禄占稳
(曲阳恒州医院,河北 保定 073100)
手术治疗膝关节后内侧角陈旧性损伤的疗效观察
禄占稳
(曲阳恒州医院,河北 保定 073100)
目的 观察手术治疗膝关节后内侧角陈旧性损伤的疗效。方法 按照随机抽取的方式将膝关节后内侧角陈旧性损伤患者126例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行半肌腱解剖重建内侧副韧带治疗;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内侧副韧带修复手术治疗。比较观察两组Lysholm评分变化、术后并发症、疗效优良率。结果 术后12个月随访发现,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Lysholm评分明显较高,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传统方法相比,半腱肌解剖重建内侧副韧带治疗膝关节后内侧角陈旧性损伤的疗效优良率更高,并发症少,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半腱肌解剖重建法克同时进行内侧副韧带、后斜韧带的重建,治疗膝关节后内侧陈旧性损伤的疗效优良率高,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膝关节;损伤;手术;治疗
膝关节后内侧角陈旧性损伤严重者会影响膝关节稳定性,给患者的正常生活、工作带来不便[1],临床上对于此类患者,尤其是伴有后内侧结构撕裂者,多主张手术治疗[2]。本次研究旨在通过与传统手术方法对比,探讨半腱肌解剖重建内侧副韧带方法治疗膝关节后内侧陈旧性损伤的临床效果,详情如下。
将我院骨科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膝关节后内侧患者126例纳入研究。受伤至手术时间17 h~10天;受伤原因:生活伤13例,运动伤45例,交通事故伤68例;其中男84例,女42例;年龄24-75岁,中位年龄(46.7±3.8)岁;MCL损伤程度:Ⅱ度损伤51例,Ⅲ度损伤75例.按照随机抽取的方式将所有膝关节后内侧角陈旧性损伤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3例。两组患者受伤至手术时间、受伤原因、性别、年龄、MCL损伤程度等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研究组方法:连硬麻醉,屈膝30°外翻、膝关节伸直试验明确病情。保留半腱肌在鹅足的附着点,将半腱肌至腱肌结合部切除,引半腱肌腱条至股骨内踝附近,预留一根钢针在内侧副韧带起点近端,以便行等长实验。观察半腱肌肌腱与钢针的相对滑动长度,股骨内上踝等长点处钻孔,屈膝10°,固定可吸收界面钉,完成内侧副韧带浅层的重建。接下来完成内侧副韧带复合体后斜韧带部分的重建。再次进行屈膝30°位外翻应力和膝关节伸直实验,放置引流管,加压包扎。
比较两组Lysholm评分变化、术后并发症、疗效优良率。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例(n)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术后12个月随访发现,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Lysholm评分明显较高,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研究组随访12个月,未见韧带再次断裂、感染等并发症,对照组发生感染4例,韧带再次断裂1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疗效优良率为71.4%(45/63),研究组为92.1%(58/63),半腱肌解剖重建内侧副韧带治疗膝关节后内侧角陈旧性损伤的疗效优良率更高(P<0.05)。
表1 两组Lysholm评分变化(±s,分)
表1 两组Lysholm评分变化(±s,分)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n 手术前 手术后12个月研究组 63 56.36±3.12 93.84±5.42*对照组 63 56.45±4.08 75.17±5.09
膝关节后内侧角包括内侧副韧带浅层、深层及后内侧关节囊3个部分,是膝关节后内侧韧带结构的总称[3],临床上称其为内侧副韧带复合体。膝关节后内侧角在膝关节后内侧结构稳定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生物力学测试表明[4],膝关节后内侧角限制胫骨后移、内旋,影响膝外翻。后内侧角损伤患者膝伸直位外翻试验阴性,屈曲30°外翻试验阳性,还会伴有后内侧角松弛、交叉韧带断裂等。后内侧角损伤严重者[5],采取保守治疗对膝关节稳定性的改善作用不明显,多主张手术治疗。内侧副韧带重建同时恢复内侧副韧带、后斜韧带的稳定性,能够帮助患者恢复膝伸直、屈曲功能。
本次研究结果证实,半腱肌解剖重建法克同时进行内侧副韧带、后斜韧带的重建,治疗膝关节后内侧陈旧性损伤的疗效优良率高,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 张 抒.膝关节后内侧陈旧性损伤的手术治疗[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3,21(18):1885-1886.
[2] 孙 磊.急性膝关节后内侧角损伤[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5,20:1528-1531.
[3] 吴 睿.膝关节后内侧角损伤的诊疗进展[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5,23(7):77-78.
[4] 王 辉.膝关节内侧副韧带的应用解剖[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J].2008,12(28):5545-5548.
[5] 伍国盛.膝关节后内侧角的解剖及其临床意义[J].解剖学进展,2010,16(3):289-292.
本文编辑:李 豆
R684
B
ISSN.2095-6681.2017.13.199.02