛾、樟巢螟增幅分别为103%、100%、43%。调查次数的大幅提升,使测报准确率得以保障。
图4 调查次数
2.2 调查样地面积持续上升
样地面积的多少直接影响到病虫发生的准确率,随着调查样地面积的增加,基础数据逐步向大样本靠近,从而更准确地体现实际情况。从调查面积的二年比较中可以看出,样地调查总面积比去年增加了30.7%,尺蛾类、蚜虫类、天牛类的调查面积迅速增加,分别为178%、112%和99%,而生产性的黄杨绢野螟、黄刺蛾、樟巢螟分别增加了183%、122%和30%。调查面积的大幅上升,增加了测报监测的工作量,但使总体发生面积得到充分的体现。
图5 调查面积
从样地发生面积来看,实地调查的发生总面积增加了20%,被调查样地的天牛类、刺蛾类、尺蛾类分别增加了361%、182%和141%,生产性害虫的黄刺蛾、黄杨绢野螟、樟巢螟分别增加了281%、12%、-30%。随着调查样本的不断增加,实地调查的发生面积同步上升。
图6 发生面积
2.3 重点病虫发生危害率真实体现
调查次数、调查面积和实地调查的发生面积均出现大幅增加,而通过调查样地所属街镇二年的发生率比较分析,2016年的发生率与去年同比下降了2%,从各类病虫分析天牛、刺蛾类分别上升12%和10%,其它均有下降,这与2016年实际生产状况相符。
图7 发生率
3.1发生率与监测工作的相关性
在对四年的林业有害生物监测数据分析中发现,近二年的发生面积大幅上升,发生种类有增无减,预示着林业有害生物危害迅速加重,但生产性有害生物的发生率却不增反降。分析其原因,除了近年的防控技术、防控水平、防控效果的提高外,第一是生产性有害生物由于本身具有的发生普遍性、影响景观性、危害成灾性、枝杆致死性等重要特性,致使其监测时间早、次数多、调查样本大,因此能更准确的体现整体危害水平;第二,嘉定区林业有害 生物监测工作实施的精细化管理对发生率影响较大,对林木生长影响不大的次要有害生物的监测,导致同一寄主因发生多种有害生物时而可能发生重复计算该寄主树种面积,从而增加了危害面积,提高了该寄主的总体发生率;第三,刺吸性害虫、大多数病害因对寄主林木的致死性低、被害后果不直接等原因,导致日常监测被忽视,一旦局部成灾而进行专项调查时,由于分布的普遍性难免出现人为的提高发生率和加大发生面积;第四,新发现的林业有害生物涉及主栽或优势树种时,即使较低的发生率也可能因寄主种植面积大而导致发生面积迅速增加。因此认为,发生率比发生面积能更准确地体现林业有害生物的危害水平,二者间的相关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3.2 调查样地的设置与整体代表性
调查的次数、面积、种类中最根本的是样地的选择。大都市绿化的林地特点是林班小块化、乔灌草多品种人工混载、林木生长环境差、防控标准高等等,使被调查寄主的生长小环境差异巨大,导致样地的代表性远远低于大面积纯林,严重影响着监测准确率。监测调查的使命感使调查人员在主观上必须查到林业有害生物,所以在选择的样地时往往选择具有林业有害生物快速发生危害的独特小环境、危害明显或出现加重趋势的,而对其它不适小环境中的寄主因发生量少、监测调查难度大、寄主分散种植等原因而样地数量占比很低,导致样地监测数据明显高于整体实际发生。在尽可能稳定或不大幅增加样地数量的前提下,如何按发生危害的不同程度设置样地占比,有待进一步研究。
3.3 监测技术手段的滞后
林木绿化的生长管理与粮棉蔬菜的一年多茬截然不同,因历史原因,目前使用的林业有害生物监测技术基本沿用了农业监测技术,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林业有害生物的监测水平。高大乔木的叶率、梢率、百叶虫量等常用技术指标按抽样要求无法调查,即使对单株乔木也因叶梢数量巨大导致这些指标的代表性大大降低;其次,大多数林业有害生物的危害对林木生长量的影响缺乏现有资料,导致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控阈值难以确定。因此,探索研究适用于本地区的监测技术规程已急不可待。
综上所述,随着病虫种类的不断增加,发生总面积逐年上升。常年监测的生产性病虫的发生面积和发生率不增反降。难以防控的蛀干害虫出现加重趋势,主要原因是天牛类的防效缓慢和苹果透翅蛾危害主栽树种香樟的逐步扩大;病害类危害面积上升,发生率略有下降,主要是调查病害种类增加,尤其是同一树种的多种病害的调查导致统计发生面积重复计算,而常年监测白粉病类却有所降低;食叶类与刺吸类害虫基本持平,其中刺蛾类上升较多,应予以重视。
[1] 王焱.上海林业病虫[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7.
[2] 扬子琦,曹华国.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图鉴[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3] 迟春富,严善春,城市绿地植物虫害及其防治[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4] 毛义成.加强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思考与探讨[J].现代园艺, 2013,(13).
[5] 丁茂申.当前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林业, 2009,(12).
[6] 罗贤坤.论森林病虫害监测预报要素[J].中国森林病虫, 2002, 21(5).
[7] 李刚.浅谈森林病虫害的监测与控制措施[J].中国信息化, 2012,(24).
2017-02-12
S763
B
1004-7743(2017)02-004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